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駱侍御答詩
風傳畫閣空知曉,雨濕江城不見春。
堆案繞床君莫怪,已經愁思古時人。
風傳畫閣空知曉,雨濕江城不見春。
堆案繞床君莫怪,已經愁思古時人。
風聲傳入畫閣,我徒然知曉時光流逝;春雨浸濕江城,竟不見春天的景致。案頭文書堆積環繞著床鋪,你可別見怪,我這愁思,古時人也曾有過。
畫閣:裝飾華美的樓閣。
堆案繞床:形容文書等堆積很多。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可能處于公務繁忙的時期,面對堆積如山的事務,內心產生了愁緒。當時或許社會環境較為平常,但個人的工作壓力和生活的冷清讓詩人有感而發。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詩人的愁思。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以景襯情,語言平實卻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著名,但展現了詩人在日常生活中細膩的情感體驗。
無二客穿冢殉
有一奴荷鍤從
勿煩作者諛墓
莫管鄰人相舂
西山顧多幸,薶我一代人。
千秋恨此山,擅此青??。
天公先雨泣,洗出東坡新。
靈車發馳道,山色猶含嚬。
生前營石室,自愛清凈身。
刳劙以殉學,畢志為新民。
臨穴翻忘悲,告語如有神。
公有金玉骨,世有循回春。
微言必不墜,豈畏焚坑秦。
合江亭畔雨霏微,
石鼓山前水漸肥。
蠻鳥自知行不得,
何因故故向南飛。
溪山閑袖經綸手
畎畝能忘康濟心
霈澤自天難出位
空慚有問到云林
不見銅龍何處飛
空馀芳草舊臺基
月明風冷禽聲碎
疑是仙人佩玉歸
過眼忘牽滯,
隨心泯怨憎。
青山良有意,
白發豈無能。
嶺首云門杖,
林腰佛屋鐙。
拋蹤外塵事,
此興獨堪乘。
大禮展仙宮,瞻天咫尺東。衣冠明旭日,環佩散微風。覆載功難報,黃虞道正隆。祗應勤頌禱,想見萬方同。
閣道云移采,爐薰篆裊煙。乾坤資帝極,虛薄忝官聯。云閃開黃幄,霆驚肅曉鞭。自多垂老日,身際太平年。
琳宇千官集,新春萬象蘇。堯廷聞華祝,漢室陋嵩呼。電繞開昌運,龍飛恊瑞圖。圣明求治切,虛臆佇嘉謨。
眉上雅黃釵上鳳。
壓得春愁重。
竹梢清露滴闌干。
中有湘娥、幽淚不曾彈。
鶯慵蝶倦都無賴。
薄恨屏風外。
博山爐子篆香熏。
不信爐煙、散后作行云。
昨日夜叉心,
今朝菩薩面。
菩薩與夜叉,
不隔一條綿。
自古有言,漏盡鐘鳴,尚有行人。縱蕭蕭華發,都看到鬢,茫茫宦海,未肯抽身。孰似先生,翩然拂袖,甘向清時作隱淪。逍遙甚,任山阿曳杖,晞發江濱。
一官徒敝吾神。算何似、還家樂最真。正晨雞夜火,惟聞課子,朝餐夕膳,只辦娛親。試向東山,回頭北闕,猶自天心屬老臣。誰容臥,恐徵書亟下,催動蒲輪。
可惜方剛士,平生氣貌嚴。
有朋搔白首,無路吊蒼髯。
地下新潛德,人閒故養恬。
儒林與孝友,二傳子須添。
□東舊館列華筵,
多少翁媼盡至前。
但愿省刑兼薄歛,
熙熙得遂燕毛天。
公詩如太華,廉劌出筋膂。
有時如洞庭,銷魂得北渚。
豈惟傳三絕,千載定無侶。
世兒覗禁方,扼腕謂輕舉。
焉知浩然氣,槃礴絕機杼。
秋風賢良寺,史筆吾最許。
燕談憶微頷,孺子或可與。
何當賡卯酒,初旦具樽俎。
止酒連三月,因公始舉杯。
詩嚴金谷罰,客半圣湖來。
六典蒐方乘,千秋話劫灰。
明鐙羅樹杪,疑泛漢槎回。
溪南好,
松云帶翠微。
百尺簾櫳紅日早,
四窗屏障碧山圍。
遍倚欲忘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