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眉上雅黃釵上鳳。
壓得春愁重。
竹梢清露滴闌干。
中有湘娥、幽淚不曾彈。
鶯慵蝶倦都無賴。
薄恨屏風外。
博山爐子篆香熏。
不信爐煙、散后作行云。
眉上雅黃釵上鳳。
壓得春愁重。
竹梢清露滴闌干。
中有湘娥、幽淚不曾彈。
鶯慵蝶倦都無賴。
薄恨屏風外。
博山爐子篆香熏。
不信爐煙、散后作行云。
眉上涂著雅黃,發釵上綴著鳳飾,這妝容壓得春愁更加濃重。竹梢的清露滴落在欄桿上,其中仿佛有湘水女神,藏著未彈落的幽咽淚水。黃鶯慵懶,蝴蝶倦怠,都顯得百無聊賴,那淡淡的愁恨仿佛在屏風之外徘徊。博山爐中篆香裊裊,我不信這爐煙散去后,會像傳說中的行云那樣一去不返。
雅黃:古代女子眉飾,用黃色顏料涂畫,或作'鴉黃'。
湘娥:指湘妃,傳說為舜帝之妃,舜逝后淚灑斑竹,此處借指含愁的女子。
無賴:此處指百無聊賴,缺乏趣味。
博山爐:古代熏香爐,因爐蓋雕成重疊山形得名。
篆香:盤繞如篆字的熏香。
行云:化用巫山神女'旦為朝云,暮為行雨'典故,喻指離散難聚。
此詞當為宋代婉約詞風作品,描繪深閨女子春日感懷。創作背景或為春日閑暇時,女子對鏡梳妝、閑看景物,因物起興,借眼前之景抒內心幽微愁緒,反映宋代文人對女性心理的細膩捕捉。
全詞以女子視角展開,通過妝飾、景物等細節刻畫,含蓄傳遞春愁別恨。語言婉約,意象典型,是宋代小令中描寫閨怨的典型之作,體現了婉約詞'語短情長'的藝術特色。
獨坐孤燈,夜來愁聽更聲惡。
魂銷魄落。半是情牽著。
淚濕青衫,自嘆鴛鴦錯。
相思托。書成盈幄。字不堪重約。
策馬清晨去,前程喜再經。
松懷盤谷翠,山向薊門青。
鐙火遙村見,雞聲野店扃。
連營方肄武,畫角逐風聽。
人言樂歲好催科,
吾今方知自拊摩。
要識田家略無事,
殺雞為黍自相過。
懨懨瘦卻幾分馀,半榻棲遲倦起居。
柳葉眉痕愁銷后,桃花顏色熱生初。
香奩寶匣絲成繭,玉杵元霜藥搗蜍。
秋雨茂陵消受慣,而今病到女相如。
別駕映旋軫,父老繞稱觥。西風底事于役,造物豈無情。知道神生崧岳,大庾嶺邊和氣,未足助歡聲。小試活人手,詳讞命公行。
贛灘石,青原雨,快閣晴。西江一帶風物,盡把祝長生。福與此江無盡,壽與此江俱遠,名與此江清。江水直到海,公亦上蓬瀛。
邊馬南侵日,鑾輿北狩辰。
當年誰護蹕,萬乘獨蒙塵。
社稷憂危極,乾坤戰斗頻。
運衰憑貴倖,事往憶忠臣。
故壘青山繞,平蕪白骨新。
天陰啼鬼處,猶自感行人。
宦游敢惜受風塵,此去天涯正小春。
海上潮聲驚客夢,閨中鐙影瘦離人。
程非千里音何杳,日似三秋語始真。
莫怪相思曾化石,偶然分手已傷神。
傾盡香醪雪亦晴,
東齋醉臥已三更。
佳人不慣生疏客,
不盡清歌宛轉聲。
逆旅逢親意轉迷,
無家歸去傍人棲。
出門斜指蘆簾內,
說是同鄉別駕妻。
數家茅屋小溪東,衰草寒煙夕照中。門掩千峰山犬吠,一籬秋色豆花紅。
青山回合抱清溪,村徑陰陰鳥自啼。落盡疏林秋色晚,水流楓葉過橋西。
嘗閱淮南圖,蕭蕭草屋少人居。
及讀廣陵集,惻惻我心欲垂泣。
吁嗟戀鄉國,生死不肯去。
邊笳才一動,殺幾先此土。
可憐此土人,父子無白頭。
不死于饑即死戰,性命只在道旁溝。
更聞維揚有鬼市,銅錢須臾變為紙。
都緣白日殺人多,所以冤魂有如是。
君侯壯思凌云空,青衫匹馬戎幕中。
當時轅門眼所見,長歌短歌淚如線。
少陵嶇崎夔峽路,一切悲愁托詩句。
至今太史不足憑,惟有此詩為可據。
紹興辛巳淮楚功,紛紛予奪或異同。
他年石渠訪遺事,為說東陽有蔚宗。
詩社當年共頡頏,我才慚不似君長。可應句好無人識,夢里相尋與較量。
驚人新句嘆無前,故態疏狂似少年。便寫錦囊三百首,為君披詠步涼天。
故人去幾年,風物尚凄然。
蘆雁鳴秋水,漁燈動夜船。
龍溝一夕雨,葦蕩半溪煙。
寂寞孤舟里,愁懷自不眠。
臨水玩芙蓉,
一花還兩影。
上倚夕陽斜,
下浸秋波冷。
淺黛依依臨水笑,挼藍脈脈抱山流。他年定作寒溪夢,夢載支郎雪滿舟。
野岸黃榆三萬栽,枯根斷處水容開。隋堤二月春如許,看取柔條拂面來。
青羅帶上玉花飛,不用天山一尺圍。欲上釣船沙際宿,前旌何苦喚人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