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化和尚贊
走城郭,搖鈴鐸。
堂前吃生菜,觸著馿性發。
勘破河陽木塔,擒下臨濟小卒。
賺卻鎮州一城人,鐸聲已遠青天闊。
走城郭,搖鈴鐸。
堂前吃生菜,觸著馿性發。
勘破河陽木塔,擒下臨濟小卒。
賺卻鎮州一城人,鐸聲已遠青天闊。
在城郭中游走,搖著鈴鐺。在佛堂前吃生菜,一旦觸碰到他就像驢子一樣脾氣發作。他勘破了河陽木塔的玄機,擒住了臨濟宗的小卒。哄騙了鎮州一城的人,如今那鈴鐺聲已漸漸遠去,只留下廣闊的青天。
城郭:城市。
鈴鐸:鈴鐺。
生菜:這里可能有象征意義,也可能就是字面的生菜。
馿性發:像驢子一樣發脾氣,形容其脾氣倔強、暴躁。
河陽木塔:禪宗中的一個典故相關事物,可能代表某種禪機或境界。
臨濟小卒:指臨濟宗的修行者。
賺卻:哄騙、迷惑。
普化和尚是唐代著名的禪僧,行為狂放不羈,不拘泥于常規的修行方式。這首贊詩可能是后人對普化和尚的一種贊頌。創作時間和具體作者難以確切考證,但應該是在普化和尚之后,當時禪宗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影響力,人們對普化和尚這種獨特的禪修風格較為關注和贊賞。
這首詩主旨是贊頌普化和尚的超凡脫俗和對禪機的勘破。其突出特點是通過簡潔的文字和生動的描寫展現出普化和尚的形象和禪意。在文學史上,它是研究禪宗文化和禪詩的重要資料,反映了當時禪宗思想的傳播和影響。
我李百萬葉,柯條布中州。天開青云器,日為蒼生憂。
小邑且割雞,大刀佇烹牛。雷聲動四境,惠與清漳流。
弦歌詠唐堯,脫落隱簪組。心和得天真,風俗猶太古。
牛羊散阡陌,夜寢不扃戶。問此何以然,賢人宰吾土。
舉邑樹桃李,垂陰亦流芬。河堤繞綠水,桑柘連青云。
趙女不冶容,提籠晝成群。繰絲鳴機杼,百里聲相聞。
訟息鳥下堦,高臥披道帙。蒲鞭掛簷枝,示恥無撲抶。
琴清月當戶,人寂風入室。長嘯無一言,陶然上皇逸。
白玉壺冰水,壺中見底清。清光洞毫發,皎潔照群情。
趙北美佳政,燕南播高名。過客覽行謠,因之誦德聲。
西施越溪女,明艷光云海。未入吳王宮殿時,浣紗古石今猶在。
桃李新開映古查,菖蒲猶短出平沙。昔時紅粉照流水,今日青苔覆落花。
君去西秦適東越,碧山青江幾超忽。若到天涯思故人,浣紗石上窺明月。
徒為風塵苦,一官已白須。
氣同萬里合,訪我來瓊都。
披云覩青天,捫虱話良圖。
留侯將綺里,出處未云殊。
終與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厓沓嶂凌蒼蒼。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太華生長松,亭亭凌霜雪。天與百尺高,豈為微飆折。
桃李賣陽艷,路人行且迷。春光掃地盡,碧葉成黃泥。
愿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浪動灌嬰井,尋陽江上風。
開帆入天鏡,直向彭湖東。
落景轉疎雨,晴云散遠空。
名山發佳興,清賞亦何窮。
石鏡掛遙月,香爐滅彩虹。
相思俱對此,舉目與君同。
出門見南山,引領意無限。
秀色難為名,蒼翠日在眼。
有時白云起,天際自舒卷。
心中與之然,托興每不淺。
何當造幽人,滅跡棲絕??。
沙墩至梁苑,二十五長亭。
大舶夾雙??,中流鵝鸛鳴。
云天掃空碧,川岳涵余清。
飛鳧從西來,適與佳興幷。
眷言王喬舃,婉孌故人情。
復此親懿會,而增交道榮。
沿洄且不定,飄忽悵徂征。
暝投淮陰宿,欣得漂母迎。
斗酒烹黃雞,一餐感素誠。
予為楚壯士,不是魯諸生。
有德必報之,千金恥為輕。
緬書羇孤意,遠寄櫂歌聲。
見君乘驄馬,知上太山道。
此地果摧輪,全身以為寶。
我如豐年玉,棄置秋田草。
但勖冰壺心,無為嘆衰老。
暝色起煙閣,沈抱積離憂。
況茲風雨夜,蕭條梧葉秋。
空宇感涼至,頹顏驚歲周。
日夕游闕下,山水憶同游。
上宰領淮右,下國屬星馳。
霧野騰曉騎,霜竿裂凍旗。
蕭蕭陟連岡,莽莽望空陂。
風截鴈嘹淚,云慘樹參差。
高齋明月夜,中庭松桂姿。
當暌一酌恨,況此兩旬期。
羅敷昔時秦氏女,千載無人空處所。
昔時流水至今流,萬事皆逐東流去。
此水東流無盡期,水聲還似舊來時。
岸花仍自羞紅臉,隄柳猶能學翠眉。
春去秋來不相待,水中月色長不改。
羅敷養蠶空耳聞,使君五馬今何在?
九月霜天水正寒,故人西去度征鞍。
水底鯉魚幸無數,愿君別后垂尺素。
前歲理西齋,得與君子同。迨茲已一周,悵望臨春風。
始自疎林竹,還復長榛叢。端正良難久,蕪穢易為功。
援斧開眾郁,如師啟群蒙。庭宇還清曠,煩抱亦舒通。
海隅雨雪霽,春序風景融。時物方如故,懷賢思無窮。
白露披梧桐,玄蟬晝夜號。
秋風萬里動,日暮黃云高。
君子佐休明,小人事蓬蒿。
所適在魚鳥,焉能徇錐刀。
孤舟向廣武,一鳥歸成臯。
勝概日相與,思君心郁陶。
罷起郎官草,初分刺史符。
海云迎過楚,江月引歸吳。
城低濤聲震,樓端蜃氣孤。
千家窺驛舫,五馬飲春湖。
柳色供詩用,鶯聲送酒須。
知君望鄉處,枉道上姑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