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閱兵
吳天霜曉弄寒暉,金鼓喧闐大閱時。
帳下萬兵聽號令,軍中諸將肅威儀。
采侯命中連三箭,花陣分排卓五旗。
愧乏韜鈐當重寄,儒竹初是學書詩。
吳天霜曉弄寒暉,金鼓喧闐大閱時。
帳下萬兵聽號令,軍中諸將肅威儀。
采侯命中連三箭,花陣分排卓五旗。
愧乏韜鈐當重寄,儒竹初是學書詩。
拂曉的霜天里,吳地天空透著清冷的光輝,金鼓喧鬧,正是大規模閱兵之時。營帳下萬名士兵聽從號令,軍中眾將整肅威儀。射手三箭連中靶心,花陣中整齊排列著五面旗幟。慚愧我缺乏用兵謀略卻肩負重任,最初只是個學詩的書生。
吳天:指古代吳國地域的天空,這里可泛指閱兵之地。
喧闐:聲音大而雜,喧鬧。
采侯:指彩色的箭靶。
韜鈐:指用兵的謀略。
儒竹:此處可能有誤,結合詩意推測為“儒生”,指讀書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當時應處于有軍事活動且進行閱兵以展示軍威的時期。詩人可能身為官員參與閱兵,因自己本是書生出身,缺乏軍事謀略卻擔任重要軍事職責而有感而發。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閱兵場景并抒發自身感慨。其突出特點是場面描寫生動,展現軍隊氣勢。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可作為研究當時軍事活動和文人心態的資料。
問詞壇、湖南垞北,風流僂指堪數。霓裳夢斷無人聽,惆悵雅音非故。驚逸句。又千頃,湖田漁唱傳新譜。移宮換羽。似白鳳梳翎,青鸞掉尾,幽艷共誰語。
蘭臺侶。自脫朝衫歸去。尋盟早主鷗鷺。閑云更憶西泠隱,心折吳家樂府。吟玩處。愛香細、簾疏玉軫調琴趣。最牽愁緒。正梅子黃嬌,海榴紅綻,燭剪夜窗雨。
靡靡江蘺只喚愁,眼前何物可忘憂。楝花凈盡綠陰滿,才見一枝安石榴。
無復幽姿淡淡妝,胭脂深染薄羅裳。芙容影里避三舍,石竹叢中許擅場。
山色空濛里,風寒古木號。
云遮殘嶺斷,石激怒泉高。
到此心如寄,直教影亦韜。
間居何所事,終日讀《離騷》。
茅岫藏清隱,詩仙秀格春。
道真淵有妙,素守峻能循。
鶴舉秋聲遠,詩成句法新。
遙知游詠樂,下筆更如神。
一東一西別,別何如。
終期大冶再熔鍊,愿托扶搖翔碧虛。
真覺星辰可換移,端陽寧復亢陽時!「豳風」畫出田家樂,續命何須臂上絲。
霹靂車中咒孽龍,炎靈直欲捲靊霳;馬鬃一滴濃云黑,失卻榴花一樹紅。
「繁露」春秋說大雩,誰憐五日欲無襦!杯中似有欒巴酒,灑作千家攝水符。
夢魂常向故鄉馳,始信人間苦別離。夜半倚床憶諸弟,殘燈如豆月明時。
日暮舟停老圃家,棘籬繞屋樹交加。悵然回憶家鄉樂,抱甕何時更養花?
春風容易送韶年,一棹煙波夜駛船。何事脊令偏傲我,時隨帆頂過長天。
豐姿越女更吳姬,
一笑能令酒力微。
步月歸來渾未醉,
家人疑自剡溪歸。
得歸曾未易,已事耐思尋。
半畝余生計,十年空好音。
敷原荒草色,閱世老松心。
日暮回車去,霜楓醉遠林。
棱棱七尺骨,坐臥對空山。
病久節從換,才疏官較閒。
呼兒抽藥裹,避客靜柴關。
乞地非勾漏,何心問大還。
嘖嘖賈人子,弧矢待翓頏。
道與貧士言,殊涂不相讓。
移山轉轆轤,結焰稱銖兩。
庖充易牙宰,席使邯鄲倡。
四飯列鼓鐘,三澆陳醴醬。
方讎粱肉惡,復訝綺紈傖。
賣珠要漢主,椎牛走秦將。
藏虛信儒雅,居奇貴倜儻。
嘖嘖賈人子,草玄何足尚。
葉下云行,亭皋風靜,涼雨絲絲。斷雁孤鳴,寒蛩相應,寂寂書幃。
蒲團紙帳蘭臺。夢不到、邯鄲便回。蟻穴榮華,人間功業,都惱人懷。
炎荒十七紀前開,破浪騎鯨說渡臺。
山水無情頻換主,英雄埋骨易成灰。
挽回滄海關天運,叱吒風云仗霸才。
不信可人當代有,吾將物色遍蒿萊。
玲瓏亭子分三面,一面迥廊。一面紅墻。一面欄干靠夕陽。
木樨香和茶煙膩,才出紗窗。才整羅棠。人倚西風語亦涼。
曙色初開揚子渡,片帆遙掛海門西。
橫江曉霧千峰失,隔岸寒云萬堞齊。
短棹蒼茫漁浦外,長天縹緲雁行低。
中流倚棹頻回首,吳楚山川極望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