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對雪韻二首
夜雪深過尺,春城礙出游。且斟澆悶酒,休上望鄉樓。齒發真堪念,聲名不用流。行當謝明主,歸去故山頭。
感時驚雨雪,撫已惜精神。鏡里容非舊,天涯歲又新。愁來便枕簟,客至強冠巾。聚散思今昔,相看意更親。
夜雪深過尺,春城礙出游。且斟澆悶酒,休上望鄉樓。齒發真堪念,聲名不用流。行當謝明主,歸去故山頭。
感時驚雨雪,撫已惜精神。鏡里容非舊,天涯歲又新。愁來便枕簟,客至強冠巾。聚散思今昔,相看意更親。
其一:夜晚的積雪深過一尺,春日的城池阻礙了出游的腳步。暫且斟滿解悶的酒,不要登上望鄉的高樓。年齡確實值得感慨,聲名不必遠揚流傳。即將辭別圣明君主,回到故鄉的山頭。其二:感慨時節驚覺雨雪紛飛,審視自身更珍惜精力。鏡中容顏已非舊日模樣,遠在天涯歲月又添新。愁緒來時便躺臥枕席,客人到來勉強整理衣冠。想起今昔的聚散離合,彼此相看情意更覺親近。
次韻:和詩的一種方式,按照原詩的韻腳和用韻次序來創作。
澆悶酒:飲酒解悶。
齒發:代指年齡,牙齒與頭發的狀態反映人的衰老。
行當:即將、將要。
撫已:審視自己、反省自身。
冠巾:戴帽子、系頭巾,此處指整理衣帽以禮待客。
此詩或作于詩人客居他鄉、逢雪感懷之際。詩中“天涯歲又新”“歸去故山頭”等句,暗示其漂泊在外的境遇,可能因仕途或生計遠離故鄉,借雪夜之景抒發對歸鄉、對親友的深切思念。
兩首詩以雪夜為背景,前首側重自我排遣與歸鄉之愿,后首聚焦客中細節與聚散之思,共同展現了詩人在孤寂中對親情友情的珍視,語言質樸,情感真摯,是典型的羈旅懷鄉題材佳作。
北流為政好,豈必學神仙。日夕臨勾漏,令人憶稚川。丹砂亦塵垢,白玉自貞堅。不見停云什,相貽已數年。
喂雉看猿掛白云,放鷴留鹿立斜矄。同群鳥獸何不可,七十二番于國君。
堪嗟分手日,春色冷湖頭。柳絮空飛盡,長條轉系愁。
已看騎竹慰兒童,復有宣麻下漢宮。飛舄未論天近遠,分符寧限地西東。謳歌漸起鳴琴外,悲怨翻傳別調中。何事山城偏借寇,蕭條榛莽入春風。
幽篁寂寂水泠泠,茗色平分竹葉青。三拜下風思諗老,不妨從此廢茶經。
郎罷當年語,深閨婉娩三。有齊之季女,必得有奇男。滿目呱呱泣,傷心切切彈。離鸞驚別鵠,何日淚痕乾。
清源山遠水流長,九日溪山更異常。高閣摩云聚秀氣,禪僧秀氣聚中藏。
乘興聯翩渡小溪,輕車不怕日斜西。擬來古寺觀新扁,且向山齋讀舊題。茆屋起煙歸路暝,秋云閣雨暮天低。人生適意惟行樂,不較毫芒寵辱齊。
雨余湖色靜,雜樹曉氳氳。空水遙難辨,山花近漸分。葉齊增岸影,魚聚矗波紋。日出林光白,英英散宿云。
剪燭遲深夕,寒尊喜近床。椒花憐共客,爆竹憶諸郎。愁轉寧辭醉,歌酣笑任狂。鄉關驚歲盡,道路入天長。
生事石田茅屋,世家青瑣金鑾。崇福略無王事,自慚也費縣官。昨者偶持漢節,白頭未識烏蠻。飽飯癯然摩腹,笑聽船鼓過灣。
鳳吹臨南浦,神駕餞東平。亭回漳水乘,旆轉洛濱笙。地凍斑輪響,風嚴羽蓋輕。燒田云色暗,古樹雪花明。歧路一回首,流襟動睿情。
歸來卻是淵明醉,鍛煉那知叔度慵。野鶴本來天上物,長鳴真合對蒼穹。
東君一面久長違,慣見凋蕭白草稀。乍聽蟄雷醒寂寂,欣看酥雨著霏霏。曉晴風里尋青去,暮月光中戴白歸。俊約今年應此日,倩君吹暖幾重衣。
昨朝雨阻龍山興,還訂西村踏雪同。入冷畫圖云始淡,尋春消息夢先通。半生樂事閒園外,一片幽心野水東。不用撫琴聊寄意,美人將在月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