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照晦巖赴下竺
法道日堪嗟,邪師似稻麻。
靈山承付囑,佛隴正傳家。
曲水慈云石,薌風御苑花。
曇猷橋畔別,煙樹思無涯。
法道日堪嗟,邪師似稻麻。
靈山承付囑,佛隴正傳家。
曲水慈云石,薌風御苑花。
曇猷橋畔別,煙樹思無涯。
如今佛法之道真讓人嘆息啊,那些邪師多如稻麻般遍布。您曾在靈山承受佛祖的付囑,在佛隴傳承正宗佛法。您會經過曲折溪水旁、慈云石邊,還有帶著香氣的風拂過御苑的花叢。在曇猷橋畔與您分別,望著如煙的樹木我思緒無邊。
法道:佛法之道。
堪嗟:值得嘆息。
稻麻:形容數量眾多。
靈山承付囑:靈山,相傳佛祖曾在此說法;付囑,托付、囑托,這里指繼承佛法傳承。
佛隴:地名,可能是傳法之地。
曲水:曲折的溪水。
慈云石:可能是特定的石頭名稱,帶有佛教慈悲之意。
薌風:帶有香氣的風。
御苑:帝王的園林。
曇猷橋:橋名。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當時佛教發展可能面臨一些問題,邪師眾多,佛法傳承受到挑戰。詩人送友人照晦巖前往下竺,可能是友人去那里弘揚正統佛法,詩人在送別時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并表達對佛法傳承的關注。其突出特點是將佛教文化與送別之情融合,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佛教文化在詩歌創作中的體現,展現了佛教對文人創作的影響。
一來亦甘草,無使君子疑。
敢云霹靂手,且免鶻鷺蹄。
夢澤盤山長卿賦,朱欄流水牧之詩。
碧玉簪長生洞府,黃金杯重壓銀臺。
列圣公規修盛典,萬方和氣助升煙。
點檢桑枌淚幾行,
羞和書屋總荒涼。
孔明景略留遺傳,
分掛當年夜雨床。
馬當之西絕險處,
青山獨出無四鄰。
且系畫船楓樹下,
行人去賽小姑神。
曝畫長廊趁晚暉,幽園高臥客來稀。
一春夢雨遙相憶,昨日漁舟去未歸。
曳杖細尋燒筍寺,出山未辦采茶衣。
武林耆舊煩收拾,忙剔銀鐙校是非。
長嘯登樓,望塞外、草枯沙漲。峰一柱、庾公高興,風霜無恙。彩筆雕龍官閣里,短衣射虎邊亭上。鹿肩肥、匹馬入幽燕,承郵餉。
山海抱,風塵漾。觱栗奏,蠻童唱。在故鄉猶憶,銀魚黍釀。肘后黃金元不換,斑衣跽進高堂杖。待畫師、頰上寫閑情,看云狀。
流水游龍去等閑,同車惠我待君還。
王官行李愁奔命,胡婦燕支笑破顏。
宿雨反風寒作雪,高樓含霧遠如山。
縱然沾醉憂能入,不及逃虛日掩關。
破碎何王殿,猶余故瓦黃。
空梁巢燕雀,荒草牧牛羊。
王氣東南盡,客星西北光。
凄涼前代事,莫便說興亡。
來誰具眼識行藏,歸去青山策頗良。
多少京師誇不盡,圣君賢相在虞唐。
小程天地是誰傳,明道先生想更賢。
百尺竿頭仍一步,莫將風月負伊川。
妖氛倉猝起金川,慷慨儒臣奉檄年。報國孤忠生氣凜,捐軀大節史宬傳。
錦城祠在寒云杳,雪棧神留皎月懸。試向西州問遺老,歌思惠愛尚凄然。
