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趙侯之任
趙侯東南彥,遠作西南征。
驪駒向前路,高秋不留行。
送以奉林鶴,仍吹子晉笙。
淵淵洞庭湖,古月今猶明。
流輝千萬里,何但光連城。
懸知有佳惠,終始心和平。
趙侯東南彥,遠作西南征。
驪駒向前路,高秋不留行。
送以奉林鶴,仍吹子晉笙。
淵淵洞庭湖,古月今猶明。
流輝千萬里,何但光連城。
懸知有佳惠,終始心和平。
趙侯是東南地區的才俊,要遠赴西南任職。告別之歌唱起,他在深秋時節一刻不停地踏上前路。我以奉林之鶴為贈禮,還吹奏著如子晉所吹的笙為他送行。那浩渺的洞庭湖,古往今來明月依舊明亮。月光灑下光輝數千里,豈止像連城美玉那樣閃耀。我料想他定會有好的政績,始終保持平和的心境。
東南彥:東南地區的才俊。
驪駒:指離別之歌。
高秋:深秋。
奉林鶴:奉林的鶴,可能指一種象征吉祥的禮物。
子晉笙:傳說王子晉善吹笙,此處指吹奏美妙的音樂。
淵淵:形容湖水深廣。
連城:價值連城的美玉。
佳惠:好的政績、恩惠。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是趙侯要到西南地區任職,詩人為其送行而作。當時可能社會相對穩定,詩人與趙侯交情較好,對他的赴任充滿期待。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趙侯赴任,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以自然之景表達送別之情和美好祝愿。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展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送別文化和情感交流。
慷慨入荒城,孤煙帳下明。風沙千戶卷,煙樹一村傾。倦鳥艱難宿,歸鴉哀怨鳴。行行問去路,大雪滿征程。
梅蕊破春。斜影畫屏風上。月熹微,煙蕩漾。最愁人。惜花應是感芳辰。移向扇中描得。碾金泥,勻黛墨。寫真真。
難得心交左伯桃,亦無善相九方皋。而今賤子多儒誤,自古山人索價高。眾雀豈能知鵠志,一雞何足用牛刀。獨醒獨醉俱堪樂,妙理依然有濁醪。
微王舊國云煙古,獨氏空城睥睨平。故物祗應惟石瀨,昔人曾此聽寒聲。
人境俱不奪,東西任該抹。七九六十三,相逢阿喇喇。
歲暮克昆侖,旌旗凍不翻。云開交趾地,氣奪大和魂。烽火連山樹,刀光照彈痕。但憑鐵和血,胡虜安足論!
中宵澍雨平明歇,諸嶺晴陰各自分。偶來共就藜床坐,時看前山出白云。
人境奪不奪,千手未拈掇。捧出黃金盤,贈君貯明月。
一秋少雨。旋作輕陰仍散去。賞月筵開。金粟香濃入坐來。天安門外。萬里光明同勝會。佇上高樓。直送姮娥天盡頭。
海天遙望落霞紅,機杼聲消井臼空。常為遠游違左右,徒勞征戰轉西東。寒霜蕭殺悲慈竹,冷雨凄涼泣古桐??v有俸錢多十萬,承歡無路哭秋風。
平生過眼無窮景,未省經行有此奇。煙雨連山催去棹,不容青壁更題詩。
有賓有主,父子規程。子無線索,妙辨縱橫。
姮娥自語。不肯廣寒宮里住。特破云圍。舉酒相邀一問之。眉痕初秀。金鏡虧時那見有。露濕裳衣。一夕團圞眾已知。
更澤危坐對寒釭,怕聽空庭雨打窗。蠟燭燒殘腸欲斷,拚將秋淚落雙雙。簾卷瀟湘夜欲沈,愁腸敲斷五更砧。秋風吹入絲絲雨,似共勞人淚下襟。
詩律遙追璨可流,安禪總不礙聞修。勸君著意搜新句,準擬他年有惠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