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用臺字韻一首
脫了荷衣事將臺,羈留又見嶺梅開。
詩因癸水辰山作,訟自雷州電縣來。
架上書從人借讀,墻邊竹是俸移栽。
小窗睡起無情味,閑聽饑禽啄砌苔。
脫了荷衣事將臺,羈留又見嶺梅開。
詩因癸水辰山作,訟自雷州電縣來。
架上書從人借讀,墻邊竹是俸移栽。
小窗睡起無情味,閑聽饑禽啄砌苔。
脫下了平民的衣服去任職將臺,羈旅滯留中又見到嶺上梅花開放。詩歌因癸水辰山的景致而創作,訴訟案件從雷州、電縣而來。書架上的書是向別人借來讀的,墻邊的竹子是用俸祿買來移栽的。從小窗旁睡醒后毫無情趣,閑來聽著饑餓的鳥兒啄食臺階上的青苔。
荷衣:原指用荷葉做的衣服,常指隱士或平民的服裝。將臺:指任職的地方。羈留:長期停留、滯留。癸水辰山:可能是當地的山水名稱。訟:訴訟、官司。雷州、電縣:地名。俸:俸祿。砌苔:臺階上的青苔。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離開平民生活去任職將臺,在任職地羈留期間創作此詩。當時可能面臨著一些訴訟事務,生活相對平淡孤寂。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詩人任職期間的生活與心境。其特點是通過日常瑣事的描寫來傳達情感,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重大影響,但能讓我們了解當時文人的生活狀態。
衲僧手眼親,把得是日用。
左乞建溪茶,右化連江洪。
快拈兩條蛇,并作一手弄。
行看臘雪消,便是春雷動。
西來一櫂任委蛇,春日惟增雨露悲。
故國佳辰逢禁火,水鄉農事見扶犁。
年華祗觧凋容鬢,花鳥何曾管亂離。
目極傷心誰告語,含毫獨賦遠游詩。
寒士百葅食藉佳,敢比八珍五侯家。
分甘長貧體生粟,誰能一飽面發霞。
自羹青松燒蘆菔,更雜石耳相天花。
愿留佳士宿清晝,細引??香深炷茶。
訟庭無事長苔衣,臥聽松風白晝遲。
紙帳亂紋龜殼皺,道衫深綠鶴翎垂。
塵犀揮處論前史,香篆銷時理秘辭。
官長既閑春亦早,玉梅初綻兩三枝。
匡山太白書淫久,不但天才蓋一時。
須慕更生勤博古,莫師長吉祗為詩。
八塼學士多時譽,七步賢王有令資。
數子風流君可致,劍門他日看雄辭。
抗論中朝猶在耳,鳴弓仇敵已臨城。
王都竟失金湯固,朝士方貪雀鼠生。
慷慨一朝先奮節,華戎終古共知名。
可惜千官臣偽后,蕭蕭華髪盡垂纓。
達人不見塵中隘,為有而今這一解。
長柄笊籬入手來,倒用橫拈風雨快。
南街打倒北街頭,東園乞得西園菜。
阿呵呵,也奇怪,他家自有通人愛。
君不見東山老人僧中月,法惟直指初無說。
有眾如云來不休,有飯如山供不徹。
印道人,善時節,不持應器循門乞。
只募同心一萬人,請將大地為檀越。
或寬平,或曲折,與我福田衣不別。
二彼雖無施受心,萬斛千倉從此出。
若見聞,宜猛烈。莫守從前慳吝穴。
些兒信種落其中,遍界靈苗齊秀發。
崇寧乙酉此時節,情與無情同出生。
紹興甲子時不移,情與無情同入滅。
一生一滅無欠余,末上露些端的別。
通身手眼不奈何,謂是西歸謗吾友。
乞與諸方拄杖頭,黑黑明明三八九。
秋雨秋風如解事,忽送新涼到庭戶。
道人明日先我行,少立斯須聽吾語。
龍蛇共路古猶今,魔佛同源水非乳。
滿世誰能辨正邪,入門且可分賓主。
句中有眼汝驗渠,棒下無私渠驗汝。
好手雖然不犯鋒,橫身卻在鋒铓里。
象王蹴蹋驢群空,師子嚬呻狐類死。
道人一等是精靈,大顯無功合如此。
愧當十偈非賞音,喜見獨行無伴侶。
相逢休問來何從,佛壽之孫佛心子。
泯泯眾人中,不與一人共。
闃爾居閑房,儼若臨千眾。
是謂有恒人,一心無二用。
東山早嘗學,身行而口誦。
久之如善射,縱橫無不中。
魔外作姻親,蛇虎為伯仲。
離歌無可言,出此以為送。
日壓城煙光少留,朝昏應似我悠悠。
人生百歲今已半,世故萬端無幾求。
學道初聞滅正受,深居不賦畔牢愁。
尚須一舸輕波上,自詠新詩送白頭。
少年入眾先行乞,最初一步須牢實。
多見時流昧此心,施受之間兩無益。
信心人,一粒米,重似丘山曾不止。
持來豈是得便宜,未了分明著他底。
賢禪賢禪宜努力,諸佛眾生從此出。
逆行順行忽相當,戶戶門門成大吉。
西風揺落葉聲悲,避亂荒山萬緒迷。
一室漂揺任寒雨,百年昏曉信鳴雞。
清霜已染千楓樹,殺氣應隨萬馬蹄。
黃屋秋來定何許,孤臣安敢恨覊棲。
兩京當日見初開,尚想凌云遶故臺。
倚竹姱姿應小駐,高樓急管未須催。
傷春遠目空千里,急景愁腸自九廻。
為說西園泉脈動,許攜小隊探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