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行
稍似武陵溪,人家綠樹迷。
桔槔茅屋上,荷蓧薊門西。
清吹生衣袂,繁陰散馬蹄。
紅塵才只尺,城郭意多暌。
并馬未央前,看云過灞川。
時逢黃鳥住,欲就綠陰眠。
宦豈登臨拙,名非案牘傳。
風塵朋好在,回首汶陽田。
稍似武陵溪,人家綠樹迷。
桔槔茅屋上,荷蓧薊門西。
清吹生衣袂,繁陰散馬蹄。
紅塵才只尺,城郭意多暌。
并馬未央前,看云過灞川。
時逢黃鳥住,欲就綠陰眠。
宦豈登臨拙,名非案牘傳。
風塵朋好在,回首汶陽田。
郊野景色略微像武陵溪,綠樹掩映中人家若隱若現。汲水的桔槔立在茅屋上方,扛著農具的人出現在薊門之西。清風吹動衣袖,濃密樹陰下馬蹄輕緩。紅塵喧囂近在咫尺,與城郭的心意卻多有疏離。與友人并馬行至未央宮前,看云朵飄過灞水河畔。不時遇到黃鶯棲息,真想在綠陰下安眠。為官難道因登臨而顯得笨拙?聲名并非靠公文得以傳揚。塵世中好友仍在,回首想起故鄉的田地。
武陵溪:化用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武陵源典故,代指理想田園。
桔槔(jié gāo):一種汲水工具,用杠桿原理制成。
荷蓧(hé diào):扛著除草的農具。蓧,古代一種竹制農具。
薊門:地名,泛指北方邊塞或城郊。
清吹:清風。
暌(kuí):分離,疏遠。
未央:漢代宮殿名,此處代指都城宮闕。
灞川:即灞水,流經長安(今西安),為郊游勝地。
案牘:官府文書,代指公務。
汶陽田:春秋時魯國汶水北岸的田地,此處借指故鄉田產。
此詩應為詩人公務之余郊游所作。詩中“宦豈登臨拙,名非案牘傳”暗示其身處仕途,面對公務繁瑣,借郊行之景抒懷,反映了唐代文人常見的“吏隱”心態。具體創作時間地點無考,但可推知為中唐或晚唐時期。
《郊行》通過描繪郊野田園的靜謐與塵世的喧囂,展現詩人對自然生活的向往與對仕途的復雜心境。詩中意象鮮明,對比手法突出,語言自然流暢,是一首典型的唐代山水田園抒懷之作。
一霎輕云過雨,半篙新綠橫舟。梅花池館暗香浮。酒入朱唇紅透。有恨尤憐別恨,多愁不慣春愁。舞馀何惜更遲留。腸斷斷腸更后。
水繞陂田竹繞籬,榆錢落盡槿花稀。夕陽牛背無人臥,帶得寒鴉兩兩歸。
多病吳中一腐儒,新來鉛水照髭胡。掃地靜憐黃吻婢,縛雞賣遣白頭奴。
漁陽突騎邯鄲兒,酒酣并轡金鞭垂。意氣即歸雙闕舞,雄豪復遣五陵知。
洹上。愁望。五云東。妖鳥呼風故宮。逝魂毅兮為鬼雄。殘虹。黯然收晚空。泣盡瓊瑰春夢短。歸路遠。班馬嘶聲亂。蘇門山。漳水環。百泉。鶴飛新冢邊。天上。惆悵。況人閒。神女金丹鍊顏。桂宮夜長生薄寒。膏蘭。淚釭霏紫煙。十二屏山輕夢轉。春已晚。樓隙故釘換。許飛瓊。梁玉清。碧城。散仙成武丁。
小亭八尺石為臺,占綠圍中作翠堆。一片閑云難畫去,四時野色入詩來。氣凌月觀身曾到,夢托云根手自栽。更出城樓一頭地,夕陰含雨肯低徊。
酒熟香擎滿盞。妝了粉痕勻面。晚風裊裊度庭院。菊蕊黃勝數剪。南樓盡日探歸雁。鳴聲亂。儗憑支羽寄書簡。還恐郎情久斷。
楚人念念愛清湘,苦憶九歌頻斷腸。只道此中皆楚國,還于何處拜東皇。
無事處生事,無佛處現佛,無祖處示祖。且貴始末相符,頭正尾正。莫從百草巔頭薦,覿面無私亙古今。
去年岐路遇春殘,滿院笙歌賞牡丹。今歲杜陵千萬朵,卻垂衰淚灑闌干。
春色荒荒別浦,春潮滟滟長堤。綠楊風喘客帆遲。腸斷江南雙鯉。短夢當年楚雨,扁舟后夜秦溪。一聲啼鳥怨春歸。人在酴醾花底。
釣船歸落昏鴉后,江雨來從白鳥邊。舊屋但馀燒葉灶,破囊猶欠買山錢。
李相將軍擁薊門,白頭雖老赤心存。竟能盡說諸侯入,知有從來天子尊。
憶昔九華春殿。曾見。簪筆內官嬌。半眠人柳斗纖腰。初伴眾仙朝。誰吊故宮煙月。輕別。春去更無春。掃眉才調美新文。香案帶愁熏。悵望鳳城消息。沈寂。銀液鎮惺忪。雒塵湘佩兩無蹤。蟾鎖齧珠櫳。啼損夜燈愁髻。彈淚。和墨寫相思。帕羅猶認婉兒詩。江令鬢成絲。
蛾眉曼臉傾城國,鳴環動佩新相識。銀漢斜臨白玉堂,芙蓉行障掩燈光。畫舸雙艚錦為纜,芙蓉花發蓮葉暗。門前月色映橫塘,感郎中夜渡瀟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