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無夢歸天臺
紫殿謁宸極,赤城歸舊山。
氣清玄鶴下,語淡白云閑。
路入翠微外,巖棲瀑布間。
何當一攜手,相與語靈關。
紫殿謁宸極,赤城歸舊山。
氣清玄鶴下,語淡白云閑。
路入翠微外,巖棲瀑布間。
何當一攜手,相與語靈關。
你在紫殿拜見了皇帝,如今要回到赤城的舊山。你氣質清逸引得玄鶴飛下,言語淡泊好似白云般悠閑。你踏上通往翠微之外的路,將棲息在瀑布旁的山巖間。何時我能與你攜手同行,一起在靈關暢談。
紫殿:宮殿,這里指皇宮。宸極:北極星,借指皇帝。
赤城:山名,在今浙江天臺縣北,為天臺山南門。
玄鶴:黑鶴。
翠微:青翠的山色,也泛指青山。
靈關:仙山的關隘。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張無夢是北宋著名道士,曾被皇帝召見,后歸天臺。此詩應是詩人在張無夢離開宮廷回歸天臺時所作,當時可能社會相對穩定,道教文化較為流行,詩人或許也有向往山林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歸山,突出特點是意境清幽,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歸隱生活的向往,在送別詩中別具一格,體現了當時文人對道家生活的追求。
蒼秀須眉一丈夫,有才能稱此軀無。儒家盛業當名世,老屋殘書尚滿廚。壯歲光陰渾易過,古人名節要齊驅。自憐遠泊淮南叟,擬傍溪流撫竹梧。
阿郎問人常熟路,北風打船寒日昏。水樹含霜一個個,野婦抱子自村村。湖水如銀月欲低,納糧船發五更雞。當河小婦怨相□,□璧乳兒寒自啼。
毋向山邊別,使我斷望眸;毋向水邊別,使我淚雙流。
水落星灘口,風恬滟滪堆。乘槎皆估客,應載蜀山回。
只除風雨夜,特地到吾軒。相望若千里,相看無一言。
昨曾訪東禪,東禪方丈居西偏。群僧瑣瑣不足數,但覺玉田和尚賢。今晨復訪東方丈,無聞長老尤高尚。三寸龐眉映雪顛,純誠實有真僧相。人言無聞世少雙,一生戒行如冰霜。沾泥柳絮吹不動,春風上下空顛狂。南齋詩伯常來住,好詩好畫留無數。促我題詩警眾僧,眾僧酣臥知何處。
君子歸何處?風云必有鄰。鳳歌長見警,龍性不能馴。奔走愧新我,音書絕故人。徒懷當日夢,相顧自由身。
賈董才名愧不勝,皋夔事業我何情。春風一刻邯鄲路,欹枕窗前百舌聲。
先生已高蹈,翰墨有遺香。學者走四方,斯文茲濫觴。景淵吾所親,意思何深長。純純不自衒,馀子空陸梁。我行日已邁,歲月墮渺茫。向來絲竹音,猶在孔子堂。勉爾思益勤,振翮高飛翔。
子引金閨籍,身開石窌封。靈輴悲吉路,象服儼虛容。楚挽雖多相,萊衣不更縫。誰知逝川底,劍自喜相逢。
冷煙千頃釀寒威。曉霜重壓征衣。休教六花飛。憶尚有、游人未歸。江空歲晚,故園秋老,行色莫依違。特地與君期。趁南浦、莼鱸正肥。
北極中天正斗杓,風流人物共今宵。當樓綺彩丹心結,隔幔琉璃翠影搖。龍駕共瞻宸闕近,鰲山慢憶海天遙。憑誰記得云中曲,來向人間葉鳳韶。
芳筵歌舞夜徘徊,莫厭慇勤勸酒杯。滿目江山君試數,幾家弦管在樓臺。
日開五色暖征裘,雪滿群山爽病眸。道是詩人窮到骨,暖邊爽里放蘭舟。
子云游天祿,華藻銳初學。覃思晚有得,晦顯無適莫。寥寥鄒魯后,于此歸先覺。豈嘗知符命,何苦自投閣。長安諸愚儒,操行自為薄。謗嘲出異己,傳載因疏略。孟軻勸伐燕,伊尹干說亳。叩馬觸兵鋒,食牛要祿爵。少知羞不為,況彼皆卓犖。史官蔽多聞,自古喜穿鑿。子云平生人莫知,知者乃獨稱其辭。今尊子云者皆是,得子云心亦無幾。圣賢樹立自有師,人知不知無以為。俗人賤今常貴古,子云今存誰女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