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稽頌 其四
睇禹陵兮巋然,邃珍館兮蟺蜎。敞別室兮遺象,崇英霸兮千年。
諗越民兮非黷祀,推世家兮自遷史。肇無余兮開國,傳后裔兮奮起。
痛夫椒兮深衄,同國人兮勞佚。采蕺兮食何味,嘗膽兮志密篤。
封以內兮種所司,閫以外兮蠡所知。羌厲志兮澡恥,迄乘時兮決機。
盟上國兮王致胙,按山南兮恢土宇。陟鑒臺兮睨東海,矩天門兮模地戶。
惜規圖兮不弘,幾弓藏兮犬烹。蹇七術兮遺恨,悵五湖兮遐征。
尚蟬嫣兮復續,終與享于鼻祖之庭。
睇禹陵兮巋然,邃珍館兮蟺蜎。敞別室兮遺象,崇英霸兮千年。
諗越民兮非黷祀,推世家兮自遷史。肇無余兮開國,傳后裔兮奮起。
痛夫椒兮深衄,同國人兮勞佚。采蕺兮食何味,嘗膽兮志密篤。
封以內兮種所司,閫以外兮蠡所知。羌厲志兮澡恥,迄乘時兮決機。
盟上國兮王致胙,按山南兮恢土宇。陟鑒臺兮睨東海,矩天門兮模地戶。
惜規圖兮不弘,幾弓藏兮犬烹。蹇七術兮遺恨,悵五湖兮遐征。
尚蟬嫣兮復續,終與享于鼻祖之庭。
遙望禹陵,它高大而雄偉,珍藏寶物的館舍幽深曲折。打開別室,里面有大禹的遺像,千年以來人們尊崇著這位英雄霸主。告知越地百姓這并非是濫行祭祀,追溯世家的記載源自司馬遷的《史記》。從無余開國開始,后裔們奮發圖強。痛心于夫椒之戰的慘敗,越國百姓同甘共苦。采摘蕺菜,吃起來哪有什么滋味,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志向堅定而深厚。國內事務由文種掌管,境外軍事由范蠡謀劃。他們勵志雪恥,抓住時機果斷決策。與中原大國會盟,周王送來祭肉,占據山南之地,拓展了疆土。登上鑒臺眺望東海,規劃著天地般的宏偉藍圖??上б巹澆粔蚝甏螅瑤缀趼涞猛盟拦放?、鳥盡弓藏的結局。留下了七種謀略的遺憾,惆悵地歸隱五湖。所幸越國世系綿延不斷,最終還能在鼻祖大禹的祭庭中一同受享祭祀。
睇:遠望。
巋然:高大獨立的樣子。
邃:幽深。
蟺蜎:曲折回旋的樣子。
諗:告知。
黷祀:濫行祭祀。
世家:《史記》的一種體例,主要記載諸侯和有特殊地位人物的事跡。
遷史:指司馬遷所著的《史記》。
無余: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被封于越,為越國開國君主。
夫椒:古地名,在今江蘇吳縣西南太湖中,是吳越之戰的戰場。
衄:失敗。
蕺:植物名,即蕺菜,可食用。
種:指文種,春秋末期越國大夫。
蠡:指范蠡,春秋末期越國政治家、軍事家。
胙:祭祀用的肉。
鑒臺:臺名,在會稽山上。
睨:斜視,這里是眺望的意思。
矩、模:規劃、謀劃。
七術:指文種為越王勾踐所獻的七種滅吳策略。
遐征:遠行,這里指范蠡歸隱五湖。
蟬嫣:連續不斷。
作者創作此詩可能是在會稽之地,當時會稽作為越國故地,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作者或許是游覽會稽,參觀禹陵等古跡,被當地的歷史氛圍所感染,從而創作此詩來緬懷越國的歷史和英雄人物,表達對歷史興衰的思考。
這首詩以越國歷史為主題,展現了越國從開國到興盛再到面臨危機的過程。主旨在于歌頌越國先輩的英勇和奮斗精神,同時也對歷史的發展和人物的命運進行了反思。在文學史上,它豐富了以歷史題材創作的詩歌內容,為后人了解越國歷史和文化提供了文學視角。
境界真無兩,聊為物外觀。
乾坤浮一氣,今古浸雙丸。
野鳥飛難過,真仙望亦寒。
