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三首 其一
抽簪脫袴滿城忙,大半人多在戲場。
膈膊雞猶金爪距,勃跳狙亦袞衣裳。
湘累無奈眾人醉,魯蠟曾令一國狂。
空巷冶游惟病叟,半窗淡月伴昏黃。
抽簪脫袴滿城忙,大半人多在戲場。
膈膊雞猶金爪距,勃跳狙亦袞衣裳。
湘累無奈眾人醉,魯蠟曾令一國狂。
空巷冶游惟病叟,半窗淡月伴昏黃。
人們紛紛放下工作,脫下舊衣,全城人都忙起來,大多數人都去了戲場。斗雞的雞還帶著金爪套,蹦跳的猴子也穿上了華麗的衣裳。屈原無奈眾人都沉醉不醒,魯國祭祀時也曾讓全國人瘋狂。空蕩蕩的街巷人們都去游玩,只有我這個病老頭,伴著半窗淡淡的月光和昏暗的天色。
抽簪脫袴:指放下工作,脫下日常衣服去玩樂。簪,古時男子束發用的簪子;袴,同“褲”。
膈膊雞:斗雞。膈膊,形容雞爭斗時的樣子。金爪距:給斗雞套上金屬的爪套。
勃跳狙:蹦跳的猴子。袞衣裳:本指帝王或三公穿的禮服,這里指猴子穿的華麗衣服。
湘累:指屈原,屈原自投湘水而死,故有此稱。眾人醉:出自屈原《漁父》“眾人皆醉我獨醒”。
魯蠟:魯國的一種祭祀活動。
冶游:出游尋樂。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中可以推測,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和平、人們生活較為安逸的時期,人們熱衷于游樂活動。詩人可能是看到眾人沉迷玩樂的現象,有感而發創作此詩,表達自己的思考和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批判眾人沉迷玩樂、缺乏清醒意識,突出特點是通過對比和用典來表達情感。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詩人的獨特視角。
阿斗生來十五年,未曾一日去翁前。
聞詩勿廢家庭問,習吏仍求城旦篇。
婚宦有涯真是幸,巾箱所蓄要相傳。
榮罍雖小性非魯,口授詩書加愛憐。
老大生憎兒女態,更無春怨與秋悲。
略將杯酌隨宜具,剩有溪山取次嬉。
愛客不妨兼泛泛,論文何苦太奇奇。
況曾窺得尊生術,通昔蒲團日一炊。
剡縣不為遠,丞官勿謂卑。
鼓盆知愛重,去國倍行遲。
堂上森三老,房中秀一兒。
加餐了官事,莫賦悼亡詩。
平時感嘆屈靈均,離騷三誦涕欲零。向來傳注頼王逸,尚以舛陋遭譏評。
河東天對最杰作,釋問多本山海經。練塘后出號詳備,晦翁集注尤精明。
比逢善本窮日誦,章分句析無遁情。林侯忽又示此帙,正欲參考搴華英。
屬余近歲方苦疾,筆硯廢墮幾塵生。嘗鼎一臠已知味,始知用工久已成。
況復身到荊楚地,詳究蘭芷聞芳馨。前此同朝幸相與,錦囊詩文為我傾。
惜哉不早見此書,病中欲續神不寧。年老耄及屢求去,倘得掛冠早歸耕。
尚當一一為尋繹,期以爝火裨明星。謾揮斐語塞厚意,深媿所報非瓊瑩。
鸰原鴻鴈行,此理懸諸天。萬事可變滅,天性難推遷。
顯庵幼出家,潔饑同玄蟬。一缽寄西東,悠悠經幾年。
外慕等浮云,百念灰無煙。難兄忽相逢,觸動歡喜緣。
光陰信可惜,征袂何翩翩。叱胥掩簿領,來同妙峰禪。
剌剌道家世,客淚如迸泉。玉堂與黃合,衣缽親相傳。
游宦非為貧,不敢替所先。老師雖宴坐,至情豈唐捐。
此會非偶爾,絕倒秋風前。手持詩卷來,謂予得無言。
曉以天性語,人生要有原。嗟哉偽日薄,萁豆本同根。
一旦成仇敵,釜中急相煎。寧知有佳人,芳草夢阿連。
相見無幾時,瞥如魚躍淵。固知出世法,惜別詎不然。
又當作大觀,勿為愛網牽。千山元不隔,毋庸對床眠。
永和歲癸丑,群賢會蘭亭。流觴各賦詩,風流見丹青。
右軍草禊序,文采粲日星。選文乃見遺,至今恨昭明。
字畫最能意,自言勝平生。七傳到永師,襲藏過金籝。
辯才尤秘重,名已徹天庭。屢詔不肯獻,托言墮戎兵。
