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林侍郎二首 其一
端平初偶忝朝班,親見仙枝折廣寒。
揭曉名高推虎榜,凌云賦奏動龍顏。
烹桑猶記攻京尹,諫草何妨上史官。
膜外浮榮姑勿論,長留公是在人間。
端平初偶忝朝班,親見仙枝折廣寒。
揭曉名高推虎榜,凌云賦奏動龍顏。
烹桑猶記攻京尹,諫草何妨上史官。
膜外浮榮姑勿論,長留公是在人間。
端平初年我有幸位列朝班,親眼見到您如在廣寒宮折得仙枝般科舉高中。公布榜單時您名次高,在虎榜中受人推崇,您進獻如凌云般的賦文,打動了皇帝。還記得您彈劾京城長官,您的諫言奏章不妨交給史官記錄。那些身外的虛榮暫且不論,您秉持的公正道義永遠留在人間。
端平:宋理宗趙昀的年號。
忝:謙辭,表示辱沒他人,自己有愧。
仙枝折廣寒:指科舉高中,廣寒即廣寒宮,神話中月中宮殿,傳說科舉中第為折桂。
虎榜:即龍虎榜,指科舉中試者的名單。
凌云賦:指司馬相如作《大人賦》,漢武帝讀了,“飄飄有凌云之氣”,這里指林侍郎的賦文出色。
烹桑:此處應是彈劾、抨擊之意,“京尹”指京城的長官。
諫草:諫書的草稿,這里指諫言奏章。
膜外浮榮:指身外的虛榮。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端平初”可知,時間與宋理宗端平年間相關。當時林侍郎可能因科舉高中、才華出眾、正直敢諫等在朝廷有一定影響力,詩人與林侍郎同朝為官,對其較為了解。林侍郎去世后,詩人為表達對他的懷念和敬意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緬懷林侍郎,突出其科舉成就、才華、正直敢諫的品質。它以平實的語言記錄林侍郎事跡,肯定其公義,在文學上雖無華麗辭藻,但情感真摯,體現了對正直之士的贊美。
邂逅登臨勝,從容杯酒閑。
脫身方甫里,滿眼已廬山。
此道天能會,端人世所慳。
丹心空磊磊,綠鬢只斑斑。
車馬何方來,花溪響林泉。
晏叟送遺民,自然吟其天。
顧我粥飯僧,豈了文字禪。
且為作餠供,晴軒少回旋。
臥聽空山雨,愁人春夜長。
田蛙與水鳴,聒聒來耳旁。
緬懷千載遙,賢達多遯藏。
豈無命世才,所抱或沮傷。
離家脫塵役,且憇云水鄉。
時運不我留,老去空彷徨。
但恐壯志銷,放浪宜自彊。
林外山平遠,衰顏落筆難。
風聲催日晚,云物轉霜寒。
京邑九衢盛,江湖千里寬。
交游盡詩社,名譽得蘇端。
冬至后逾月,風霜欠雪霏。
團源新市井,高隠舊書幃。
薪水誰為給,山園自不歸。
歲前春事動,佚老是忘機。
出門溪上行,山蒼波渺渺。
漁子隠岸隈,樵者來木杪。
時當宿雨霽,露滴秋風曉。
晨光明朝暾,佳處殊不少。
達觀宇宙間,城邑何褊小。
絕代敖夫子,春來定若何。
新豐逆旅市,叩角飯牛歌。
漢相延東閣,成周在泰和。
匯征調玉燭,小用亦金坡。
心親相往來,豈計酒濁清。
水南有茅屋,橋北是山城。
煙霜忽雨晴,云風催雪明。
撫觥既已醉,回薄萬古情。
長夏得閑趣,無過里社中。
往來三逕日,舒寫一襟風。
幸與陶潛醉,從渠阮籍窮。
人家鶑燕里,猶記淡煙籠。
細酌林亭久,風煙起近鐘。
蒼蒼雖暮色,淅淅是秋容。
老眼渾相對,幽懷不易逢。
人生幾兩屐,小榼尚能供。
雪風吹溪云,晝刻催歲律。
歡傳頌椒花,餞歲欲何出。
舉頭荒山廬,冰澗溜凄瑟。
兩鬢已顛童,種種不滿櫛。
題輿得斯文,愛士欲黼黻。
團呼一樽酒,清言了人物。
四座各盡情,燭跋屢剪拂。
如愚于席間,踸踔倍勃窣。
授簡而供令,古興亦豈不。
蓬戶為君開,荒園少舊栽。
猶存小籬落,不比一軒苔。
前月訪彼矣,今朝同此哉。
人間花草地,終古歲寒梅。
日長林影聚,早暮氣彌清。
既自罕人跡,而猶聞市聲。
物生各有態,境異俱忘情。
門前酒誰來,吾其撞余醒。
翾翾蝶粉白,氣化隨所之。
人生事物間,自役應自知。
賞心有余樂,即目無足悲。
天運非偶然,神釋形已疲。
柳暗煙霏綠,花殘雨潤紅。
夢思今夜遠,別恨一枝同。
杖舄經行處,江山興寄中。
紛紛鶑蝶閙,得意正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