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德林郎中學士赴東府
上善湛然秋,恩波洽帝猷。
謾言生險浪,豈爽見安流。
泛去星槎遠,澄來月練浮。
滔滔對離酌,入洛稱仙舟。
上善湛然秋,恩波洽帝猷。
謾言生險浪,豈爽見安流。
泛去星槎遠,澄來月練浮。
滔滔對離酌,入洛稱仙舟。
至善的品德如秋天澄澈的湖水,皇帝的恩澤像水波般潤澤著治國之道。不要說會生出險惡的風浪,怎會違背見到平靜的水流。你如乘星槎般遠去,歸來時月色如白練在水面浮動。面對滔滔流水舉杯送別,你此去東府就像晉朝張華乘仙舟入洛一樣令人稱羨。
上善:出自《老子》“上善若水”,指最高境界的善行。湛然:清澈的樣子。
恩波:皇帝的恩澤。洽:潤澤。帝猷(yóu):帝王的謀略、治國之道。
謾言:不要說。險浪:險惡的風浪,比喻艱難險阻。
爽:違背。安流:平靜的水流。
星槎(chá):神話中往來天上的木筏,后泛指遠行的船。
月練:形容月色如白色的絹帛。
離酌:離別的酒宴。
入洛稱仙舟:晉朝張華見斗、牛二星間有紫氣,后使人于豐城獄中掘得龍泉、太阿二劍。張華死后,二劍入水化為雙龍。后用“仙舟”比喻才學高超的人。這里指德林郎中學士赴東府如同乘仙舟入洛,備受稱羨。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題可知是送別德林郎中學士前往東府。在古代,官員赴任是重要之事,送別者往往會寫詩表達祝福和期許。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的時期,皇帝的恩澤得以潤澤,詩人對友人的仕途充滿信心,故而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赴東府任職。其突出特點是語言優美、意境開闊,運用多種表現手法表達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廣為人知的名篇,但展現了古代送別詩的典型風格,體現了詩人對友人的美好祝愿和較高的文學素養。
一卷時跨百載遙,詩詞五四不曾消。黃郎發掘殷勤甚,港島風流接大朝。
孤憤年來惜禰衡,逢時變化魯諸生。拒霜誰錫佳名字,悅已為容且笑卿。
郁郁華陽洞,仙傳直至今。松含千歲色,云臥半山陰。玉柱元關閟,瑯函禹穴深。鶴鳴初月上,獨立閬風岑。
水閣金荷斗日曛,雙鳧驚起隔花聞。北濤南走三千里,不解飄零那識君!風情別矣迥難尋,漫撫紅簫春已喑。忽墮深宵兒女淚,山靈能會此時心?坐久欄東語漸稀,關河風急撼羅衣。荊扉一入輕王氣,脈脈春山欲展時。家山女伴憶紅裙,我亦江湖酒慣醺。莫恨啼鵑啼不歇,海云猶得似巫云。
亂前猶省當時事,亂后渾如隔世人。得見升平且歡喜,莫將心念到亨屯。銜杯倘辦中山醉,覓句誰如小庾新。三十年前癡半黠,相逢終不忘天津。
后臺花發映前臺,紅紫成林綠作堆。三日一花尤盡在,愿言均作四時開。
聞說李村全是李,我來見竹又成村。竹山欲到嗟無及,千里令人望白云。
少年讀書求富貴,白手青云能自致。屈首空云事已成,到頭轉覺官無味。一尺剛腸五尺身,我非兒女寧拜人。萊子有妻終是隱,原憲無病莫憂貧。我腕如綿面似紙,未得一錢先羞死。書生無才不解貪,不是將身比秋水。
君毋求險艱,我只造平易。蕩舟幾半日,借問詩成未。
慘冽紛晨影,凝華凍晚飆。連光搖暖幌,含曜落寒潮。不借投虛隙,何勞映碧霄。一回幽對暇,寥廓靜塵囂。
酒燈棋雨憶昏黃,那得佳朋話此腸。豪氣已隨煙柳折,未能除得作詩狂。
一疊青松一疊煙,橫鋪平野有無間。真成萬丈鵝溪絹,畫出江西秋曉山。也沒炊煙也沒云,日光烘起楚山氛。卻將重碧施輕素,不見天工一筆痕。
賞心仍令節,十事九相違。老境家猶遠,愁城日合圍。客涂君尚嘆,世路我知非。羨殺鄉居子,耕梁木葉衣。
紙錢如雪草如煙,百五家家上墓田。春去思鄉渾欲老,愁來欹枕不成眠。
高樓小婦坐吹笙,楊柳春風動遠情。卻笑天涯芳草色,青青常是逐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