用秦少游韻二首 其一
春風花草繡林皋,
索莫誰憐止酒陶。
晚學文章真末技,
早知州縣亦徒勞。
年光可嘆石中火,
人事休磨笑里刀。
分外更須貪富貴,
如求兔角與龜毛。
春風花草繡林皋,
索莫誰憐止酒陶。
晚學文章真末技,
早知州縣亦徒勞。
年光可嘆石中火,
人事休磨笑里刀。
分外更須貪富貴,
如求兔角與龜毛。
春風中花草裝點著林邊的高地,寂寞中誰能憐憫像停止飲酒的陶潛那樣的人。晚年學習文章真是末流技藝,早知道做州縣官也是徒勞無功。時光如石火般短暫令人嘆息,人事間不必再琢磨那笑里藏刀的伎倆。額外還要貪圖富貴,就像追求兔角和龜毛一樣虛幻。
索莫:同“蕭索”,寂寞、冷落的樣子。
止酒陶:指東晉詩人陶淵明,其曾作《止酒》詩表達戒酒心境。
末技:指次要的技藝,此處指文章寫作。
石中火:比喻時光短暫,典出《關尹子·二柱》“石火雖住,當處已滅”。
笑里刀:表面和善、內心陰險的人,出自唐白居易詩“且滅嗔中火,休磨笑里刀”。
兔角與龜毛:佛教用語,比喻虛幻不存在之物,典出《楞嚴經》“無則同于龜毛兔角”。
此詩為和韻秦觀(字少游)之作,或作于作者晚年。秦觀為北宋婉約派詞人,其作品多含人生感慨。作者借和韻之機,結合自身仕途經歷,抒發對時光、仕途與富貴的思考,反映了宋代文人對個體價值的深層探索。
全詩以春景起興,由景及情,借典故與比喻層層推進,批判追名逐利的虛妄,凸顯對本真人生的追求。語言通俗而意旨深遠,是宋代哲理詩的典型之作。
藥裹詩囊共一船,
春風相引去朝天。
宮槐過雨沾行旆,
林杏飄香度別筵。
術學試趨丹闕下,
衣冠歸拜采庭前。
莫言微祿虧親養,
樻券還能助俸錢。
故人胸次滿霞煙
畫出云林與石田
愛殺橋西扶杖者
無人相與踏秋天
一別西湖今幾秋,
重搖蘭棹伴君游。
碧山樓閣懸明鏡,
壓盡東南數十州。
江上喬松偃舊梢,春風喜見鸛來巢。
竦身已覺天門近,振羽時驚雪片拋。
營構能忘塵世累,擇棲終托歲寒交。
清平氣類推先兆,麟鳳行看在藪郊。
蔥蔚敬亭非索漠,幾希陶宅繞扶疏。江山壯觀惟人助,祖禰高情陟彼砠。雄筆仙才鐫勒見,屬車塵界默存書。柴荊雖掩漁竿掛,旌戟嵯峨表舊廬。
岷陽英杰古賢鄉,侍史香爐今望郎。柬擢欲書丹鳳詔,夢魂勤到碧雞坊。已應盛美摽其茇,不比畸人愚厥堂。宦牒隨江歸碧海,讀書源派亦誠長。
刻木工夫最巧,輿梁底事尤精。玉虹飲水映波明。彼此往來利濟。
真個作家手段,從今名播寰瀛。人從鰲背獲安行。鎮作城南景致。
獨柯不成樹,
獨樹不成林。
念郎錦裲襠,
恒長不忘心。
新晴萬井起新煙,幾處春聲競管弦。
出郭馬嘶紅雨下,穿云人滿碧峰巔。
倦游厭著登山屐,取醉還馀賣賦錢。
東望羅浮朝薦爽,高臺平步挾飛仙。
霜落空山野氣寬,
西風向暮漸闌干。
夕陽衰草六七里,
無數荒鴉催早寒。
使長河作酥酪,
真赤手攬象犀。
斯文誰解捉搦,
此老大能滑稽。
善者性所有,
不可無諸躬。
每見必勇遷,
吾德乃可崇。
慶賞元宵只愿晴。天公每事秤能平。管教檐溜便收聲。
三市海巡那惜夜,九街社火亦爭名。權將歌酒作工程。
葛洪曾此慕丹砂,求令西來道路賒。
兩岸喬林森?薛荔,一溪流水泛胡麻。
云連銅柱三千里,人在壺中第幾家。
我欲遠尋嗟未遂,春風開遍碧桃花。
覿面來時作者知,可中石火電光遲。
輸機謀主有深意,欺敵兵家無遠思。
發必中,更謾誰。
腦后見腮兮人難觸犯,眉底著眼兮渠得便宜。
結廬塵境外,
短棹獨差池。
野曠天垂遠,
花深月到遲。
青山堪入畫,
翠竹可題詩。
一徑幽棲處,
時人總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