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寧示邊報走筆戲贈
曾客嫖姚與伏波,慣騎生馬擁雕戈。
金臺有命終須筑,鐵硯無功亦且磨。
見說帛書來汝洛,又傳氈帳迫淮河。
只今西北多機會,吾子南歸意若何。
曾客嫖姚與伏波,慣騎生馬擁雕戈。
金臺有命終須筑,鐵硯無功亦且磨。
見說帛書來汝洛,又傳氈帳迫淮河。
只今西北多機會,吾子南歸意若何。
你曾追隨嫖姚校尉和伏波將軍征戰,習慣騎著未經馴化的馬,手持雕飾的長戈。燕昭王筑金臺求賢,你終會得到重用,即便科舉未成功,也還得繼續努力。聽說北方邊境有緊急文書傳來,又有消息說敵營逼近淮河。如今西北邊境有很多建功立業的機會,你卻要南歸,這是怎么想的呢?
嫖姚:指漢代名將霍去病,曾任嫖姚校尉。伏波:指漢代名將馬援,曾任伏波將軍。
金臺:燕昭王筑黃金臺以招攬天下賢才。
鐵硯:用鐵鑄的硯臺,比喻長期刻苦攻讀。
帛書:古代寫在絲織品上的文書,這里指邊報。汝洛:汝水和洛水,泛指北方地區。
氈帳:北方游牧民族居住的帳篷,這里指代敵軍。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提到的邊報情況來看,當時國家邊境可能面臨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局勢較為緊張。詩人看到友人有南歸之意,便寫下此詩表達自己的看法。
這首詩主旨在于勸勉友人抓住西北邊境的機會建功立業,不要南歸。其特點是用典自然,情感直抒胸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文人對國家局勢的關注和渴望有所作為的心態。
江鮑當時體,流傳遂至今。
廿年仍旅食,三嘆有遺音。
花鳥春城麗,魚鹽小市深。
閑云無處所,寂寞對雙林。
黑云四布風乍止,渴龍怒捲東瀛水。
噴灑長空逞馳逐,鬼馭神鞭忙不起。
檐溜頻傾作奔流,須臾直透衙齋里。
滿堂點滴沾衣裳,平階倏爾深一咫。
共喜嘉澤濟枯荄,那管春郊旱魃死。
金風閶闔授衣初,隴畝荒蕪足感歔。
淮右人民祈石燕,江州車馬就河魚。
大農孰問長平粟,左藏仍編會計書。
但得政苛非猛虎,甘將膏血佐儲胥。
高秋滴階雨作泥,
黃昏爭林雀欲棲。
臨窗一飯頗簡快,
半升脫粟澆黃齏。
尋得一枝春,驚動小園花月。把酒放歌添燭,看連林爭發。
從今日日有花開,野水釀春碧。舊日愛閑陶令,作江南狂客。
宦態不可少,君才獨患多。
障瀾誰是柱,回日苦無戈。
南國已如燬,北山今有羅。
暫歸臨海嶠,得句報羊何。
海燕逐春潮。寒食煙花盡放嬌。無奈長亭棲暮雨,瀟瀟。那有斜陽夢謝橋。
珠字太無聊。芳信江南次第拋。心事蒙蒙殘絮畔,吹簫。西北高樓雁已遙。
郡縣仍荒政,朝廷念遠方。
向來傳詔札,不獨戒戎羌。
帝德乾坤大,天聰日月光。
邊防須至計,社稷倚安疆。
勝里金葩喜占新,
紅酥細字點宜春。
內庭也作人間戲,
自是時康樂事頻。
客里芳春已半休,
凍桐時節似涼秋,
惱人天氣在渝州。
花片散為千點淚,
雨絲織得幾多愁,
半江煙水上層樓。
門外馬蹄響,窺簾日矚歡。不知歡見否,空遺氣若蘭。
芙蓉種橫浦,綠葉初田田。一心望成藕,一心望見蓮。
儂發初覆肩,含羞與郎好。所急豈少年,白頭誓相保。
歡負儂已多,豈不念儂故。儂心不怨歡,歡被傍人誤。
儂似江上山,日日立江中。歡心江流水,晨西夕又東。
一自別歡來,無心種花藥。但種黃蘗生,苦心得相托。
漢江漠漠向東流,
摝蜆撈蝦休未休。
蒲葉半凋秋著岸,
子歸無口笑巖頭。
二妙吾何有,空懷江上樽。
春云低渡水,草色細侵門。
坐覺溪山晚,間聞鳥雀喧。
寥寥千古意,浩蕩欲誰論。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與君打破精靈窟,簸土飛揚無處尋,千山萬山突突兀。
一身高隱惟南岳,自笑孤云未是閑。松下水邊端坐者,也應隨倒說居山。
五更殘月落,天曉白云飛。分明目前事,不是目前機。欲言言不及,林下卻商量。
愁得馀生愧飯蔬,感當尊酒念鄰居。
巢云尚累牽雞犬,泛棹□無動鳥魚。
五月煙迷桐嶺渡,兼旬烽斷莞城書。
三都正自如珠粟,桑里貧交草滿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