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前兩日示秉
雪風吹溪云,晝刻催歲律。
歡傳頌椒花,餞歲欲何出。
舉頭荒山廬,冰澗溜凄瑟。
兩鬢已顛童,種種不滿櫛。
題輿得斯文,愛士欲黼黻。
團呼一樽酒,清言了人物。
四座各盡情,燭跋屢剪拂。
如愚于席間,踸踔倍勃窣。
授簡而供令,古興亦豈不。
雪風吹溪云,晝刻催歲律。
歡傳頌椒花,餞歲欲何出。
舉頭荒山廬,冰澗溜凄瑟。
兩鬢已顛童,種種不滿櫛。
題輿得斯文,愛士欲黼黻。
團呼一樽酒,清言了人物。
四座各盡情,燭跋屢剪拂。
如愚于席間,踸踔倍勃窣。
授簡而供令,古興亦豈不。
風雪吹動著溪邊的云朵,白晝催促著歲時更迭。大家歡快地傳頌著椒花詩,可送別舊歲又該有什么舉動呢?抬頭望向荒僻的山居,冰澗中水流聲凄清。自己兩鬢已如孩童般斑白,頭發凌亂難以梳理。題輿者(官員)有斯文氣質,愛惜賢士想要有所作為。大家圍坐一起舉杯飲酒,清談品評人物。四座之人都盡情暢談,多次剪去蠟燭燒殘的部分。像我這樣愚笨的人在席間,舉止笨拙又局促。有人給我紙筆讓我按令作詩,我難道就沒有古人的雅興嗎?
歲律:歲時的規律,指時間的流轉。
頌椒花:古代有元旦進獻椒花頌的習俗。
顛童:頭發斑白如孩童。
種種:頭發短少的樣子。不滿櫛:難以梳理整齊。
題輿:指官員。黼黻:原指禮服上的花紋,這里引申為有所作為、修飾。
燭跋:蠟燭燃燒后的殘端。
踸踔:走路不穩、舉止笨拙的樣子。勃窣:行動遲緩、局促的樣子。
授簡:給予紙筆,指讓人作詩。
由于缺乏具體信息,推測此詩創作于歲末除夕前,詩人身處荒僻山居,與友人相聚。當時可能社會環境相對平靜,詩人在歲末感慨時光,與友人相聚交流,借詩表達心境。
這首詩主旨圍繞歲末感慨與友人相聚。特點是將清冷的環境與歡快的聚會場景相結合,情感豐富。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在特定時刻的情感和生活狀態。
情難判。春時半。東風愛拂初醒面。
曉煙籠。碧霞容。態若輕云,醉舞騰空。溶。溶。
何人伴。腸應斷。疑嗔疑笑胭脂淺。
思無窮。恨誰同。月色扶來,夢入閨中,重。重。
風頭稍硬難安立,
暖氣才通瞌睡來。
卻笑明招閑費力,
無端兩處強差排。
急篙投入瀟川去,汩汩迎來舞壑蛇。
路轉千山見城郭,到爭四日隔年華。
當門樹色垂青幄,徹夜灘聲涌白沙。
喜有鄉人三數輩,不教岑寂向天涯。
石嶺月初上,登登仆從勞。
山城秋路遠,戍鼓夜深高。
驅馬臨重隘,感時換二毛。
風塵頻看劍,無夢向江皋。
辭好曾聞喻色絲,
那知妙處本天姿。
若窮句法源流遠,
曾見梅山唱和詩。
海日埋荒霧,嚴關已放晨。
行隨磨鏡客,吟逐諷詩人。
堠草才經火,巖花誤作春。
香燈明半嶺,爭拜五通神。
初月照扁舟,潮聲洗客愁。
孤村一樹矗,隔岸數帆收。
霄漢聞鳴雁,沙汀玩宿鷗。
漁歌入夜寂,風景似清秋。
愛君道骨有仙風,人品渾如月在空。清論不窮霏鋸屑,故應云夢吐胸中。
牛渚笑中曾捉月,道山歸去亦乘鸞。人間尚有馀緣在,又把塵編倒摺看。
吾道如山欲撼搖,群兒毀譽漫前朝。冷看狂罵黃冠奕,卻笑辛酸合爪蕭。
有味新詩名不得,正如仙爪為爬身。此時風味無人會,想見麻姑擗脯麟。
八瓊洞口桃花笑,失卻塵寰半世憂。聞道客亭炊未熟,坐看凍蟻夢中游。
同是越人從小別,忽歸鄉里見皆驚。
湖邊訪舊知誰在,幕下留歡但覺榮。
望嶺又生紅槿思,登車豈倦白云程。
況當季父承恩日,廉問南州政已成。
春暮。春暮。捉搦裙裾不住。
銷魂杜宇聲中。冷燭無言淚紅。
紅淚。紅淚。一夜棠妃無睡。
七鯤山色郁蒼蒼,倚劍來尋舊戰場。
地剪牛皮成絕險,潮回鹿耳阻重洋。
張堅尚有中原志,王粲寧無故國傷!
落日荒濤望天末,騎鯨何處吊興亡?
春江波自綠,
不染木蘭舟。
只與岸邊草,
依依添客愁。
云滿樓臺水滿津,闌干十二碧城春。
隆中風月真名士,林下煙霞彼美人。
臥砌苔碑昏柳是,隔湖花樹暝蘭因。
輞川儻問王摩詰,金粟如來是后身。
萬疊青山外,林居頫澗濱。翛然四老者,知是茹芝人。
瀟灑林下居,清泠膝上琴。高山與流水,千載一知音。
凍合千山雪,荒村愁未眠。誰知乘興者,夜棹剡溪船。
靈岳乾坤秀,飛泉河漢垂。超然山水興,身在白云涯。
映竹園啼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