白山遼水蔚菁英,噀血銜須共擅名。臨難從容真國士,冠軍義勇屬書生。
絲綸應使忠魂慰,簪笏常留奕葉榮。鶴馭歸來今幾載,悲風謖謖動邊城。
斯會居然唱渭城,高談能使四筵驚。就中大有針砭益,此外何容瓦缶鳴。極目青山思命駕,關心白水忍寒盟。知君別具風流趣,不學詩人太瘦生。
舊事當年任繭絲,吏才仙格兩兼之。野多馴雉覘三嗅,堂有飛鳣懔四知。衙鼓催時猶讀律,園鈴綴處幾題詞。只今聽取輿人誦,滿道棠陰去后思。
憶自蓬萊別謫仙,足音何日更跫然。琴移一鶴情如舊,舄化雙鳧跡竟前。良晤幾曾勞夢想,神交端不落言詮。北軒也賦高軒過,文字原來有夙緣。
閉戶窮年拙且愚,敢將酸腐混稱儒。潤馀枯筆傭為食,韻入華笙譜作圖。遮莫鯤鵬齊擊水,那堪駑馬正長途。岱東高絕湘南遠,衣缽從教不負吾。
高為天一柱,秀作海三峰。
若道南枝春信微,
如何開向雪飛時。
卻堪謝女因風句,
休詠楊家膩肉肥。
山霤可穿石,井綆可斷干。
漸靡使之然,由來非一旦。
悟茲損益理,道揆有同貫。
積德日以明,積慝日以暗。
寸陰當是惜,勿生玩愒嘆。
咸豐四年黔始亂,播州首禍連群苗。列郡擾攘自戰守,盤江尺水生波濤。府兵遠出連城陷,合圍呼嘯姎徒驕。純皇天章久愈炳,義民豈惑狐鴟妖。我先大夫陳既仗忠信,青衿白屋皆同袍。吳公祠下水清沘,百口并命甘一朝。沖焚罌聽賊計盡,鑿門而出窮追鈔。民兵五千憑感激,疾如振萚覆其巢。奢香系頸降道左,濟火革面居前茅。不見援師助空謄,那有饅餉分簞醪。三城百寨并掃蕩,箐谷黯甚湔腥臊。收其積聚供館谷,放其牛馬還林皋。俘其子女赦不殺,授之畬田使耕薅。清酒一鐘亦不飲,獨取一物深于丁寧短于鼛。降夷稽首述故事,傳自漢相安壯瑤。嗚呼漢相信神武,拜表討賊先不毛。豈不知秦川宛洛皆爭地,未清堂奧難及郊。堤官隗搆四郡戴,攻心一語參軍教。范銅為鼓賜酋長,坎地寶護埋山坳。歲時祀鬼乃敢擊,蘆笙巫唱紛嗷嘈。不然戰斗合徒眾,花鬘赤腳奔相招。一面足可直百檸,擅一為富擅十為酋豪。鼓亡苗滅古記語,以威報虐將焉逃。鬼方冀方遠遙遙,致之重煩氌席包。連弩銅牙雖罕覯,此物猶見天威萬古懸云霄。圍徑四尺修八寸,四耳無當約其腰。文螭蟠孥朱鷺翥,細乳三百有二相周遭。髣髴篆文不可辨,屢煩畫肚終牙聱。土花紺碧沁肌理,雷紋宛轉環皋陶。中心瑩滑不留手,恰受二尺槽椎敲。良辰會客風日美,水面考擊嗚蒲牢。如觀溪崗跳明月,宰牛呷酒歡相邀。忽然蠻風捲瘴雨,中有鐵馬聲蕭蕭。一擊再擊轉激楚,戰場萬鬼皆啼嗥。不用趣戰用行酒,銅龍悲憤發長號。國初諸老始賞詠,黃湄秋谷俱清超。查氏書堂復繼起,徒為玩物爭抽毫。我聞燕然既振旅,仲山寶鼎來歸朝。此詩述德因愛物,子孫永寶當不佻。藏之宗柘無忘在莒事,亦知乃祖乃父于國宣勤勞。剖符領郡三十載,不蓄長物甘蕭條。羅施石丑不足載此鼓,祇如薏苡來南交。圣人有道四夷服,何用大食日本歌金刀。
憶昔西城少小時,相看發發漸成絲。
荒村覽勝曾聯榻,上國觀光喜共馳。
鄉緒幾隨流水去,別情都付酒杯知。
臨歧未得同歸棹,把袂殷勤一賦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