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歌四
何處春風吹曉幕,
江南淥水通朱閣。
美人二八面如花,
泣向春風畏花落。
何處春風吹曉幕,
江南淥水通朱閣。
美人二八面如花,
泣向春風畏花落。
不知從何處吹來的春風,在拂曉時分吹動了簾幕,江南清澈的綠水連通著朱紅色的樓閣。一位十六歲面容如花的美人,對著春風哭泣,害怕花朵凋零。
曉幕:拂曉時的簾幕。
淥水:清澈的水。
朱閣:朱紅色的樓閣。
二八:指十六歲。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推測可能創作于春日江南。當時詩人或許看到春日美景中美人的憂愁,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借美人傷春表達對美好易逝的感慨。其突出特點是景美人嬌,情感細膩。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古代詩人對自然與人生的敏銳感知。
獨留正氣動乾坤,
雖死猶生節義存。
漫說彈冠非貢禹,
青衿一領亦君恩。
汩汩濤波出廣陵,關梁咫尺潤州城。
送人萬柳參差沒,奪眼諸山次第生。
三楚暮云寒有思,九江落日浩無情。
勞生未厭聽胡笛,愧煞中流擊楫聲。
我是江南一布衣,
行藏每與世相違。
有時策杖登高去,
看盡馀暉載月歸。
國色廣陵新,西園約屢申。驅馳虛勝賞,風雨度芳晨。
玉佩頻迎客,紅妝尚待人。鶯聲君試聽,猶似曲江春。
幽興春偏劇,名園酒更催。看花潘令約,領客習池來。
露蕊三江爭,云根五岳開。石欄絲管急,秉燭未能回。
密云晚出小團塊,雖得一餅猶為豐。
相對幽亭致清話,十三同事皆詩翁。
蒼龍碾下想化去,但見白云生碧空。
雨前含蓄氣未散,乃知天貺誰能同。
不足數啜有馀興,兩腋欲跨清都風,豈與凡羽誇雕籠。
雙井主人煎百椀,費得家山能幾本。
蒙叟悲藏壑,殷宗惜濟川。
長安非舊日,京兆是新阡。
黃霸官猶屈,蒼生望已愆。
唯馀卿月在,留向杜陵懸。
曉鶯啼破愁人夢。紫燕窺簾縫。
侍兒扶我過樓東。只見琴床畫篋、被塵封。
兩肩猶覺羅衣重。瘦與梅魂共。
病馀不耐訴情衷。忍看花明柳暗、一重重。
蓬松衰發倦重簪,
一榻惟便獨寢甘。
卻憶少陵詩句好,
依然云木曉相參。
三曲漁人獻壽茶,
新翻衢樣織茶花。
白雨紛紛下江海,
翠浪滾滾開龍蛇。
珊珊翠葉淩風綠,
裊裊紅葩過雨鮮。
一片輕陰晴正好,
春聲斗碎夕陽天。
剡溪柔弱難爭強,
紫巖緊實為最長。
中秋無酒定醒然,
清賞今宵月已圓。
喜我小兒才五歲,
猶能倚戶望高天。
紅塵不到當尼道。山花野草回環妙。
秋興最今宵。有人云外招。
隨緣聯上國。詩酒萍蹤集。
歸路已三更。多情月伴行。
初心已恨花期晚,別后相思長在眼。
蘭衾猶有舊時香,每到夢回珠淚滿。
多應不信人腸斷,幾夜夜寒誰共暖。
欲將恩愛結來生,只恐來生緣又短。
芙蓉城上語流鶯,金水橋邊綠柳橫。百二十坊明月夜,紅樓何處不吹笙。
垂柳毿毿送冷風,任家潭側雨濛濛。畫船日暮忘歸去,只宿花溪別港中。
青羊肆接碧雞坊,一路笙歌十里香。柳外樓臺花外舫,簟紋春水睡鴛鴦。
桃花水暖濺紅裙,山似春波浪似云。記得年年寒食雨,畫船來上薛濤墳。
重門深鎖月西斜,一騎彭州報送花。喚起玉人殘醉在,錦袍花底按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