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評余近詩發藥甚多次韻 其七
趁潮生處先拋網,臥月明中不脫蓑。
晚學銅人緘不語,早知鐵漢鈍難磨。
囁嚅吾欲多長慶,鉤畫君真逼永和。
自剔燈花看吟草,夜闌不覺曉牌過。
趁潮生處先拋網,臥月明中不脫蓑。
晚學銅人緘不語,早知鐵漢鈍難磨。
囁嚅吾欲多長慶,鉤畫君真逼永和。
自剔燈花看吟草,夜闌不覺曉牌過。
趁著潮水漲起的地方先拋下漁網,在明月下躺著也不脫下蓑衣。晚年學習像金人一樣閉口不言,早知道自己如鐵漢般愚鈍難以打磨。我囁嚅著想像白居易那樣多產,你書法的鉤畫真的逼近王羲之。自己剔著燈花看自己的詩作,夜深了也沒發覺天亮的時刻已過。
趁潮生處:趁著潮水漲起的地方。
臥月明中:在明月下躺著。
銅人緘不語:據記載秦始皇收天下兵器鑄為金人,這里指像金人一樣不說話。
鐵漢鈍難磨:比喻自己愚鈍難有改變。
囁嚅:想說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說出來。長慶:指唐代詩人白居易,他有《白氏長慶集》。
鉤畫:書法的筆畫。永和:東晉穆帝年號,王羲之《蘭亭集序》作于永和九年,這里代指王羲之的書法風格。
夜闌:夜深。曉牌過:天亮了。
由于缺乏具體信息,推測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創作生涯的某個階段。當時詩人可能在詩歌創作上遇到了一些瓶頸,對自己的創作有了新的思考和感悟,同時可能受到友人的評價啟發,從而寫下此詩表達自己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圍繞詩人的詩歌創作和自我反思。其特點是將自然景象與自身感悟相結合,運用典故增添文化底蘊。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詩人在創作過程中的真實心態和追求。
分明無背面,相逢不相見。年年桃花面,臨州下水船,梢公力方便。
一落人間任有情,在家行徑也何成。齏鹽久以葷如素,草莽誰聞殺與生。短榻坐來蛙共語,好花持供佛堪盟。隨緣卻得安心罷,敢向空門更擅名。萬事沉浮共一觴,算來多是費肝腸。兒郎白面心相許,俠客青萍手自將。海內結交魚腹爛,枕間言笑麝臍香。憑君欲問棲禪事,恰似游人卻望鄉。戟作須髯劍作眉,是非惟有自家知。狂來詩興堪千首,悟到禪登證一枝。鏡里夫妻閒共語,膝邊兄弟無相嬉。思尋獨笑迂頑甚,戒律惟同半偈持。一飲千緡斷葛滕,醉眠誰道異為僧。粘泥柳絮飛初定,出水蓮花染不曾。寂寞信同千頃月,暄炎消盡滿山冰。生平懶作逢迎事,佞佛何妨說未能。
逐處隨青草,生來不識愁。旱田乾欲死,拍手也須謳。
將鉞徽聯重,公槐賁典加。哀榮班襚袞,虧痛軫投瓜。朝露沾崇旆,秋風咽迥笳。英靈不可問,宰樹有棲鴉。
草滿寒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碧海無風鏡面平,潮來忽作雪山傾。金橋化出三千丈,閑把松枝引鶴行。
回首身經百戰來,錦袍血染雨花臺。天王旗色連淮海,地道雷聲剩劫灰。洗濯建康還虎踞,掃除平樂騁龍媒。即今重對南樓月,猶似當年畫角催。
嘉陵路惡石和泥,行到長亭日已西。獨倚闌干正惆悵,海棠花里鷓鴣啼。
霜清梧葉曉峰秋,俄見風行海外州。十載名高島夷識,百年道在日星流。山開紫翠云歸寺,沙動微明月滿舟。盡道文翁能化蜀,全勝陸賈越南游。
試罷秋闈興未闌,肅將祀事快團欒。西泠菱芡登筵潔,東浙云山隔岸寬。敢告千秋綿俎豆,差欣五郡集衣冠。來朝苕霅溪頭路,知有扶筇父老歡。
眼迷真贗底相蒙,傍午喧闐僦幾叢。斷竹焦桐隨意識,鏤脂畫卵總輸工。雙扉晝鍵寂無悰,緩轡邀群信所從。免得歸來添惋惜,唐碑晉帖可曾逢。南妝強學黛重描,月下逢迎手并招。夜色天街澄似水,低頭早過第三橋。翻得升平調若何,燭香影里醉婆娑。任教百戲隨宜鬧,也遣春宵點綴多。
三載天涯各一方,今朝相見倍情長。參差桐影消煩暑,斷續荷香納晚涼。窗啟微風清簟席,簾開明月浸衣裳。夜深細語當年事,玉漏聲聲樂未央。
世論多翻覆,天心有廢興。倉皇誅管蔡,羽翼失疑丞。國狗應難噬,城狐未可憑。夜來看北斗,佳氣滿昭陵。百萬生靈血,東朝悔禍深。易名傳玉冊,流涕發縢金。載筆他年事,逋臣海外心。祖宗遺訓在,覆轍莫相尋。
浮生出處久茫然,卅載因依信夙緣。作惡無如垂老別,重逢空說洗兵年。伶仃幕上驚秋燕,凄切橋頭聽杜鵑。我已無家同斷梗,煙波還羨五湖船。
浮玉飄香別緒多,緩流溪水浸銅柯。先春有意春無意,春奈千紅百紫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