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普選二上人期相會見寄
本意宿東林,因聽子賤琴。
遙知大小朗,已斷去來心。
夜靜溪聲近,庭寒月色深。
寧知塵外意,定后便成吟。
本意宿東林,因聽子賤琴。
遙知大小朗,已斷去來心。
夜靜溪聲近,庭寒月色深。
寧知塵外意,定后便成吟。
原本打算在東林寺留宿,卻因聆聽子賤琴音而改變。我遠知大小朗兩位上人,早已斷了世俗的去來之心。夜晚靜謐,溪聲仿佛就在近旁;庭院寒冷,月色顯得格外深沉。怎知這塵世外的意趣,入定之后便化作了吟詠。
酬:以詩文相答。普選二上人:兩位法號為普選的僧人。上人:對僧人的尊稱。
宿東林:在東林寺住宿。東林寺為著名佛教寺院。
子賤琴:子賤指宓不齊,春秋時人,善彈琴。這里借指美妙的琴音。
大小朗:指普選二上人。
去來心:世俗的欲念、牽掛。
塵外意:超脫塵世的意趣。
定:佛教用語,指禪定。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可推測,當時詩人可能與普選二上人有交往,受到佛教文化影響,對禪修生活有所感悟。或許是在一個寧靜的夜晚,詩人聽琴后,聯想到兩位上人的修行境界,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兩位上人的敬意和對超脫塵世生活的向往。其特點是意境清幽,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佛教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仙闈井初鑿,靈液沁成泉。
色湛青苔里,寒凝紫綆邊。
銅瓶向影落,玉甃抱虛圓。
永愿調神鼎,堯時泰萬年。
享年八十已,歷數窮蒼生。
七虎門源上,咆哮關內鳴。
建都用鶉宿,設險因金城。
舜曲煙火起,汾河珠翠明。
海云引天仗,朔雪留邊兵。
作孽人怨久,其亡鬼信盈。
素靈感劉季,白馬從子嬰。
昏虐不務德,百代無芳聲。
江風久未歇,山雨復相仍。
巨浪天涯起,余寒川上凝。
憂人勞夕惕,鄉事憊晨興。
遠聽知音駭,誠哉不可陵。
西施昔日浣紗津,
石上青苔思殺人。
一去姑蘇不復返,
岸旁桃李為誰春。
路辟天光遠,春還月道臨。
草濃河畔色,槐結路邊陰。
未映君王史,先標胄子襟。
經明如可拾,自有致云心。
蟲響亂啾啾,更人正數籌。
魂歸洞庭夜,霜臥洛陽秋。
微月有時隱,長河到曉流。
起來還囑雁,鄉信在吳洲。
抱玉三朝楚,
懷書十上秦。
年年洛陽陌,
花鳥弄歸人。
春江可憐事,最在美人家。
鸚鵡能言鳥,芙蓉巧笑花。
地銜金作埒,水抱玉為沙。
薄晚青絲騎,長鞭赴狹斜。
采蓮去,月沒春江曙。
翠鈿紅袖水中央,各回船,兩搖手。
君王巡海內,北闕下明臺。
云物天中少,煙花歲后來。
河從御苑出,山向國門開。
寂寞東京里,空留賈誼才。
故人軒騎罷歸來,
舊宅園林閑不開。
唯余挾瑟樓中婦,
哭向平生歌舞臺。
朝涉伊水門,伊水入門流。
愜心乃成興,澹然泛孤舟。
霏微傍青靄,容與隨白鷗。
竹陰交前浦,柳花媚中洲。
日落陰云生,彌覺茲路幽。
聊以恣所適,此外知何求。
水竹誰家宅,幽庭向苑門。今知季倫沼,舊是辟疆園。饑鷺窺魚靜,鳴鴉帶子喧。興成只自適,欲白返忘言。
納涼每選地,近是青門東。林與繚垣接,池將沁水通。枝交帝女樹,橋映美人虹。想是忘機者,悠悠在興中。
林間求適意,池上得清飆。稍稍斜回楫,時時一度橋。水光壁際動,山影浪中搖。不見李元禮,神仙何處要。
鳳轄將軍位,龍門司隸家。
衣冠為隱逸,山水作繁華。
徑出重林草,池搖兩岸花。
誰知貴公第,亭院有煙霞。
天下今無事,云中獨未寧。
忝驅更戍卒,方遠送邊庭。
馬飲長城水,軍占太白星。
國恩行可報,何必守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