人間白少傅,高詠《海漫漫》。
離愁處,碧樹正蒼茫。伊人又一方。
君譜茶經攜瓦罀,我修花史坐琴床。玳樓中,金彈處,可能忘。
他生撇、不下鴛池被。今生趲、不上鮫盤淚。楊柳下,泛歸航。
借得世情消酒甕,拾將奇字襯詩囊。喚風姨,招月姊,伴云窗。
迷云公已性天開,雙澗相逢若再來。二老果能如洛下,固宜慧遠賦優哉。
五峰懶瓚笑顏開,正欲乘閑特特來。十里松風一鞭穩,虎溪捉手亦奇哉。
曹源一滴鑒云開,便覺星蟾動地來。君去我方專此興,祇應空照話誠哉。
松窗暫向瑞巖開,便擬尋云步月來。只恐紫泥催去路,都俞還復詠康哉。
見之不取,思之千里。
好個班班,爪牙未備。
君不見大雄山下忽相逢,落落聲光皆振地。
大丈夫,見也無,收虎尾兮捋虎須。
郁郁山上松,高枝蔭窮崖。
上有女蘿草,纏綿自不移。
傷彼路傍花,孤生還獨萎。
伊昔侍君子,熠耀陽春時。
軒車來薄薄,執手惠前緌。
死生與契闊,豈無蘿與絲。
馳情在皓首,吁嗟中暌離。
思君如皎日,所顧光不遺。
房傳往世為禪客,王道前生應畫師。
我亦定中觀宿命,多生債負是歌詩。
不然何故狂吟詠,病后多于未病時。
潮春倡亂肆披猖,欲奪諸羅賊燄張。三載環攻圍屢解,一心防禦銳難當。
成城眾志金湯固,破敵群情鐵石強。團練義民殊死戰,不愁矢盡與無糧。
郡城咫尺若天涯,兵薄援稀敵似豺。不寐何愁宵有警,斷炊遑恤灶無柴。
和糠核餅充枵腹,遇難軍官死滿街。我勵義民心勿餒,果然圍解慶和諧。
義勇堪嘉錫縣名,自前眾志已成城。連攻不落惟斯邑,屢困能通賴眾擎。
更有褒忠鄉媲美,盡多賞恤澤榮膺。重重浩劫疲奔命,譜入新詩老淚橫。
湖山橫。湖水平。買個湖船一葉輕。傍湖隨柳行。
秋風清。秋月明。誰搗秋砧煙外聲。悲秋無盡情。
西望先生舊釣臺,無窮山色鎖崔嵬。
閒歸故國耕春雨,遂起頹風生暮雷。
萬事盡隨江水去,千年寧幾客星來。
北山今有何夫子,不入經筵亦草萊。
青云得路及華年,好結風塵物色緣。
作吏誰真能免俗,此行何必異登仙。
但留政跡憑人說,勝有辭章與世傳。
輿論分明史筆在,循良文學不同編。
遠草牛羊動,暗潭蝦蟹明。
太極本無極,乃在天地先。兩儀生四象,庶類斯繁焉?;烀R灰员?,渾敦御其間。明達二五粵,三才方肇宣。
粵惟太古氏,一姓十三人。澹泊誠無為,俗化因之淳。干支名歲在,天靈實斯君。繼之王者何,爰以定三辰。壽年能滿德,一萬八千春。
居方受元命,繼地治以昌。山川分九區,人各居一方。惟臣不虛貴,惟主不虛王。君臣政教興,男女斯有常。淳風正沕穆,更號曰九皇。
于惟大荒初,人物無區別。摶生以咀華,茹毛而飲血。夏暑結巢居,冬寒穿窟穴。傳教土為臺,紀事繩為結。厥后書契興,事事勞辭說。
太昊象日月,帝德能合天。耦奇自有數,河洛呈其玄。婚姻分姓氏,斷桐絲為弦。神明德可通,萬類情可宣。道統信斯啟,圣圣乃相傳。
伊耆蓺五谷,有熊占斗綱。人文一以著,堯舜垂衣裳。夏忠商尚質,周文郁有光。繩繩隆治道,國祚綿且昌。
春秋互征伐,七雄爭暴強。嬴秦竊神器,再傳二世亡。仁義棄不施,吁嗟良可傷。
雌雄別味嚼檳榔,
古賁灰和荖葉香。
番女朱唇生酒暈,
爭看猱采耀蠻方。
四臨千里一危軒,灑脫塵中兩耳喧。
隱幾風波隨客棹,對江金碧露僧門。
數峰煙老靈妃國,三月花殘杜宇村。
不得相從嗟筦庫,新詩猶喜慰冥昏。
乍晴乍雨,乍寒乍暖,做作幾般天氣。個人猶自不禁持,何計教、花魂回避。
正青芳草,未衰楊柳,只短夭桃年紀。落紅萬點總無情,賺多少、香閨清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