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致政朱司戶二首 其二
一生鐵硯費磨鉆,老去耽書廢食眠。
不惜空門求利果,只將心事博長年。
思賢已矣悲行路,福善昭然有老天。
他日兒孫須鼎貴,燕山陰德賸流傳。
一生鐵硯費磨鉆,老去耽書廢食眠。
不惜空門求利果,只將心事博長年。
思賢已矣悲行路,福善昭然有老天。
他日兒孫須鼎貴,燕山陰德賸流傳。
一生都在勤奮讀書,把鐵硯都磨穿鉆透了,到老還癡迷于書,甚至廢寢忘食。不貪圖佛門的利益果報,只憑一片赤誠之心來祈求長壽。思念賢才卻已無法相見,為他的離世而悲嘆人生無常。老天會彰顯善惡有報,福佑善良之人。日后他的兒孫定會顯貴,他積下的陰德會長久流傳。
鐵硯:比喻長期刻苦讀書。典出五代桑維翰以鑄鐵硯不成不做官自勵。
耽書:沉迷于讀書。
空門:指佛教,佛教以空為義,故稱空門。
利果:利益果報。
福善:指賜福給善良的人。
鼎貴:顯赫尊貴。
燕山陰德:指五代竇禹鈞,家住燕山一帶,因積德而使五子登科,后世用“燕山陰德”指積善之家必有善報。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題“挽”可知是為悼念致仕(退休)的朱司戶而作。當時朱司戶可能一生勤奮好學、品德高尚,詩人出于對他的敬重和惋惜寫下此詩,表達對逝者的緬懷以及對其家族的美好祝愿。
這首詩主旨是悼念朱司戶,突出其一生好學、不圖功利的特點。通過用典等手法,展現出詩人對逝者的高度評價和對善惡有報的信念。在文學上,它以質樸的語言表達真摯情感,是一首典型的挽詩。
露下空林百草殘,臨風有慟奠椒蘭。
韭溪血化幽泉碧,蒿里魂歸白日寒。
一代文章亡左馬,千秋仁義在吳潘。
巫招虞殯俱零落,欲訪遺書遠道難。
孤松挺挺凜高風,
萬語形容不盡中。
獨指平塘塘上水,
水之清處儼如公。
驛路傷新鬼,心驚古戰場。
爭名連廣武,分地限滎陽。
落照林煙白,吹沙野渡黃。
可憐天上水,空為客蒼茫。
絕檄兵戈未凱旋,將壇別筑選親賢。龍驤飛渡無停晷,驃騎承恩正少年。過海地非頭痛國,翹關人有肉飛仙。先聲早落么么膽,神策軍來一抵千。
援師連夕解諸羅,五月重圍久枕戈。萬死蟲沙今更活,一城雀鼠已無多。樵蘇漸出炊原樹,胔骼新移葬野莎。回首無須更思痛,國恩深處比滄波。
移兵直搗穴巢偏,旅拒猶思喘息延。伏不斗曾遭賊侮,楊難當豈畏城堅。盜魁竄后跟重繭,鬼妾俘來發兩鬈。有路可追終就縛,世間豈有焰摩天。
經年萬帳擁貔貅,何事今才破竹收。也是災民應暴骨,從來上客在焦頭。勒銘鹿耳紅毛嶼,洗甲鯤身碧澥流。太息熊津老都督,胡為不自取封侯。
西南北已武功皆,何意東溟起瘴霾。戎索疆才恢玉壘,職方地肯棄珠厓。兵收裨海蓬瀛島,星貫穹霄畢昴街。從此萬方清晏奏,豈徒韓筆紀平淮。
倚杖長松底,
無風晝自涼。
吾廬傍林壑,
嘉木聳千章。
荊榛蒼淺古城秋,
脈脈蒸江碧玉鉤。
野曠天低飛鳥度,
不知何處吊孫劉。
荒山藤束木皮棺,
見此令人鼻骨酸。
自是杏殤風易剪,
不須慚痛淚闌干。
楓霜掛露憶園林,小住瀛湖氣蔚森。
一彗經天搖夜動,萬山呼雨作秋陰。
偏生王粲登樓感,未死田橫蹈海心。
臥看月明聞曉角,不多相思到清砧。
借箸偏曹濮,長城失太行。黃榆飛潞澤,王屋下邢襄。
骨悸聞風鶴,魂腥逐刅铓。大河千百里,莫謂惜鞭長。
烽火連輝濟,橫尸覆野蒿。金錢明主詔,斨斧大軍勞。
精悍矜三捷,縱橫問六韜。彤弓方鄭重,敵愾自同袍。
洪流天塹折,防渡勝防城。樓櫓寒濤斷,旗帆落日橫。
此中大澤險,到處野狐鳴。莫但愁河北,三湘亦弄兵。
羽檄夷梁震,兵荒患剝膚。飽騰催市駿,匍匐問蠲租。
戰捷功方上,仳離骨已枯。將軍馳露布,愿附監門圖。
春樓夢,夢里隔紅墻。
一世情懷原委曲,三生魂魄亦荒唐。
說也斷人腸。
毛羽豐茸皮甲皴,
阿誰截得鳳凰身。
番梨縱得稱名好,
何似中原大谷珍。
旌旗肅肅卷秋風,赤腳兒童挽乃翁。使者回看為農喜,年來衣履不穿空。
古木參天枝欲傾,秋風時發半巖聲。厲山擬作故園夢,山雨蕭蕭夢不成。
野菊秋深滿意黃,一川禾黍擁人香。懸知歲樂農無事,已見茅檐壓酒嘗。
莫雨凄凄鴉著林,綠苔隨意上墻陰。問儂此雨妨農否,漠漠無言念更深。
招提夜宿竹連村,似對諸郎孤竹君。獨倚胡床人靜后,總將塵事付浮云。
元戎上玉京,驅馬迅長征。
籌定百蠻服,戈揮五嶺清。
人安儒將雅,天借福星明。
十載瞻承慣,無因可報瓊。
昨夜風搖斗柄回,典衣也復一傳杯。
故人久作天涯別,新句空從枕上來。
清鏡豈堪看鬢色,小園剩欲覓桃栽。
頹然卻恨貪春睡,不盡城頭畫角哀。
良辰佳景列華筵。笙歌奏管弦。
位居榮顯子孫賢。功名事雙全。
慶祝壽,拜尊前。重重福祿堅。
愿如彭祖壽齊年。金杯勸壽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