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涼甚一首
淅淅吹庭樹,錚錚濺瓦溝。
乍除秦酷吏,重見晉清流。
山有月行腳,溪無風打頭。
不知楚臺客,何以說悲秋。
淅淅吹庭樹,錚錚濺瓦溝。
乍除秦酷吏,重見晉清流。
山有月行腳,溪無風打頭。
不知楚臺客,何以說悲秋。
淅淅瀝瀝的風雨吹打著庭院里的樹木,雨滴錚錚作響地濺落在瓦溝之中。這風雨仿佛突然鏟除了秦朝的酷吏,又讓人重新見到了晉代的清流之士。山間明月仿佛在緩緩行走,溪流沒有風卻似有阻力。不知道那楚臺的宋玉,會怎樣來訴說這悲秋之情。
淅淅:形容風雨聲。
錚錚:形容雨滴濺落的聲音。
秦酷吏:指秦朝施行嚴刑峻法的官吏。
晉清流:晉代以清高、有操守著稱的名士群體。
行腳:行走,這里形容月亮在山間移動。
打頭:指逆風,這里說溪中無風卻似有阻礙。
楚臺客:指宋玉,他曾作《九辯》,有悲秋之辭。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中內容推測,可能創作于一個風雨交加、天氣涼爽的日子,詩人觸景生情,借風雨之景抒發自己的感慨。當時社會或許存在一些讓詩人不滿的現象,所以借“秦酷吏”來表達對不良現象的批判,借“晉清流”表達對高潔品質的向往。
這首詩以風雨之景起興,通過描寫風雨帶來的清爽之感,表達了詩人對高潔品質的追求和對世俗的批判。詩中化用典故,增添了文化底蘊,在傳統悲秋主題上有新的思考,展現了詩人獨特的心境和審美情趣。
煮豆烹蔬當果殽,固應杯酌盡陶匏。
池塘瀲瀲荷浮葉,門巷陰陰筍放梢。
三畝荒園存故業,一編蠹簡得深交。
弊廬經雨穿將徧,欲向村東自割茅。
行飯消搖日有常,青鞋又到古祠傍。
殘蕪滿路無多綠,落葉投空不待黃。
只道詩書能發冢,豈知博簺亦亡羊。
此身只合都無事,時向湖橋看戲場。
今年秋氣早,木落不待黃。
蟋蟀當在宇,遽已近我床。
況我老當逝,且復小彷徉。
豈無一樽酒,亦有書在傍。
飲酒讀古書,慨然想黃唐。
耄矣狂未除,誰能藥膏肓。
草木初黃落,風云屢闔開。
兒童鋤麥罷,鄰里賽神回。
鷹擊喜霜近,鸛鳴知雨來。
盛衰君勿嘆,已有復然灰。
四十已悲非少年,耄期何事每歡然。
游山夜雨眠僧院,沽酒秋風上釣船。
諸友詩章來亹亹,小兒筆勢亦翩翩。
眼邊不是常蕭索,終憶巢居訪老仙。
老閱市朝久,紛紛常厭看。
人紆綬紫艾,家擁轂朱丹。
不羨官曹熱,惟憐眼境寒。
東涂與西抹,感舊一長嘆。
涪翁幾日客,遺墨徧蒼崖。
作吏今三月,偷閑始一來。
云歸就簷宿,江怒觸山回。
更欲窮幽賞,城頭疊鼓催。
空山秋高木葉黃,茫茫百草凋秋霜。
逶迤深谷白晝靜,群鴉競噪眾鳥翔。
洞中有虎何猛烈,牙如利刀爪如鐵。
奮髯掉尾初出穴,昂頭四顧吐其舌。
雙睛忽動飛電回,層崖長嘯陰風來。
山中藜藿誰敢采,野外狐兔皆悲哀。
嗟虎之猛有如此,自是貪殘日無已。
豈無壯士裴將軍,彎弓射之殄其類。
方今上有明圣君,廣愛民物懷深仁。
推誠不但祝羅網,登用牧守需賢人。
四郊無事民安靜,有若劉昆多善政。
嗟虎雖猛當如何,胡為飲泉卷之阿,明當負子東渡河。
分量各有窮,升龠不受斗。
滿盈靡懷懼,覆敗乃自取。
衣笥無復裈,食案有三韭。
貧狹雖可嗤,比汝差耐久。
門冷荒車轍,囊空別醉鄉。
懶行眠亦好,倦話默何傷。
野叟占幽夢,山僧送秘方。
病懷雖忽忽,隨事答年光。
涼月參差白露漙,請看賓主罄清歡。
麟符玉節交相映,鳳竹鸞絲殊未闌。
百谷方登倉庚足,七州無事里閭安。
樽前莫惜山頹玉,四者能兼自古難。
鯫生藜莧腸,食事一飽足。腥腐色所難,況乃衷酖毒。
彭亨強名魚,殺氣孕慘黷。既非養生具,宜謝砧幾酷。
吳儂真差事,網索不遺育。捐生決下箸,縮手汗童仆。
朝來里中子,饞吻不待熟。濃睡喚不譍,已落新鬼錄。
百年三寸咽,水陸富肴?。一物不登俎,未負將軍腹。
為口忘計身,饕死何足哭。作俑者誰歟,至今走末俗。
或云先王意,除惡如藝菽。逆梟與毒獍,歲歲參幣玉。
芟夷入薦羞,蓋欲殲種族。生死有定數,斷命烏可續。
適丁是時者,未易一理局。黿鼎子公怒,羊羹華元衄。
異味古所珍,無事苦畏縮。駢頭訌此語,戒諭袛取瀆。
聾盲死不悟,明知諒已燭。
正過重陽一月時,龜堂歡喜抱孫枝。
棄襦已足驚關吏,堆笏寧惟取世資。
落筆千言猶細事,讀書萬卷要深期。
汝翁豪杰非今士,不用擔簦更覓師。
青青磵上松,鬰鬰磵底柏。
松森上曾云,柏跼抱幽石。
偃植雖不同,臭味乃相得。
千霜與百雪,偶立眾芳側。
眾芳豈不好,歲晏掃無跡。
廣廈罩群木,萬牛挽山澤。
松材可世用,攀援入王國。
草木豈有情,亦復念離析。
君看此翠柏,錯莫無顏色。
孤陰愁月夜,獨籟怨風夕。
蒼官何當歸,相望長相憶。
春風吹夢驀江飛,行盡江南只片時。
深院無人自驚覺,夕陽芳樹乳鴉啼。
背立粧臺髻鬟懶,鏡鸞應見茸茸眼。
不須回首更嫣然,劉郎已自無腸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