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檗寺一首
猶記垂髫到此山,重游客鬢已雕殘。
寺經水后增輪奐,僧比年時減缽單。
絕壑云興潭影黑,疎林霜下葉聲干。
平生酷嗜朱翁字,細看荒碑倚石欄。
猶記垂髫到此山,重游客鬢已雕殘。
寺經水后增輪奐,僧比年時減缽單。
絕壑云興潭影黑,疎林霜下葉聲干。
平生酷嗜朱翁字,細看荒碑倚石欄。
還記得我童年時來到這座山,如今再次來游覽,兩鬢已衰老殘敗。寺廟經過洪水后更加華麗壯觀,寺里的僧人比往年減少了。幽深的山谷中云霧涌起,潭水的影子變得昏暗;稀疏的樹林在霜落下后,樹葉聲顯得干枯。我平生非常喜愛朱熹先生的書法,此刻正倚著石欄仔細地看那荒棄的石碑。
垂髫:古時兒童不束發,頭發下垂,因以“垂髫”指兒童。
雕殘:衰老殘敗。
輪奐:形容房屋高大眾多,富麗堂皇。
缽單:指僧人的衣缽等用具,這里代指僧人。
朱翁:指朱熹。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推測詩人可能是在晚年重游兒時去過的黃檗寺,看到寺廟和人事的變化,有感而發寫下此詩。當時社會或許也經歷著一些變遷,這些都融入到了詩人的創作心境中。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時光與世事變遷。其突出特點是通過今昔對比和借景抒情來表達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感悟。
吳山今是主,
更客越山東。
半月梅時雨,
一江花信風。
潮平波瀲滟,
霧合月朦朧。
向晚推篷坐,
漁鐙幾點紅。
書生一食恒三日,忍饑誦經門不出。仙家撒米狡獪多,飯甑空看夢中溢。
一麾作宰居海濱,職有漕事當躬親。手收八萬七千石,但丐糠覈能肥人。
連廒四開臨水曲,負戴遙來趁初旭。南箕扇簸北斗量,原是天公具餐玉。
豈惟獻納人爭先,烏雀未敢窺檐前。倉儲近煩白虎衛,水餫遠叱黃龍牽。
頗聞荷花塘欲涸,碧波粼粼石鑿鑿。屯丁辛苦里正嗟,津貼錢刀苦來索。
汝輩何如為杞憂,連云畚插通邗溝。高低正依均海法,升斗不貸監河侯。
般櫓萬里趨芳甸,黍谷桃渠眼中見。滹沱可洞淶可陂,只在司農斥墳衍。
拓地平移委粟山,治田盡表宜禾縣。豐歲香粳滿近畿,云帆永罷東吳轉。
春暮。
煙鎖垂楊,未斷清明雨。
螺盒數紅兒,蘭露調云母。
悶悶騰騰,慢看風絮。
任送暖、添寒無緒。
十樣眉峰遍描許,不似張郎嫵。
大小毛生,豈讓謝家池草。驗鬢絲、心情不老。馬曹蕭寂,苜蓿盤空抱,妒歌樓、碧笙縹緲。
劈箋索米,何日尋君醉倒。被晴湖、桃花微笑。堪憐好景,過蘇堤春曉。暮潮回、且乘煙棹。
落葉當階人未埽,秋園一片商音。蕭蕭摵摵總難尋。明河何處雨,白月幾家砧。
點水便為槎上客,渦旋籬角墻陰。薄寒侵袖且橫琴。不知風乍定,惟有候蟲吟。
搖落不禁悲宋玉,高槐我是東鄰。垂髫猶記北窗深。一鐙腸欲斷,聽到夢中云。
苦恨金天胡自喜,教他墮溷飄茵。繁華消盡幻耶真。煉形須換骨,留作隔年春。
夜雪深過尺,春城礙出游。且斟澆悶酒,休上望鄉樓。齒發真堪念,聲名不用流。行當謝明主,歸去故山頭。
感時驚雨雪,撫已惜精神。鏡里容非舊,天涯歲又新。愁來便枕簟,客至強冠巾。聚散思今昔,相看意更親。
富貴多為居養移,
田家作苦記農時。
亭名多稼非無意,
后代兒孫卻要知。
何處春深好,春深泮水家。不妨頻折角,寧復誤隨車。已見傾三峽,行看判五花。日邊催覲速,芝檢紫泥斜。
何處春深好,春深倅貳家。雨低檐外柳,風度牖間花。有意揮吟筆,無心顧曲車。慈顏一笑粲,戲舞綵衣斜。
歷險今年最,
臨深萬慮輕。
健兒邀并坐,
三老指孤城。
戰氣云中黑,
烽煙水外明。
日斜舟易駐,
愁絕聽湍鳴。
驀無端、嫩寒輕暖,韶光容易過了。舊時攜手憑闌處,喚夢幾番啼鳥。傷素抱。盼鵲喜佳音,差被東風曉。幽情悄悄。對小院晴暉,碧池流水,惟有影知道。
鄰家院,雨過桃花開早。雙雙鶯燕春好。重門送別經春掩,滿徑綠苔誰埽。春又老。買雙鯉歸來,依舊音書渺。相思最惱。恰帶勒青驄,銜環金獸,彷佛一聲到。
打破虛空無縫
衲僧隨處受用
卻因圣制入山
云北云南做夢
九華山色郁蒼蒼,擬訪青蓮意未償。
異代風流憐寂寞,千秋詞賦有輝光。
臥游自笑馳情遠,坐嘯誰當引興長。
知爾政成多暇日,時時窗岫對壺觴。
云淡天垂野。望晴郊、疏煙半卷,斷虹低跨。老樹連陰藏遠景,十里湖光照夜。看不盡、真山圖畫。春滿軒窗無著處,更銀蟾、冷浸鴛鴦瓦。人共境,轉幽雅。
文章太守歸來也。似當年、和靖風流,小孤山下。問訊佩蘭餐菊友,曾約梅兄入社。待付與、竹臞陶寫。塵外閑尋行樂地,任傍人、歌舞喧臺榭。詩世界,有王謝。
太行疊嶂拱成京,
行向朝歌過衛城。
日暮登山愁北望,
古來憑軾送西征。
承明未許歸嚴助,
宣室何年召賈生。
聞道東甌烽火急,
自堪投筆請纓行。
檢點三年事,
歸裝一葉舟。
凄涼行色晚,
慘淡暮云收。
結綬嗟何滯,
懸車愿早休。
故園松菊在,
念此倍難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