妙選蕭御史,微服山陰行。譎詭殆萬狀,徑取歸神京。
辯才恍如失,何異敕六丁。文皇好已甚,丁寧殉昭陵。
當時馮趙輩,臨寫賜公卿。惟此定武本,謂出歐率更。
采擇獨稱善,遂以鐫瑤瓊。流傳迨五季,皆在御寢扃。
耶律殘石晉,睥睨不知名。意必希世寶,氈裹載輜??。
帝??既北去,棄與朽壤并。久乃遇知者,龕置太守廳。
或云政宣閑,此石歸紹彭。又言入內府,宣取恐違程。
焚膏繼短晷,拓本手不停。疊紙至三四,肥瘠遂異形。
南渡愈難見,得者輒相矜。我見十數本,對之心欲酲。
汪侯端明子,嗜古自弱齡。錦囊荷傾倒,快覩喜失聲。
帶流及右天,往往字不成。而此獨全好,護持如有靈。
尤王號博雅,異論誰與評。硬黃極摹寫,唐人苦無稱。
贗本滿東南,瑣瑣不足呈。猶有婺與撫,碔砆近璜珩。
右軍再三作,已覺不稱情。心慕且手追,安能效筆精。
響搨固近似,形似神不清。不如參其意,到手隨縱橫。
況我筆素拙,何由望群英。近亦得舊物,庶幾窺典刑。
此本更高勝,著語安敢輕。孤風邈難繼,悵望冥鴻征。
帝城有僊山,雙徑森萬玉。
洞戶入深窈,突兀見華屋。
相君領眾客,紅藥想芬馥。
霜刀妙裁剪,煙脂點冰縠。
枝弱不勝花,翠葉共斜矗。
向來爭春風,桃李媿麤俗。
百卉紛何在,庭樹擁新綠。
此花丈人行,儼立見幽獨。
相君戴花笑,和氣俱可掬。
人言此花勝,相君意傾屬。
誰知心廣大,何物不蒙福。
豈以庭中花,而肯棄凡木。
君看擇勝具,所在可追逐。
自言居閑時,情話會親族。
一花有可觀,爛賞費銀燭。
此心何揀擇,寓意本無欲。
以此宰天下,以此鎮藩服。
兒童與走卒,人人歌相國。
有能達此觀,春風四時足。
蘭亭修禊永和中,群賢高會俱雍容。右軍作序亦寓耳,藁草乃致傳無窮。
自言疑若有神助,他日屢書終不同。歷代傳寶在秘府,尤其甚者唐太宗。
當時搜取極心力,模本一一攽群公。惟此真跡最奇絕,蕭梁開皇有遺蹤。
親御奎文賜元嘉,龍蟠鳳翥何其工。辯才所取秘昭陵,此本一洗凡馬空。
崔家兄弟列清要,誨子況復稱龜龍。圖書四部資校讎,當時尚有貞觀風。
自云此為最善本,冰御臣液題甚恭。李王深得撥鐙法,筆力絕勁雄江東。
右軍以來皆妙筆,名勝異代如相從。病余扶憊行掃松,李君攜來為發蒙。
平生多看舊墨本,一見使我開心胸。摩挲嘆息不自已,至寶盍入明光宮。
隠居懷寶正不惡,異氣或能牛斗沖。叩門有客勿傾倒,恐有御史來乘驄。
世事關分合,人情看短長。
君應愁富貴,人已畏文章。
??立親雙鬢,追隨客累觴。
未知歸定否,吾亦愛吾鄉。
鄴侯插架書最多,筆力雄奇天所命。
萬人海中深閉門,理窟搜尋到幽夐。
我詩無律如山謳,形穢豈堪珠玉映。
時時歸夢入故山,曳杖松間記投暝。
因君佳句撩秋思,便欲歸尋舊三徑。
兼旬足痹不良行,況復炎蒸如釜甑。
夜來一雨洗河漢,簷溜涓涓清入聽。
晨興剝啄誰叩門,乃有同聲喜相應。
讀之恍若濯清風,自覺昏眸怯明鏡。
伊余何幸點班行,結交往往多名勝。
夫君平處顧清新,解道澄江如練浄。
從今我乃得四友,不特官梅動詩興。
推枕裁詩謝高致,扶憊搖毫心靡定。
舊聞讀檄愈頭風,今頼長篇起衰病。
伏波莫作賈胡留,雨意垂垂未肯休。
不憚征衫有微濕,只愁平地又橫流。
行人自厭沖泥苦,野老方當得意秋。
倦仆如何致千里,登天徒笑傳鳴鳩。
自為師說竟誰宗,每事持平屬此翁。
有志政須名節是,斯文非獨語言工。
要令舉世人材出,合在前朝行輩中。
安得長年留把柁,后來各與一帆風。
桂叢蘭畹悄無嘩,但有哀鴻天一涯。
節物更誰知白發,交情于此見黃花。
聲名獨立空秋際,香色平鋪與露華。
南雅未收騷致意,騷人應欲補詩葩。
望望古招提,茲游恨已遲。
池深驚地裂,野曠覺天垂。
聽法人千數,談空松一枝。
從誰訪遺跡,惟有石頭知。
神機規禹跡,鬼膽破胡兒。
大號初歸我,成功少待時。
鞬櫜懷不滿,簞食問何遲。
河洛空遺恨,年年上玉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