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李秀巖二首 其二
獲麟以后更休論,化鶴而歸亦浪言。
過眼忽看遺老傳,終身不及長公門。
山房惜未從公擇,書局聞曾擬道原。
六合茫茫千載遠,些成無路可招魂。
獲麟以后更休論,化鶴而歸亦浪言。
過眼忽看遺老傳,終身不及長公門。
山房惜未從公擇,書局聞曾擬道原。
六合茫茫千載遠,些成無路可招魂。
自獲麟事件后就不必再過多議論,化鶴歸來也不過是虛妄之言。不經意間看到關于遺老的傳記,可惜一生都沒能進入賢人的門庭。遺憾未曾在山房跟隨您學習,聽聞您曾被舉薦參與書局事務。天地茫茫,千年時光已遠,寫成祭文卻無路可招您的魂魄。
獲麟:春秋時魯哀公十四年獵獲麒麟,孔子認為這是不祥之兆,停止了《春秋》的編寫,這里可能表示時代變遷,世事無常。
化鶴而歸:傳說丁令威學道成仙,化鶴歸來,這里指虛幻之事。
長公:指有賢德、有地位的人。
公擇:人名,此處借指跟隨賢士學習。
道原:人名,這里說曾被擬舉薦參與書局事。
些成:“些”是古代楚地祭文的一種形式,些成即寫成祭文。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應是在李秀巖去世后,詩人感慨其生平,為表達對他的追思而作。當時可能社會處于變遷動蕩之中,詩人對逝去的賢才有著深深的惋惜。
這首詩主旨是悼念李秀巖,突出特點是用典巧妙,情感深沉。它反映了詩人對賢才的敬重和對時代變遷的感慨,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較高的文學素養和真摯的情感表達。
促杼聲繁螢影多,
江邊秋興獨難過。
云遮月桂幾枝恨,
陶家壁上精靈物,
風雨未來終是梭。
為儒自愧已多年,文賦歌詩路不專。肯信披沙難見寶,且固初心希一試,箭穿正鵠豈無緣。
揣情摩意已無功,只把篇章助國風。宋玉謾夸云雨會,難世好居郊野地,出門常喜與人同。
惠子休驚學五車,沛公方起斬長蛇。六雄互欲吞諸國,人生心口宜相副,莫使堯階草勢斜。
不傍江煙訪所思,更應無處展愁眉。數杯竹閣花殘酒,非窮非達非高尚,冷笑行藏只獨知。
閑吟閑坐道相應,遠想南華亦自矜。拋擲家鄉輕似夢,唯仗十篇金玉韻,此中高旨莫階升。
已向丘門老此軀,可堪空作小人儒。吟中景象千般有,短衣寧倦重修謁,誰識高陽舊酒徒。
松桂寒多眾木分,輕浮如葉自紛紜。韶咸古曲教誰愛,相逢莫厭杯中酒,同醉同醒只有君。
還淳反樸已難期,依德依仁敢暫違。寡欲自應剛正立,年紀少他蘧伯玉,幸因多難早知非。
麻衣未識帝城塵,四十為儒是病身。有恨不關銜國恥,一種愛閑閑不得,混時行止卻應真。
任說天長海影沈,友朋情比未為深。唯應樂處無虛日,他年有要玄珠者,赤水縈紆試一尋。
蟾影珪圓湖始波,楚人相別恨偏多。
知君有路升霄漢,誰聽寧戚敲牛角,月落星稀一曲歌。
蓮繞閑亭柳繞池,蟬吟暮色一枝枝。
未逢皇澤搜遺逸,樵童牧豎勞相問,巖穴從來出帝師。
真宰無私造化均,年年分散月中春。
皆期早躡青云路,大須審固穿楊箭,莫遣參差鬢雪新。
鴻雁哀哀背朔方,余霞倒影畫瀟湘。
長汀細草愁春浪,
儂家本是持竿者,為愛明時入帝鄉。
明王獵士猶疏在,巖谷安居最有才。
高虎壯言知鬼伏,
不獨春光堪醉客,庭除長見好花開。
云木沉沉夏亦寒,此中幽隱幾經年。
無多別業供王稅,干戈猬起能高臥,只個逍遙是謫仙。
輾轉簷前睡不成,
一床山月竹風清。
蟲聲促促催鄉夢,
可憐任永真堅白,
凈洗雙眸看太平。
狂歌狂舞慰風塵,心下多端亦懶言。
早是亂離輕歲月,卻愧此時叨厚遇,他年何以報深恩。
螢焰燒心雪眼勞,未逢佳夢見三刀。
他時詎有鹽梅味,誰能終歲搖赪尾,唯唯洋洋向碧濤。
岳麓云深麥雨秋,滿傾杯酒對湘流。
沙邊細柳牽行色,鏡機沖漠非吾事,自要青云識五侯。
家在五云溪畔住,
身游巫峽作閑人。
安車未至柴關外,
到頭積善成何事,
天地茫茫秋又春。
石家舊地聊登望,寵辱從茲信可驚。
鳥度野花迷錦障,多積黃金買刑戮,千秋成得綠珠名。
誰分萬類二儀間,稟性高卑各自然。
野鶴不棲蔥蒨樹,成是敗非如賦命,更教何處認愚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