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雜詠二十首仿漁洋秦淮雜詩體為章黻云作 其二
蜀王舊植匝川原
肯為尋幽到水源
一片芳華樓上月
春來還照合江園
蜀王舊植匝川原
肯為尋幽到水源
一片芳華樓上月
春來還照合江園
后蜀君王昔日種植的梅花環繞著山川平原,豈會為了尋幽探勝而特意來到水源。那一片美好的花容如同樓上的明月,春天到來時依然照耀著合江園。
蜀王:指五代十國時期后蜀君主(如孟昶),其在位時曾于成都地區廣泛種植梅花。
匝(zā):環繞,布滿。
肯:豈肯,表反問語氣,意為‘怎會’。
芳華:此處指梅花的美麗花容。
合江園:成都古代名園,后蜀時期為皇家園林,因錦江與府河在此合流得名。
此詩為《梅花雜詠二十首》組詩之二,模仿清初詩人王士禛(號漁洋)《秦淮雜詩》的組詩體式,專為友人章黻云所作。創作背景或與清代文人追懷歷史、歌詠地方風物的雅集傳統相關,詩中‘合江園’等意象亦關聯成都地域文化。
全詩以‘蜀王舊植’的梅花為核心,串聯川原、水源、合江園等場景,借明月恒照的意象,含蓄表達歷史更迭中自然永恒的哲思。詩風仿漁洋體,清新含蓄,兼具歷史深度與意境之美。
二妙同心者,重逢嘆隔年。清言坐花下,皎皎似相憐。白雪含風舞,瑤林嵌石懸。酒香君且住,休負艷陽天。
彤廷晝永午風恬,冉冉游絲罥畫檐。綺席駢蕃頒內宴,麻衣鮮?對宸嚴。殿前夢筆狀元策,日下祥云太史占。三十年前曾濫試,白頭供事愧重沾。
探奇昨上張家界,無數仙翁,幻作千峰。拔地參天造化工。黃獅渴飲金鞭水,踩破蒙茸,十里琤瑽。萬綠沉沉著兩筇。
天河迢遞笑牽牛,百感中來不自由。閑與先生話身世,令渠述作與同游。
惜也天然一段奇,如何萬古罕人知。只今煙水平軒檻,觸目無非是孝慈。
濛濛灑平陸,淅瀝至幽居。且喜潤群物,焉能悲斗儲。故交久不見,鳥雀投吾廬。
烏紗翼翼袂翩翩,半是詩翁半是仙。郟下錦袍三二子,寰中花甲幾千年。家傳自有君臣藥,祿養何須子母錢。讀罷黃庭春睡起,彭城山色酒杯前。
齊□巍閣壓山顛,下視岡陵盡窅然。豈并奇峰當盛夏,幾因呈瑞類非煙。夜深星斗垂檐畔,雨霽虹蜺掛□邊。從此青天平步上,城南尺五更誰□。
春半家書預作期,長兒十月送寒衣。江空野曠無消息,踏遍蒼苔人獨歸。
貽謀能是守株人,東海家家說異椿。壁上古陰回夕照,庭中新干薄秋旻。衣冠幾葉能詩禮,堂構當時亦奐輪。張仲平生知孝友,連枝應愿八千春。
五里山程一水通,布帆無恙信東風。何年松老翠欲滴,幾樹梅殘粉未空。月吐寺門窺鬢白,燈圍峰塔影波紅。病馀此度才乘興,半惜春違伏枕中。
籩豆寧云則有司,降觀亦自費神思。雖然不是供難繼,饗帝饗親全在斯。
北極星精午夜懸,周廬劍佩候朝天。煙開曙色明馳道,月帶燈光照御筵。災祲每消修政后,樞機端系格心前。萬方行睹虞廷化,一曲薰風入五弦。
雙桂團欒對兩楹,碧云無數共生成。郤生片玉曾馳譽,竇氏五枝俱向榮。奕葉至今傳世澤,靈根既老際文明。會須滿袖天香里,載酒高堂說姓名。
吳王臺下水漫漫,榆柳蕭條兵氣寒。無那興來催棹去,到時應自憶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