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鄭邛叔珪之博羅尉四首 其一
奇士束科目,炯如金在沙。
孤吟娛草帶,幾度見槐花。
此舉衣才綠,相看鬢欲華。
泥金墨猶濕,已報熟葵瓜。
奇士束科目,炯如金在沙。
孤吟娛草帶,幾度見槐花。
此舉衣才綠,相看鬢欲華。
泥金墨猶濕,已報熟葵瓜。
杰出的人才被科舉考試所束縛,就像金子在沙中閃耀。獨自吟詩來愉悅身心,已經經歷了好幾個春秋。這次你剛剛穿上綠色的官服,彼此相看時鬢發已快變白。泥金書寫的喜報墨還未干,卻已傳來了葵瓜成熟的消息。
束科目:被科舉考試所束縛。
炯:明亮,這里形容像金子閃耀。
草帶:以草為帶,指隱居生活。
槐花:指科舉考試的時間,古時科舉考試在秋季,此時槐花盛開。
衣才綠:唐代低級官員穿綠袍,這里指剛剛做官。
泥金:用金屑和膠水制成的顏料,用于書寫喜報。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當時科舉是文人入仕的重要途徑,詩人友人鄭邛叔珪通過科舉獲得博羅尉一職。詩人有感于友人的經歷,寫下此詩,既有對友人的祝賀,也可能融入了自己對科舉和人生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友人科舉入仕的復雜情感,既有贊賞又有感慨。其特點是意象運用巧妙,情感表達細膩。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科舉和人生的普遍看法。
鷗鳥來何事
漁舟到亦迷
落花流更遠
疑是武陵溪
吾鄉山水區,屈指清溪最。
每每湖邱田,一抹真如畫。
今作汗漫游,相逢又海外。
問訊故鄉山,娓娓接清話。
更辟好家居,日日峰巒對。
供君讀奇書,悠然君廬愛。
玉札丹砂寶易知
蜣螂蘇合粗擎齋
國醫本草加繁悉
異域琛來獻麝犀
日月行天自漢家,
十年京洛恨無涯。
兒童不識鄉園事,
競說江南春后花。
篋中五色已裁衣,入講經筵出虎闈。
詔下暫容扶疾去,恩深兼得問安歸。
薊門霜葉鴻邊度,黔閣春云馬首飛。
官屬此時多悵望,明年還待謁彤扉。
萬里天南拜詔頻,丁年袍笏又從新。棲遲厚祿曾非據,詿誤微名蚤見伸。有父固應聞諷議,無才終不老閒身。庭旋車馬休嫌隘,自是先朝草莽臣。
豢養君恩涕淚馀,中興猶復問樵漁。天憐部黨俱弛禁,人喜名家漸拜除。咨訪輒當裴垍識,疏慵無籍子公書。而今一憶元都樹,未信劉郎恨不如。
令弟清臺著繡衣,一氈還與鄭虔宜。過湘不用輕為賦,圣代崇儒正此時。
天岳山前倚短篷,目窮飛鳥沒晴空。平生萬里江湖念,都付春風化雨中。
飛閣下臨無地,層巒上出重霄。重陽未到客登高。信是今年秋早。
隨意煙霞笑傲,多情猿鶴招邀。山翁笑我太豐標。竹杖棕鞋桐帽。
黃葉無人徑,支床臥冷煙。
詩寒收石氣,云活養松年。
銅井一林雪,寒山千尺泉。
此間儻相見,除是不談禪。
閩藩大比期,天香發桂枝。多士紛紛濟,選擇藉主司。有若鑒之明,妍媸詎能欺。有若衡之平,銖兩詎能違。三試葉至公,得士人共推。
芋原秋欲暮,涼風吹羅衣。酒盡各分袂,云樹兩依依。
三十六宮人第一,玉樓深處夢熊羆。龍燭影中猶是臘,鳳簫聲里已吹春。人主主人翁。萬鎰黃金手化鐵,五色綵云神授丹。菊英九日萬齡黃。君臣燕衎升平際,屬句論文樂未央。姑射神仙猶飲露,龜臺王母未忘桃。
華亭來復去芝田,
丹頂霜毛性可憐。
縱與乘軒終誤主,
不如還放卻遼天。
云南梅花不值錢,成林乃在紫云庵。暮到滇城朝即深,美人在林真不諳。當關一枝兀放入,鵲不及報呼之三。簪斜鬟墜盡驚起,乍見情疏如有慚。同是粗服亂頭性,氣味一親神已酣。興濃不覺對花嘆,我本無事須來南。止為君等掛人意,不一粗省心不甘。句留計止十日事,看山愿了回歸驂。路長人老那再到,便此舍去情何堪。明須更謁老梅祖,愁心先過黑龍潭。
木落霜清白苧城,
暮砧才動旅魂驚。
攬衣力盡秋星影,
訪舊聽殘鄰笛聲。
畫手有神同鶴瘞,
詩壇無主散鷗盟。
青溪一曲紅橋路,
今日何人肯好名。
爛石有佳色,禪房疊更幽。
九疑峰不斷,十字水長流。
枕簟日逃暑,軒窗時臥游。
吾衰更何往,只此對湯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