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十五首 其七
以大圓覺,為我伽藍。
頭上著枷,腳下著杻。
身心安居,平等性智。
困魚止瀝,病鳥棲蘆。
以大圓覺,為我伽藍。
頭上著枷,腳下著杻。
身心安居,平等性智。
困魚止瀝,病鳥棲蘆。
以廣大圓滿的覺悟境界,作為我的修行場所。頭上戴著枷鎖,腳下套著腳鐐。讓身心安穩居住,獲得平等性智。就像被困的魚停止掙扎,生病的鳥棲息在蘆葦叢中。
大圓覺:指佛所具有的廣大圓滿的覺悟境界。
伽藍:原指僧眾所居住的園林,后泛指佛教寺院,這里引申為修行的場所。
枷、杻:古代的刑具,分別套在脖子和腳上。
平等性智:佛教術語,是佛的四智之一,指能認識到一切事物平等無差別的智慧。
困魚止瀝:被困的魚停止掙扎。瀝,掙扎之意。
病鳥棲蘆:生病的鳥棲息在蘆葦叢中。
此偈頌出自佛教相關的偈語創作。在佛教修行中,修行者常以偈語來表達對佛法的領悟和修行的心得。創作時間和具體背景較難確切考證,但大致是在佛教修行和弘法的過程中,作者可能是一位修行者在經歷了修行的種種艱難后,對修行境界和內心覺悟有了深刻感悟而創作。
這首偈頌主旨是表達在困境中堅守覺悟和平等智慧的修行理念。其突出特點是用形象的比喻和直白的語言闡述深刻的佛教哲理。在佛教文學史上,這類偈語是佛教思想傳播和修行感悟表達的一種重要形式。
何侯嗜學黃鵠舉,謝客哦詩丹鳳鳴。急雪異時登擬峴,放歌何日酌宣城。
宮車次第起昌平,燭炬千籠列火城。才入居庸三四里,珠簾高揭聽啼鶯。
曾教風月。催促花邊煙棹發。不管花開。月白風清始肯來。既來且住。風月閑尋秋好處。收取凄清。暖日闌干助夢吟。
峨峨十二峰,上有凌云梯。峰出高唐峻,云來太白低。山鳥飛不過,峽猿愁亂啼。望極魂欲斷,夢中心自迷。遙憐楚臺語,芳草碧萋萋。
普天炎赫衣流汗。號呼坐恨更淺。節序推移,陰陽代謝,誰敢心懷咨怨。冥迷展轉。夢遠壑層冰,澄江匹練。大地嗷嗷,秋空忽散仁風扇。此身慣經寒暑,喧煩俱凈盡,古爐灰篆。屈指交游,轉頭零落,舉目殘星數點。轟雷掣電。任百計營為,亦難周遍。日向西山,氣機隨吐咽。
阜西快人真快哉,孤根綠綺飛天來。冰絲乍拂襟抱開,綽約姑射投我懷。岳齦徽軫集上材,媵以弦譜雙瓊瑰。自云得諸錦城裴,琴壇牛耳持兩雷。同心客至洗金壘,舉贈不啻三歸臺。物聚所好神每諧,爨下有聲呼百喈。嗟予方軸入秦灰,鞠通舊侶隨蒿萊。膳甘長藿薪古槐,思逃空虛厭淫哇。安用太常收犯齋,本來無物何塵埃。感君嘉惠逾解推,塵覺黍谷虛枯荄。手間荊棘待剪排,會領至味如臨杯。東湖去夢愁溯洄,一枝聊報江南梅。
驕陽前日擬镕金,積雨逢秋卻厭淫。本自乘除無德怨,枉勞嗔旱復嗔霖。
膺門昔忝登龍客,董墓今悲下馬人。
半岳摧峰憐二謝,孤墳宿草已蒙茸。自嘆蔡邕今老矣,銘言獨不愧林宗。
開元天子樂升平,肯向華清戒履冰。縱有浯溪溪上石,元郎何意頌中興。
百丈飛泉掛一亭,巖欄危坐俯冥冥。松身獨表諸天白,石氣寒噓太古青。澗草無心來鳥啄,梵潮如夢起龍腥。元壇真宰愁何事,滃涌爐香會百靈。
營盤風軟凈無沙,乳餅羊酥當啜茶。底事燕支山下女,生平馬上慣琵琶。
軒轅上天去,群臣從者誰。不得攀龍駕,長思來鳳儀。山頭候子晉,海上逢安期。贈以五色棗,酬以九莖芝。仙人去已遠,重來期此時。
奇才間氣,應不是、三代后來人物。學海文林,曾覽盡、禹穴泰山魯壁。星斗胸羅,煙云筆涌,不擬賦梁園雪。勛名德望,中朝共仰瑰杰。此日位列三臺,從容弘化理,佐天生發。雅范光儀,愧顓蒙、鄙吝為公消滅。世路縱橫,盡風塵擾擾,不侵毫發。碧潭秋水,驪龍獨抱明月。
山色湖光,宜雨宜晴,春來惱人。笑勞生強半,登臨有興,身司筦庫,所向無親。馬服車轅,鷹罹絳鏃,也算人間一度春。渾無賴,怕岸花汀草,彈指成塵。朋簪樂我天君。更不管、長須喜與嗔。任把酒論文,且行且止,幕天席地,誰主誰賓。敬德猖狂,舂陵笑傲,延壽丹青畫不真。歸鞍好,向梅山東下,數點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