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竹溪三詩 遣興
晚慕玄真與季真,床頭金盡不憂貧。
六如偈簡常持念,四勿箴佳最切身。
古有德衰年亦暮,今誰齒宿意猶新。
手遮西日過門客,來拜龐公者幾人。
晚慕玄真與季真,床頭金盡不憂貧。
六如偈簡常持念,四勿箴佳最切身。
古有德衰年亦暮,今誰齒宿意猶新。
手遮西日過門客,來拜龐公者幾人。
晚年仰慕張志和與賀知章,即便床頭錢財花光也不擔憂貧困。時常念著簡潔的六如偈,覺得四勿箴最好且與自身最為貼切。古代有德行衰退且年老之人,如今誰雖年老但心意依舊如新呢。那些像用手遮西日般匆匆而過的門客,來拜訪像龐公這樣賢人的又有幾個呢。
玄真:指玄真子張志和,唐代詩人,后隱居江湖。
季真:指賀知章,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放誕不羈。
六如偈:佛教語,以夢、幻、泡、影、露、電比喻世事之空幻無常。
四勿箴:指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齒宿:指年老。
龐公:指龐德公,東漢末年隱士。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詩人晚年可能受佛道思想影響,向往淡泊寧靜的生活,看到當時社會風氣,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淡泊生活和賢德的追求,對世風的感慨。其特點是用典豐富,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思想和情感。
井梧紛墮砌,
寒雁遠橫空。
雨久莓苔紫,
霜濃薜荔紅。
萬物中蕭灑,修篁獨逸群。
貞姿曾冒雪,高節欲凌云。
細韻風初發,濃煙日正曛。
因題偏惜別,不可暫無君。
諸公長者鄭當時,事事無心性坦夷。
但是登臨皆有作,
三日笑談成理命,一篇投吊尚應知。
麗漢金波滿,當筵玉斝傾。
因思頻聚散,幾復換虧盈。
光徹離襟冷,聲符別管清。
那堪還目此,兩地倚樓情。
草中誤認將軍虎,山上曾為道士羊。(《題怪石》八句,
正是花時節,思君寢復興。
市沽終不醉,春夢亦無憑。
岳面懸清雨,河心走濁冰。
東門一條路,離恨正相仍。
托植經多稔,頃筐向盛時。
枝條雖已故,情分不曾移。
莫向階前老,還同鏡里衰。
更應憐墮葉,殘吹掛蟲絲。
上善湛然秋,恩波洽帝猷。
謾言生險浪,豈爽見安流。
泛去星槎遠,澄來月練浮。
滔滔對離酌,入洛稱仙舟。
摻袂向江頭,朝宗勢未休。
何人乘桂楫,之子過揚州。
颯颯翹沙雁,漂漂逐浪鷗。
欲知離別恨,半是淚和流。
煙霞多放曠,吟嘯是尋常。
猿共摘山果,僧鄰住石房。
躡云雙屐冷,采藥一身香。
我憶相逢夜,松潭月色涼。
別業五湖上,春殘去路賒。
還尋舊山水,重到故人家。
門徑掩芳草,園林落異花。
君知釣磯在,猶喜有生涯。
負琴兼杖藜,特地過巖西。
已見竹軒閉,又聞山鳥啼。
長松寒倚谷,細草暗連溪。
久立無人事,煙霞歸路迷。
深居少往還,卷箔早秋間。
雨灑吟蟬樹,云藏嘯狖山。
炎蒸如便退,衣葛亦堪閑。
靜坐得無事,酒卮聊暢顏。
閑來南渡口,迤邐看江楓。
一路波濤畔,數家蘆葦中。
遠汀排晚樹,深浦漾寒鴻。
吟罷慵回首,此情誰與同。
先生雙鬢華,深谷臥云霞。
不伐有巢樹,多移無主花。
石泉春釀酒,松火夜煎茶。
因問山中事,如君有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