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永福寺二首 其二
寺占吾鄉好處山,半新半舊屋千間。
水中蓮似尼清浄,雨后云如僧退閑。
石路教人修整過,芒鞋怕我往來艱。
夜深火炬渾無用,長是天教月送還。
寺占吾鄉好處山,半新半舊屋千間。
水中蓮似尼清浄,雨后云如僧退閑。
石路教人修整過,芒鞋怕我往來艱。
夜深火炬渾無用,長是天教月送還。
寺廟占據著我家鄉風景優美的山巒,房屋有上千間,半新半舊。水中的蓮花如同尼姑般清凈,雨后的云朵好似僧人退隱清閑。石頭路讓人修整過,怕我穿著草鞋往來艱難。深夜里火炬都用不著,老天總是讓明月送我歸來。
占:占據。
浄:同“凈”。
芒鞋:草鞋。
渾:全,都。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是在家鄉游覽永福寺時所作。當時可能處于和平時期,詩人心情閑適,對家鄉寺廟的美景有所感觸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永福寺的清幽之景,突出了寺廟的寧靜與閑適。其特點是意象生動,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然和寺廟文化的喜愛與感悟。
暑退涼生,風高露冷。
葉落歸根,藏頭露影。
趙州吃茶,云門胡餠。
如何是道,明眼落井。
疏枝橫玉瘦,小萼點珠光。
一朵忽先發,百花皆后香。
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東君政主張。
九鯉山頭爽氣芬,潺湲九漈隔溪聞。
青嶂高障海東日,碧溪流穿湖曲云。
坐聽??聲憐草閣,夜深月色度松門。
無緣能結茅齋宿,綠水丹山欲共分。
梅花當冬吐冰雪,古今已復稱高潔。
春風草木爭寵光,爾乃白乎無得涅。
屈原放逐楚江濱,山高水疾誰與鄰。
商山山中四老人,漢且終辭肯事秦。
白山茶有涪翁賦,蓮自遠公仍白傅。
數公已矣不可作,風雨明朝埋玉樹。
昨夕城南來,鬰鬰張園窺。坡頭步犖確,墻下循委蛇。
今夕復何夕,二妙爰集茲。重為南坡行,因作張園之。
無風幽自涼,有月光仍滋。菱荇與草樹,陸離間參差。
卷云一舉趾,濯清久支頤。空無十丈蓮,湛此數頃池。
堤柳有倒影,畫手不可施。愛之不能已,遂許他夕期。
昔人安在哉,萬里鯨魚騎。神游儻來歟,恍惚不可知。
林園想巾履,編簡遺書詩。懷人渺無盡,樂處翻成悲。
芙蓉山上芙蓉尖,向人咫尺分毫纖。
或如冠劍或鳥獸,令我左右煩窺覘。
平生退之南山句,為渠持騁筆力嚴。
那知刻畫果辦此,造物至是無留殲。
一白不盡茶,妙試在茗粥。相馬不舉肥,干也更畫肉。
士當何如觀,一語可以卜。我生嗜朋友,有余補不足。
要求棟梁具,必問澗與谷。瑟兮本希聲,何能娛世俗。
陳君于為文,筆力見往復。劇稱南郡胡,曰此吾類族。
輿籃昨過之,懷刺今來辱。談間不須臾,未暇問以目。
陳君有江閣,曠瞻不遺粟。非如昧者徒,白晝迷麥菽。
何當約夫君,載酒擷杞菊。我記不足云,渠詩當細讀。
不念廼兄老,忍遺諸子才。
結交予最晚,聞訃亦深哀。
銘志誰為作,松杉何地栽。
堂堂那復有,皎日竟浮埃。
憶昨寄聲因鮑子,闕然已復四終星。
向來相期臺閣者,薄宦乃淹松竹廳。
頗愿近詩見新述,舊好尚意能忘形。
臨風三嘆不知罷,梅花落盡蘭未馨。
遐想當年隠富春,生涯只寄一絲綸。
幸逢白水為真主,肯向青山訪故人。
試問勒功依日月,何如占象動星辰。
回頭四七皆塵跡,獨有先生跡未塵。
掃竹因培竹,畏人非避人。
跫然聞響屐,莞爾正欹巾。
坐子竟日久,飯吾三韭貧。
能來不嫌屢,梅底要深巡。
叉手進前,寂子不會。
殺人活人,好個三昧。
這般阿師,叢林殃害。
白云盡處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木平搬土,石霜泥壁。
洪山斷足,仰山作息。
澄翠門下,朝朝入室。
如上所供,并皆詣實。
咄這尊慈,口甜心苦。
帶累我儂,破家蕩戶。
者僧話墮處,直下明明舉。
一炷栴檀充宇宙,誰道黃金如糞土。
衾寒數窺窗,窗暗雞已號。
比鄰遞東西,我起披缊袍。
始占霜檐粲,忽聽風林鏖。
迺知中夜雨,吾念亦良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