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堂山
子厚文章宗,仲涂豈后身。不肯作昆體,寧來牧湘濱。
誅茅翠麓顛,日與書卷親。刬去五季衰,挽回六籍醇。
歐尹相繼出,孤唱繇伊人。風流喟已遠,尚喜棟宇新。
千峰高叢叢,一江碧粼粼。禽魚暨草樹,纖悉幾案陳。
澗泉既可汲,山木亦可薪。熟讀壁間藏,痛掃毫端塵。
勗哉山中友,勿厭泉石貧。
子厚文章宗,仲涂豈后身。不肯作昆體,寧來牧湘濱。
誅茅翠麓顛,日與書卷親。刬去五季衰,挽回六籍醇。
歐尹相繼出,孤唱繇伊人。風流喟已遠,尚喜棟宇新。
千峰高叢叢,一江碧粼粼。禽魚暨草樹,纖悉幾案陳。
澗泉既可汲,山木亦可薪。熟讀壁間藏,痛掃毫端塵。
勗哉山中友,勿厭泉石貧。
柳宗元是文章宗師,柳開難道是他轉世之人?他不肯創作昆體詩,寧愿來治理湘水之濱。在翠綠的山麓頂除草建房,每日與書卷親近。鏟除五代文風的衰頹,挽回六經的醇厚文風。歐陽修、尹洙相繼出現,這孤獨的倡導源于此人。他的風流韻事已遙遠令人感嘆,還好書堂山的房屋煥然一新。千座山峰高高聳立,一條江水碧波粼粼。禽鳥、游魚、草和樹,細微之物如在幾案上陳列。山澗泉水可以汲取,山中樹木可以當柴薪。熟讀墻壁間收藏的書籍,痛快地掃除筆端的塵俗。勉勵啊山中的朋友,不要厭棄這泉石的清寒。
子厚: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學家。
仲涂:柳開,字仲涂,北宋文學家,反對五代以來的浮靡文風。
昆體:即西昆體,北宋初期一種追求辭藻華麗、對仗工整的詩體。
牧湘濱:指柳開曾在湖南為官。
誅茅:除草。
五季:即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這一時期文風衰頹。
六籍:即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這里指醇厚的文風。
歐尹:歐陽修和尹洙,北宋文學家。
繇:通“由”。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北宋初期,文壇受西昆體影響,文風浮靡。柳開反對這種文風,倡導復古。作者可能是在參觀書堂山,緬懷柳開功績時創作此詩,以表達對柳開的敬意和對優良文風的推崇。
這首詩主旨是贊頌柳開反對浮靡文風、倡導復古的功績,鼓勵人們傳承文化。其特點是將對古人的追思與自然景色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體現了當時文人對文風變革的重視。
晴日登臨好,春風各望家。
垂楊夾城路,客思逐楊花。
福庭人靜少攀援,
雨露偏滋影易繁。
磊落紫香香亞樹,
清陰滿地晝當軒。
車馬驅馳人在世,東西南北鶴隨云。莫言貧病無留別,百代簪纓將付君。
不逐浮云不羨魚,杏花茅屋向陽居。鶴鳴華表應傳語,雁度霜天懶寄書。
河水冰消雁北飛,
寒衣未足又春衣。
自憐漂蕩經年客,
送別千回獨未歸。
灞岸青門有弊廬,
昨來聞道半丘墟。
陌頭空送長安使,
舊里無人可寄書。
踏青看竹共佳期,
春水晴山祓禊詞。
獨坐郵亭心欲醉,
櫻桃落盡暮愁時。
不食黃精不采薇,
葛苗為帶草為衣。
孤云更入深山去,
人絕音書雁自飛。
閑出東林日影斜,
稻苗深淺映袈裟。
船到南湖風浪靜,
可憐秋水照蓮花。
鞞鼓喧喧對古城,
獨尋歸鳥馬蹄輕。
回來看覓鶯飛處,
即是將軍細柳營。
蒼山云雨逐明神,唯有香名萬歲春。
東風三月黃陂水,只見桃花不見人。
木落前山霜露多,
手持寒錫遠頭陀。
眼看庭樹梅花發,
不見詩人獨詠歌。
青娥宛宛聚為裳,
烏鵲橋成別恨長。
惆悵梧桐非舊影,
不悲鴻雁暫隨陽。
志在乘軒鳴玉珂,
心期未快隱青蘿。
廣陵行路風塵合,
城郭新秋砧杵多。
虛空無處所,仿佛似琉璃。
詩境何人到,禪心又過詩。
風引雙旌馬首齊,
曹南戰勝日平西。
為儒不解從戎事,
花落春深聞鼓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