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興化趙令君二首 其一
落筆昔傳九天上,誅茅今老萬山中。
殷勤封內種花令,物色畦間拾穗翁。
道是單傳曾雪立,元來一字恥雷同。
語君此事須商榷,唐律尤難似古風。
落筆昔傳九天上,誅茅今老萬山中。
殷勤封內種花令,物色畦間拾穗翁。
道是單傳曾雪立,元來一字恥雷同。
語君此事須商榷,唐律尤難似古風。
過去你揮筆寫詩如仙人在九天上傳下佳作,如今在萬山中結廬隱居漸入老境。你在轄區內盡心盡職,如同種花般培育百姓,還留意著田間拾穗的老人。都說你詩藝單傳,曾如雪中獨立般卓然,原來你一字都恥于與他人雷同。我告訴你,寫詩這件事值得商量,寫好唐律比古風更難。
落筆:指寫詩作文。九天上:形容作品超凡出眾,如來自天上。
誅茅:本義是割除茅草,這里指結廬隱居。
殷勤:盡心盡力。封內:轄區內。種花令:指地方官。
物色:留意、訪求。畦間:田間。
單傳:指獨特的傳承。雪立:如雪中獨立,形容卓然不群。
元來:原來。雷同:隨聲附和,與他人相同。
商榷:商量、討論。
唐律:唐代的律詩。古風:古體詩。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是作者與興化趙令君交往過程中,看到趙令君從曾經才華出眾到如今隱居為官的轉變,有感而發寫下此詩,可能當時詩壇對于唐律和古風的創作也有一定的討論氛圍。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趙令君的贊賞和交流詩藝。突出特點是將趙令君的人生經歷、為官表現和詩藝追求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和對詩歌創作的思考。
羈人懷鄉土,關塞千里違。
及茲見家門,尚疑魂夢歸。
兒女出門迎,言笑牽我衣。
我行豈不久,再及霜雪飛。
入室敘悲歡,盤餐慰我饑。
恐傷行客心,有淚不敢揮。
極知艱虞意,默視瘠與肥。
皎皎明月光,夜深鑒我幃。
昔出有完裾,今還失所依。
凄然顧庭戶,歲晏無春暉。
溪路馬蹄周兩浙,江山不負清游。思傍巖桂寄貞幽。千峰無語秀,萬壑有清流。
掙取閑身領水石,白云漫載歸休。誰同嶺上看嵐浮。磴蘿題嶂壁,落葉得詩遒。
凍雪拳鴉,深松隱鶴,綺窗風緊。貂茸護暖,減了弄妝清興。問園梅、開將未開,小闌淺壓苔枝冷。憶六朝山色,愁娥難畫,峭寒同警。
云影。西樓暝。正酒熟楓根,笛飄竹徑。燈簾自倚,銷得玉釭蘭燼。怕窺檐、霜月半棱,夜階漸覺遙漏靜。且圍爐、小試龍團,也勝椒花飲。
十日柴扉九日關,
蘭階苔老石紋斑。
晝長散帙惟攤飯,
雨過拋鋤且看山。
數畝老荒?鍤健,
一溝新水桔槔閒。
相逢莫問春多少,
衰拙心情木石頑。
清溪何迢迢,奔流繞城曲。
人家樓閣臨,賈客帆檣宿。
雙虹波上橫,千樹峰邊綠。
觀風溯空明,悠悠濯心目。
海國秋光遲,出郭試一訪。
野花猶有香,碧草渾無恙。
十里見澄潭,環流抱清曠。
樹簪堤外影,山眉鏡中樣。
一篙劃空明,水云互搖漾。
可惜在蠻村,好景付孟浪。
是時風日佳,晴波綠猶漲。
見說湖畔田,馀潤資醞釀。
耕馀供牛租,釣罷足魚餉。
西顧語海若,回面漫相向。
萬里安用馴,一漚自神王。
吾儕洗眼來,未要煩供張。
非無白接?,所欠黃篾舫。
地偏暫勾留,興逸轉惆悵。
何當明月夜,還來聽漁唱。
遣信邀鄰父,隨宜具小餐。
草燔豚肉美,甕壓酒醅渾。
易致商山皓,難招楚澤魂。
嗟予亦衰矣,心事與誰論。
宗門奧旨,造者還稀。
體用無私,隨流得妙。
有時互為主,伴敲唱玄風。
有時對面藏,身難窺影跡。
要津把斷,凡圣迷源。
利物垂慈,等閒入草。
錦幛圍云五色齊,
入窗都展綠玻瓈。
名花一種春無賽,
卻見傾城首亦低。
自灑膏粱習,人推道義尊。
蟾宮看桂子,鳳穴見蘭孫。
遺戒垂家法,新詩斷客魂。
從今渭陽念,極目灌城村。
驅車適古道,
道古世已今。
翳翳逃空虛,
幸有跫然音。
歡言指萬里,
握手再沈吟。
得無霜露繁,
恐復江漢深。
我聞道渴者,
朵頤望梅林。
至味難誑口,
達士多遠心。
天淵本曠蕩,
鳶魚各飛沈。
相期昆崙顛,
弄月鳴瑤瑟。
林宗烏幘任攲傾
緩帶荷風拂面清
城市輪蹄鬧如織
飄然從此便登瀛
紅蕖曲巷未生潮,記得同君過小橋。
煙水隔江春暖暖,牛羊爭路雨瀟瀟。
忘憂共笑身流落,習懶都忘地寂寥。
今夕一杯秋月院,獨吟空繞綠芭蕉。
宛宛酒船至,依依小隊過。亭于草玄近,溪比浣花多。系馬穿芳樹,持杯向碧蘿。更謀泉上飲,無遽促鳴珂。
訪隱春行早,沖風野興豪。鹿銜初出草,鶯坐半開桃。一叟煙霞僻,群公位望高。浚郊元此地,今日又干旄。
娛親暇,馀事作詞人。
廿載柯家山下客,空齋畫扇亦前因。
成就苦吟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