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倪道士之廬山
近方辭地肺,本自住天臺。
有鶴相同出,無云作伴回。
道房隨處借,詩板逐時開。
又說廬山去,閑看瀑布來。
近方辭地肺,本自住天臺。
有鶴相同出,無云作伴回。
道房隨處借,詩板逐時開。
又說廬山去,閑看瀑布來。
最近才剛剛辭別地肺山,原本就居住在天臺山。有仙鶴與您一同離開,卻無云朵相伴返回。道觀房舍隨處可借住,題詩木牌隨時待開啟。如今又說要前往廬山,閑暇時定能賞看瀑布。
地肺:指地肺山,即終南山的別稱,為道教名山。
天臺:天臺山,位于浙江東部,是道教重要圣地。
詩板:供題詩的木板,古代文人常于游覽處題詩刻于板上。
廬山:位于江西九江,以奇秀山水聞名,多瀑布景觀。
此詩為送別道士倪某前往廬山所作。唐代文人與方外之士交游頻繁,詩中倪道士本居天臺,又辭地肺,現赴廬山,反映了當時道士云游名山大川、參訪問道的生活狀態。詩人通過此詩記錄友人行止,亦暗含對道家閑適生活的傾慕。
全詩以平易語言勾勒倪道士云游軌跡,從辭別舊山到借宿題詩,再到奔赴廬山賞瀑,凸顯其超然物外的灑脫形象。詩中無刻意抒情,卻于敘事中傳遞對友人生活方式的認同,展現唐代文人與道家相交的雅趣。
我本巖壑性,落身名利場。譬如籠中鳥,飛舉意不忘。
常恨此世人,與古不相方。爭名塞朝市,養志空巖房。
近聞二三子,卜筑淮山旁。松柏手自種,夏陰鬰蒼蒼。
晨釣淮上石,暮返林中堂。琴樽自為樂,過是皆秕糠。
乃知天下士,未易一概量。好事江夫子,慕之著辭章。
名落塵土間,清風何激揚。安知后來者,不及董與黃。
春暉東去月如弦,卻拂凝埃敞北軒。
幾曲云屏空白晝,一簾花雨自黃昏。
庭蕪碧合陰蟲息,窗樹紅稀斗雀喧。
細憶舊歡都入夢,習家池上子山園。
目倦風塵觀,身疲鞍馬行。
春沙迎步潤,山雪照懷清。
冰水初消色,林鴉欲乳聲。
物華多感觸,一動故園情。
車馬蕭條西出門,憐君宦薄意能閑。
并游多得賢豪士,久困獨無憔悴顏。
白酒園林休洛社,黃花風露見岷山。
男兒榮滯古來有,收取功名晚節間。
才覺逢春春又還,風光搖蕩客心闌。
宮花不見姚黃蕊,苑茗初嘗葉白團。
擥照祗驚霜鬢改,尋幽寧放馬蹄干。
夜來遍遍韓王宅,猶喜芳菲有百般。
華閣岧峣冠道山,群公清曉集初筵。
獨持金印承新命,重對牙簽識舊編。
英俊雍容欣接袂,文章疏闊愧懷鉛。
一時高會形風什,留作儒林故事傳。
夫君有奇尚,與世實相差。
不飲三春酒,唯看九日花。
名雖賢士籍,心自法王家。
顧我何能爾,東風醉弁斜。
雨滴庵上茅,風亂窗外竹。
繁聲夜入耳,欲寐不得熟。
獨懷歸田客,石徑滑馬足。
連山暗秋霧,一燈何處宿。
金毫五百幾龍尊,隠隠香山圣跡存。
方廣寺開無俗路,優曇花現有靈根。
一峰突岸臨天壁,雙澗淙橋透石門。
今日不將心洗盡,更從何處覓真源。
春風日暮急,薄寒生小苑。
群英不我遺,并坐慰幽蹇。
歡來引觴酌,快甚瓴水建。
才非孔文舉,坐愧客常滿。
平池旋漲西山雨,密竹頻驚北戶風。
垂箔屢銷檀炷紫,出門時看杏梢紅。
酒成豈見甘而壞,花在須知色即空。
只怪雕章今日至,不知清醉昨宵同。
故人一別兩重陽,每欲從之道路長。
有客忽傳龍坂至,開樽如對馬軍嘗。
定將瓊液都為色,疑有金英借密香。
卻笑當年彭澤令,籬邊終日嘆空觴。
高堂突兀里人驚,丞相規模固自宏。
移石遠分嵩嶠色,鑿池切放潩泉聲。
茱萸結佩聊同俗,鸚鵡傳杯豈吝情。
右席先生亦華構,便應次第落新成。
廢壘荒祠古,空庭獨樹寒。
精誠褰畫帳,事跡問黃冠。
晦昧塵籠墨,淋漓雨壁丹。
冷風滿簾隙,仙馭或盤桓。
齋房厭危坐,出戶曠舒散。
草木雨多思,云山晚相亂。
縈回俯川陸,窈窕見樓觀。
耳目久塵埃,茲辰一湔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