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廟歌辭:釋奠文宣王樂章:承和
萬國以貞光上嗣,
三善茂德表重輪。
視膳寢門尊要道,
高辟崇賢引正人。
萬國以貞光上嗣,
三善茂德表重輪。
視膳寢門尊要道,
高辟崇賢引正人。
萬國因秉持正道而使皇位繼承人光彩照人,太子以多種美德彰顯其尊貴。在寢門前侍奉帝王用膳遵循孝道這一重要準則,大力征召賢才以引進正直之人。
貞:正,正道。
上嗣:指皇位繼承人,即太子。
三善:指太子應具備的三種美德,即親親、尊君、長長。
重輪:比喻太子。
視膳:古代侍奉父母進餐的一種禮儀。
寢門:內室之門。
要道:重要的道理,這里指孝道。
高辟:大力征召。
郊廟歌辭是古代用于祭祀天地、祖先、神靈及朝會、宴享等大典的樂歌。此詩是釋奠文宣王樂章中的《承和》,釋奠是古代在學校設置酒食以奠祭先圣先師的一種典禮。創作時可能是在國家重視教育、尊崇儒家思想的時期,為祭祀孔子等先圣先師,同時表達對太子品德和治國能力培養的重視而作。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和期許太子,突出其應具備的品德和作為。其特點是語言莊重典雅,符合郊廟歌辭規范。在文學史上,這類歌辭反映了當時的禮儀文化和政治思想,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浩蕩平波欲接天,天光波色遠相連。
風鳴雨槳初離浦,岸轉青山忽對船。
澤國秋高添氣象,人家南去好風煙。
步兵何必江東走,自有鱸魚不值錢。
柳萼蒙茸待放綿,
櫻桃新葉大如錢。
深春冷落花殘后,
寒食朦朧月淡天。
獨坐每將詩作伴,
遣愁安得酒如泉。
傷心千里休凝望,
城外東風早滿船。
裊裊危樓百尺梯,秋風有客獨攀躋。
路窮流水遠更遠,目斷夕陽西復西。
簾卷似迎輕燕入,柳深時有暗蟬嘶。
洞庭落葉悲騷客,鵯??何勞著意啼。
浩浩渾流卷白沙
中流鼓棹四無涯
喜逢山色開眉黛
愁對江云起砲車
雨足郊原豐稻菽
日斜鷗鷺滿蒹葭
長年怕作扁舟客
頼有高談一笑嘩
來書才一紙
離別意何長。
應為相思苦
還能細作行。
水浮新恨闊
花想舊容芳。
欲問人何處
青樓在帝鄉。
宋玉臺前官樹林,
十年孤客獨沾襟。
白頭青鬢隔存歿,
落日斷霞無古今。
暮云梁苑雁鶩暗,
久泛吳船江海深。
閱世悲歡嗟老眼,
呼兒取酒十分斟。
自昔周人俗,
貪庸巧治生。
千金不冠帶,
一飲起紛爭。
佩犢攻攘敚,
通書為姓名。
二南分陜化,
寂寞久無聲。
蕭蕭柳岸野風秋,
虹掛前山晚雨收。
回首孤城空綠樹,
滿川斜日放歸舟。
年來雙淚供愁盡,
去去勞生幾日休。
試問故人思我否,
夢魂猶在海邊州。
吳衣厭拂洛陽塵
夢寐一樽淮海濱
每愿脫巾常漉酒
況逢投轄苦留賓
蒼龍掛斗寒垂夜
翡翠浮花暖作春
上界高真足官府
追隨卻屬散仙人
身如客雁寄汀洲,北望休登王粲樓。
殘雪朔風驚歲晚,早梅新柳動春愁。
免遭斤斧甘無用,敢向波濤較善游。
奔走塵埃欲歸去,勒移恐作故山羞。
人也隠君子,一官聊自閑。
誰能學管庫,竟爾死茅菅。
良璞不易剖,大弨終不彎。
惟應太史錄,他日出名山。
夜色蕭條寺,天寒老病身。
空村惟有雪,遠道更無人。
不寐依爐暖,多愁頼酒醇。
遙思雙鳳闕,雨露已先春。
鐵鎖沉淵誰敢干,塔中古佛澹無言。
歲窮故里何時到,舟泊危亭盡日閑。
博士虀鹽稀把酒,腐儒冰葛慣沖寒。
籃輿未怯浮梁險,興發猶能走馬鞍。
萬世興王業,千年極治辰。
澤丘還北祭,玉檢議東巡。
汗竹人間事,因山地下春。
云天不可望,髯斷泣遺臣。
過雨芰荷亂,繁陰竹樹多。
雛聲知鳥哺,萍動見魚過。
細逕饒苔蘚,陰墻引薜蘿。
角巾從倒側,疏懶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