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理弟之官岳陽相別于定王臺凄然有感為賦五詩以餞其行 其一
定王百尺臺,長安萬里目。
昔人思親心,山川詎能局。
于焉共登臨,使我增感觸。
微霜隕陔蘭,悲風撼庭木。
銀山在何許,白云但空谷。
搔首重徘徊,冥冥江樹綠。
定王百尺臺,長安萬里目。
昔人思親心,山川詎能局。
于焉共登臨,使我增感觸。
微霜隕陔蘭,悲風撼庭木。
銀山在何許,白云但空谷。
搔首重徘徊,冥冥江樹綠。
定王臺高達百尺,站在臺上能極目望向萬里之遙的長安。從前的人思念親人的心意,哪會被山川局限。在這里我們一同登臨,讓我增添了許多感觸。微霜打落了臺階旁的蘭花,悲風吹撼著庭院中的樹木。那如銀山般的地方在哪里呢,只有白云彌漫在空谷。我撓著頭反復徘徊,江上的樹木在昏暗的天色中泛著綠意。
定王臺: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為望其母唐姬墓所筑。
長安:此處代指朝廷或心中向往之地。
詎(jù):豈,怎。
于焉:在這里。
陔(gāi)蘭:臺階旁的蘭花。
銀山:可能指心中期待之地。
冥冥:昏暗的樣子。
此詩是詩人在定王臺與弟弟分別,弟弟要前往岳陽赴任時所作。當時詩人心中既有對親人的不舍,也可能對社會現實或個人前途有所感慨,在定王臺這個充滿歷史文化底蘊的地方,這些情感更加濃烈。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與弟弟分別的傷感和對親人的思念。其特點是借景抒情,意境凄涼。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展現了詩人真摯的情感和一定的詩歌創作能力。
鄖中君昨住,念我薊門行。
落日他鄉夢,浮云薄宦情。
山通秦虢略,驛過楚方城。
欲問沉酣事,唯應乞步兵。
千兵款戶迂紅旆,
四壁留題拂紫苔。
他日北山傳故事,
愿將猿鶴比云來。
祈招興詠幸三思,
叔世陵夷亦可悲。
門戶已開閩蜀洛,
坡公端不合時宜。
長堤一碧望中新,畫手終輸造化真。
蟬意本來耽密蔭,馬蹄曾未踏紅塵。
客涂煙景渾忘夏,南國鶯花久失春。
仁政似聞傳種樹,孝寬今日是何人?
春事三分破二分,山郊勸相豈虛文。通宵已過臺前雨,破曉誰耕隴上云。
士女攜壺方雜遝,老癃扶杖亦歡欣。迂疏為郡渾無補,只把豐年答圣君。
風月聯翩別駕分,雙鳧飛舄總能文。苔痕點綠山頭石,花影浮紅水面云。
一舸鴟夷聊爾爾,千巖啼鳥自欣欣。徘徊斗粟歸田緩,堪笑癡頑老使君。
澤國今宵歲欲除,小齋無寐獨躊躇。朝來天子新開歷,還見春風到草廬。
抱戚江鄉六載馀,燈前驚嘆二毛初。平生多少風云氣,竹帛勛名半已虛。
名下奇童洵不虛,清貧亦復兩相于。
弦歌養母樵薪后,衫纻登朝賜果初。
留客何妨鄰有粟,臨文可使案無魚。
金牛山指茶山路,淼淼江湖訪故居。
繞廊愛聽雨潺潺,
梅已成陰石更頑。
獨坐無人共寥寂,
愁心一夜寄南灣。
畫歇棋停掃落花。閑招蝴蝶近窗紗。循廊剛欲過人家。
偏又回身穿檻去,粉衣未忍撲欹斜。忙時翻恨竹簾遮。
嚴霜凋萬類,鴟鸮鳴不止。
吁嗟文文山,柴市悲風起。
夸父化鄧林,精衛填海水。
豈不知力微,寸心終不死。
讀君正氣歌,哭君作蒿里。
我哭君傷悲,君悲何時巳。
幾株殘柳,斑駁創痕,僵立東風巷口。柵有雞喧,庭無鶴影,行到板扉慵叩。
穿過回廊右。總蛛多蝶少,草肥花瘦。小橋下、縱橫菱蔓,蝦網魚罾,蕩起泥溜。
剩老石頹唐,欹臥墻陰,雨淋苔繡。
當日小軒前后。一片梧光桂影,蔚然深秀。小榻棋聲,短屏香篆,坐盡水闌清晝。
此際難回首。生客滿、輿皂優俳相偶。煙徑里、偶然留戀,燕愁花惱,頻頻催我撩衣走。
又隔院、呼梟聲透。
不接詩筒又兩年,留都風月思依然。交游南省論文外,識在中州品士前。江上興難移棹訪,山中懷每廢書眠。司空問罷還醫客,回首三山半倚天。
七年清夢幾雙溪,回首賢關帝闕西。云漢為章常獨詠,江山留勝更誰題。龍飛郢楚真嘉會,鳳下岐周亦暫棲。一曲南風又宣父,知音何處問昌黎。
神仙官府在蓬壺,學士文章贊圣謨。靜里經綸書四部,公馀記注賦三都。星辰閣道懷前此,風月鈐岡認故吾。豈不懷人如室遠,東南煙水自江湖。
逾月能連雨,今晨少散陰。
病寬游子念,愁豁老農心。
始慮春成旱,那知夏苦淫。
舉頭問白日,恇怯一何深。
兩髯如龍入云去,白日空庭作風雨。
根著九地拔不起,留與乾坤作雙柱。
千丈免絲千歲苓,南山翠色同崢嶸。
岳陽城南老髯精,驂鸞追逐呂先生。
岑寂衡門題鳳處,
嶺云庭樹似無依。
湖濱佇立應相望,
一信樵風晚未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