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憲使江寺簿八首以座右公廉勤謹忠信和緩八字為韻 其五
乾坤奠崇卑,君臣分則同。
中心一有慊,何以字曰忠。
孔曾為矩矱,伊周其事功。
千載誰嗣音,我愿順下風。
乾坤奠崇卑,君臣分則同。
中心一有慊,何以字曰忠。
孔曾為矩矱,伊周其事功。
千載誰嗣音,我愿順下風。
天地奠定了高低尊卑的秩序,君臣之間的名分準則也是如此。內心一旦有了不滿,又怎能稱得上是忠呢。孔子和曾子樹立了道德規范,伊尹和周公建立了偉大功勛。千年以來誰能繼承他們的風范,我愿意傾心追隨。
奠崇卑:奠定高低尊卑的秩序。
慊(qiàn):不滿,遺憾。
字曰忠:稱得上是忠。
孔曾:孔子和曾子。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以孝著稱。
矩矱(yuē):規矩,準則。
伊周:伊尹和周公。伊尹是商朝開國元勛,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政治家。
嗣音:繼承前人的聲音,指繼承風范。
順下風:傾心追隨。
此詩可能創作于作者為江寺簿祝壽之時。當時社會注重道德規范和君臣秩序,作者通過此詩表達對江寺簿的期望,希望他能秉持忠誠等美德,像古代賢人一樣建功立業。
這首詩主旨是強調忠誠的重要性,以天地秩序類比君臣關系,借古代賢人的事跡樹立典范。其突出特點是用典恰當,說理清晰。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當時文人對道德規范的重視。
征鞍風軟踏香塵,又送斯人南海瀕。
糾郡正資賓畫重,洗冤須放筆頭春。
勉期圣處功夫到,肯學世間兒女顰。
五瘴由心今一洗,笑渠辟瘴嚼人頻。
風萍渺無跡,一日扣柴扉。
乍見猶疑夢,相逢遽語違。
子方懷遠志,誰復挽征衣。
煙雨松楸隔,何當賦式微。
清苦推洪毅,人今合古求。
道東吾所敬,學北子為優。
夜氣存無餒,晨餐缺不憂。
時來同析理,相對一茶甌。
春風荻渚暗潮平,紫綠尖新嫩茁生。
帶水掐來隨手脆,櫂船歸去滿篝輕。
竹根稚子難專美,澗底香芹可配羹。
風味祇應漁舍占,玉盤空厭五侯鯖。
學道參禪,別無方便。
閙中底靜里明,靜里底閙中薦。
坐斷兩頭,打成一片。
喜歡豎瞋拳,煩惱呈笑面。
阿呵呵,瑞巖與么道,大似落湯螃蟹,七手八腳一時露現。
風節傳清素,名多為宦游。
花封才解綬,芝檢趣監州。
等上持麾節,歸來覲冕旒。
江南與江北,底用說離愁。
蘚磴披蘿入,茅堂著竹遮。
綠看流去水,紅惜落殘花。
蜀鳥啼春靜,山童厭客嘩。
細觀題壁者,一一是詩家。
姓名多已在仙行,見說曾傳辟谷方。
未必詔書征便起,可憐人世老猶忙。
浴蒲磵冷云初濕,種術山春土亦香。
何日此身分半隠,歸須先制芰荷裳。
禪味曾參老釋曇,混融萬象就中觀。
眼前風月隨時幻,胸次乾坤別樣寬。
自是臨流清可賦,不成無酒白相看。
碧潭秋月唯堪比,光瑩吾心一片寒。
載色載笑,和氣津津。
半前落后,超軼絕塵。
瘴面忽澤兮疾雷將奮,犀顱茁霜兮枯木生春。
腹背受敵,百萬買鄰。
相見易得好,共事難為人。
瞥喜瞥嗔,沒頭沒腦。
道泰時清,生風起草。
等閑相撞,黑漆竹篦劈面來。
無禪可談,三寸舌頭胡亂掃。
九九百百,自不知老。
稱為臨濟兒孫,頑石何曾是寶。
少年政要識艱難,受國恩深早一官。
著力莫孤先世望,從頭細把四書看。
金蘭益友真同志,菽水慈親曲盡歡。
學取老夫窮意思,免教人指袴??紈。
屋老苔荒席久虛,近分一榻與云俱。
梅花未種招蜂怨,竹所雖清欠鶴圖。
無事看山如對客,有時隠幾亦忘吾。
過門除卻能吟者,不是高僧即老儒。
春雨如膏,春云如鶴。
春草離離,春花灼灼。
騎聲蓋色兮何太乖張,毫忽不形兮填溝塞壑。
直往無前,猶欠一著。
堂堂山立舊朝簪,久屈清流督獻琛。
風趕連艘出獅國,浪吹殘句到雞林。
平生不隔同年面,中歲難禁惜別心。
歸見耆英定相問,只言閉戶萬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