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釣臺三賢堂
輟帆謁肖像,衣冠非漢儔。
翩翩掛佛幡,小櫝求香油。
庸衲資誑惑,良為先生羞。
后來躋兩賢,幾與逆祠侔。
扁堂失本旨,貽誚何時休。
盍歸白而長,是正茲謬悠。
輟帆謁肖像,衣冠非漢儔。
翩翩掛佛幡,小櫝求香油。
庸衲資誑惑,良為先生羞。
后來躋兩賢,幾與逆祠侔。
扁堂失本旨,貽誚何時休。
盍歸白而長,是正茲謬悠。
停下船帆去拜謁三賢的肖像,發現堂中供奉的人已不是漢代賢人的模樣。堂中飄著佛幡,還有小盒子在讓人捐香油錢。那些平庸的和尚靠欺騙迷惑眾人,實在是讓嚴先生蒙羞。后來又把另外兩人列入其中,幾乎和供奉逆臣的祠廟一樣了。給堂命名卻失去了原本的宗旨,這種讓人譏笑的事何時才能停止呢?為何不回去告訴地方長官,糾正這種荒謬的做法。
輟帆:停下船帆,指停船。
漢儔:漢代的同類人,這里指漢代的賢士。
佛幡:佛前的幡幢。
小櫝:小盒子,這里指用來裝香油錢的容器。
庸衲:平庸的和尚。
躋:登,升,這里指列入。
逆祠:供奉逆臣的祠廟。
扁堂:給堂命名。扁,同“匾”。
貽誚:留下譏笑。
盍:何不。
白而長:告訴地方長官。而,通“爾”,你;長,長官。
謬悠:荒謬無稽。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時可能三賢堂因管理等問題出現了被宗教勢力滲透、商業化斂財以及隨意增添供奉對象等情況,違背了建堂紀念賢人的初衷,詩人看到此景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批判三賢堂現狀的荒謬,突出特點是語言直白、批判有力。它反映了當時社會文化場所管理的問題,在文學史上體現了詩人對文化傳統和賢士精神的維護。
踏遍煙霞萬壑深,洞門空鎖薜蘿陰。
一從瓢笠過南海,十載游蹤無處尋。
曾同老衲共安禪,回首春風已十年。
此日重經香火地,佛燈無燄灶無煙。
元氣鴻濛二百秋,潢池養寇孰貽憂。
擎天才力云中翼,浮世功名水上漚。
巢幕但聞嬉燕雀,農田那得勸鸤鳩。
軍前乞寫監門畫,呼吁民勞庶小休。
南渡君臣醉,
江山半壁孤。
朝廷今已小,
何處好騎驢?
鳳凰山畔永思堂,
山谷先生有舊鄉。
修水年年流不盡,
斯文長與日爭光。
春來有酒即成醺,
記得曾書白練裙。
今日花開君不見,
一杯誰去瀉孤墳。
野徑苔荒客少到,雙扉春晝常關。朱欄曲曲水流灣。鶯啼修竹里,犬吠白云間。
遠翠飛來白似練,望中碧浪青山。桃花爛漫竹成斑,杖藜沽酒出,麋鹿采芝還。
忽忽重陽今一月,
菊花數朵見城根。
前詩有約能從否,
不厭張羅幸過門。
畫圖亙天際,倒壓長橋影。
空舟掠波來,沙堤一千頃。
微風吹澄湖,夕陽歸遠嶺。
逋仙在何許,紅梅夢初醒。
隔岸有芙蓉,娟娟媚清冷。
狂吟小謝詩,不羨瀟湘景。
麥秋宜晚起,況復雨頻頻。桃竹猶能杖,柴車未可巾。
閑分酒賢圣,靜記藥君臣。會有騎鯨李,來陪賀季真。
李侯梨饤坐,風味勝仁頻。投老須鳴玉,相看尚禿巾。
便應尋木客,何必問波臣。不復來城市,從人笑我真。
猶記一麾出,敢論三顧頻。馀生過飛鳥,幻事捏空巾。
學道無疑怖,憂時有主臣。買舟苕霅去,我亦號玄真。
前廷午退紫宸班,回輦尋幽竹石間。
一息不停新綠水,四時相對舊青山。
溪煙澹蕩平臺晚,林影參差夕照間。
鳥識禁園棲托穩,每看飛去又飛還。
疊石峰之顛,
下瞰楊梅澗。
平地數畝馀,
水石光燦爛。
綠柳陰中問子規,
勸人歸是勸春歸。
人須回首春須暮,
何不成都西去飛。
聞君住岳久,生計未全疏。
石磴秋猶濕,松苓日自鋤。
沉冥無所問,服食更何如。
知有山濤舉,稽康莫報書。
歸隱淮陽市,遨游十六年。
養生能淡泊,愛客故留連。
傾蓋知心晚,論詩臥病前。
葆光塵滿榻,無復聽談禪。
學道雖云久,沉疴竟未除。
炎烝度三伏,晻曖覺中虛。
嘉谷不自長,荒榛終費鋤。
何辭用蘭石,梨棗得扶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