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
野人愛向山中宿,
況在葛洪丹井西。
庭前有個長松樹,
夜半子規來上啼。
野人愛向山中宿,
況在葛洪丹井西。
庭前有個長松樹,
夜半子規來上啼。
山野之人喜愛在山中住宿,何況是住在葛洪煉丹井的西邊。庭院前有一棵高大的松樹,半夜時分杜鵑鳥飛來在上面啼叫。
野人:山野之人,這里是詩人自指。
葛洪:東晉道教學者、煉丹家、醫藥學家。丹井:葛洪煉丹所用的井。
子規:杜鵑鳥。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應是厭倦塵世喧囂,向往山林寧靜生活,故而寫下此詩表達自己對山中生活的喜愛。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山中生活的喜愛。其突出特點是意境清幽,語言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然生活的追求。
萬疊燕山冰雪勁,
萬里長城風雨橫。
君衣云錦勒花驄,
此酒一杯何日更。
橋臨楊柳畔,亭在藕花間。曲檻開三面,疏簾繞四闌。青萍魚在在,綠樹鳥關關。朋舊追歡賞,應無一日閒。翠蓋低時雨,紅妝爛晚霞。亂香飄淡蕩,一色擁清華。境勝當人意,林幽得自誇。蕊珠天界是,何處問仙家。幽棲真勝地,清爽逼秋天。密葉應藏鬼,高花或坐仙。君當容借宿,吾欲駐經年。飲露飧英足,蓮房受一廛。一瓣可游仙,花潭到九天。歌聲微遠岸,棹影入輕煙。舉袂招那得,凌波去可憐。坐令同賞伴,悵望五云邊。莫唱采蓮歌,采蓮傷葉多。葉傷猶自可,花傷將奈何。借露勻紅粉,因風舞綠羅。憑闌仍對酒,幽興任清波。莫泛采蓮舟,綠江生遠愁。歌聲偏裊裊,苦恨故悠悠。音信千山斷,馨香一握稠。美人何處所,明日又三秋。綺席花間列,歌舟葉底穿。清秋翻妙曲,白雪賦新篇。舊賞渾無厭,茲來更有緣。不知今夜月,猶得照潺湲。水鏡徹層霄,漁舠泛闊寥。避花收短棹,按節度長簫。越唱翻淘浪,吳謳雜采樵。主人能飲客,拚不睡今宵。風雨蛟精出,搴簾濕奕棋。三秋紛赴節,六月亂添衣。酒酌頻踰醒,笙歌爽更徽。晚晴還有月,今夜不須歸。待月藕花亭,衣冠集穗城。天香飄漸細,國色影彌清。鶴發欣陪侍,犀觴得屢擎。獨慚才思短,授簡賦難成。雨洗重重暑,風傳陣陣香。是誰歌白纻,有客賦青湘。酒寬知己量,醉覺過人狂。公自憐才者,寥天恕阮康。高興逢賢主,杯盤晚未收。白華歌進酒,明月坐邀秋。得食馴坭鮒,忘機狎野鷗。汪汪千頃度,不忝舊風流。
禿翁無物可將行,
在野安能致魯生。
曾伏端門攻鬼質,
始知中壘是宗英。
君如丹鳳鳴尤偉,
彼化黃熊罪尚輕。
田里誦言仁圣悔,
天其或者再升平。
玉殿瓊樓未為對,
引慈眾生增渴愛。
放出溈山水牯牛,
熒熒露地難遮蓋。
湖山不醒笙哥夢,離觴又催南浦。聽鼓官津,聽鐘野寺,聽到垂虹風雨。荷鄉未暑,有丁卯同舟,載將詩去。剩我無聊,登高懷遠更吟苦。
橫橋誰念竨侶,城南天尺五,今日韋杜。鰲禁移家,鷗波泛宅,一樣年年羈旅。為君細數,算楚尾吳頭,倦游重賦。問訊王郎,別來相憶否?
蜀王舊植匝川原
肯為尋幽到水源
一片芳華樓上月
春來還照合江園
垂柳莊前夕照寒,早潮落盡暮潮寬。春宮小說紅氈上,儂愛鐘山雨后看。
征蠻夫婿貴通侯,珠翠籠鐙夜不休。為看鰲山如白畫,瓦盆爭照牡丹頭。
神器傳歸重
時龍來久乘
告成遺玉檢
請代爽金縢
同軌遵周制
因山卜漢陵
臨朝常愿治
天意邈難憑
美人別來良悠悠,緘書不寄留床頭。
桃花幾回釀紅泥,紫燕雙銜入翠樓。
傾情寫意心相結,綠酒金樽對芳節。
對芳節,恐遲暮,涼風生,鳴雁度。
別鄉千萬里,離心竟前路。
葛巾新折角,道衣儒履,誰識舊王孫。帝城高隱處,寂靜槐庭,碧柳暗朱門。鴻儒上客,長不斷、載酒論文。盡永日、調琴對局,生怕鼓鐘喧。
堪慚。一身潦倒,兩世攀援,但柴車每造。桂亭深、醉來自散,坐久忘言。春風一別江門路,劇相思、最是黃昏。更無奈、楚山暮雨啼猿。
連墩勾堡雁門西
白麥青稞出未齊
邊女盡能蒙古語
漢兒多作女真啼
有弟抱奇千里去
立談渾是骨肉親
可憐賦就時難遇
空負巖廊薦引人
樓上何由楚塞名,
楚人曾此設重扃。
固知宇宙同文軌,
聊把江山作障屏。
春來日膳菜數本,
絕勝杖頭攜百錢。
但得園蔬非饉歲,
肯令午夢攪清眠。
食芹有美吾思獻,
采菲無遺利可專。
莫笑先生長誑腹,
解吟朝日照盤萹。
禹門山壁石巃嵷,驚濤拍岸石疑動。奔騰西去疾于飛,千里一折不旋踵。
山水不得獨當奇,異氣鐘人生將種。乃翁陰德及后昆,墓木而今猶未拱。
大兒膂力號絕人,挾槊彎弧賈馀勇。小兒精神大于身,野鶴乘風欲高聳。
人物風流此一時,坐使山河價增重。讀書已能了大義,稼穡還知依畝隴。
孰謂人閒杞梓林,肯與樗櫟同擁腫。良心一發不可遏,油然而上若泉涌。
悅親誠身固有道,不得乎友深自悚。一豪驕氣不可作,好禮名齋心益悚。
敷陳幾席待佳士,卻掃門庭謝凡冗。善言急聞聞必拜,未之能行后惟恐。
結襪何嘗愧古人,親詣仍能越常奉。慎恭勇智咸有節,人偽不私無所壅。
汝之所得亦已多,更須道義相切磋。佳時勸客金叵羅,主人起舞客齊歌。
遁庵野叟鬢已皤,坐中不覺衰顏酡。六龍冉冉奔羲和,年年事業毋蹉跎。
君其為我疾揮魯陽戈,我亦浼君顛倒挽黃河。他時策杖重來過,更名此里為鳴珂,名與西山俱不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