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陵太平寺畫水呈王君保使君
何人筆端有許力,卷來一片瀟湘碧。
摩挲老眼看不真,怪見層波涌虛壁。
天慶觀中雙黑龍,物色雖殊妙處同。
能將此水畜彼龍,方知畫手有神通。
龍兮水兮終會遇,天下蒼生待霖雨。
何人筆端有許力,卷來一片瀟湘碧。
摩挲老眼看不真,怪見層波涌虛壁。
天慶觀中雙黑龍,物色雖殊妙處同。
能將此水畜彼龍,方知畫手有神通。
龍兮水兮終會遇,天下蒼生待霖雨。
不知是哪位畫家筆力如此強勁,畫出了一片如瀟湘水般碧綠的畫卷。我撫摸著昏花的老眼,還是看不太真切,驚奇地發現層層波浪仿佛從墻壁上洶涌而出。天慶觀中有兩幅畫著黑龍的作品,雖然描繪的事物不同,但精妙之處相同。能把這水和那龍搭配在一起,才知道這位畫手真是有神通。龍和水終會相遇,天下的百姓正等著它們帶來甘霖。
毗陵:今江蘇常州。
許力:如許之力,這么大的力量。
瀟湘:指湘江,常用來代指清澄的江水。
摩挲:用手撫摸。
虛壁:指畫水的墻壁。
天慶觀:道觀名。
物色:指繪畫描繪的對象。
霖雨:連綿大雨,這里指能解救百姓于干旱的及時雨。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在毗陵太平寺看到了一幅畫水的作品,這幅畫可能技藝精湛,引發了詩人的感慨。當時社會或許存在百姓受干旱等災害之苦的情況,所以詩人借題發揮,表達對百姓的關切。
這首詩主旨在于贊美畫手的高超技藝,同時寄寓了對天下蒼生的關懷。其突出特點是將對繪畫的欣賞與對百姓的期望相結合,以畫為引抒發情感。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著名,但展現了詩人的人文情懷和對藝術的敏銳感知。
城隅勞心處,雪后歲芳開。
山映千花出,泉經萬井來。
翔鸞欲下舞,上客且留杯。
采菊偏相憶,傳香寄便風。
今朝竹林下,莫使桂尊空。
湖南遠去有余情,蘋葉初齊白芷生。
謾說簡書催物役,幕下由來貴無事,
佇聞談笑靜黎氓。
望山登春臺,目盡趣難極。
晚景下平阡,花際霞峰色。
長楊殺氣連云飛,漢主秋畋正掩圍。
重門日晏紅塵出,數騎胡人獵獸歸。
連山畫出映禪扉,
粉壁香筵滿翠微。
坐來爐氣縈空散,
共指晴云向嶺歸。
知己知音同舍郎,如何咫尺阻清揚。
每恨蒹葭傍芳樹,
唯有早朝趨鳳閣,朝時憐羽接鴛行。
未央月曉度疏鐘,鳳輦時巡出九重。
雪霽山門迎瑞日,遙羨枚皋扈仙蹕,偏承霄漢渥恩濃。
乍依菱蔓聚,
盡向蘆花滅。
更喜好風來,
數片翻晴雪。
燕趙悲歌士,
相逢劇孟家。
寸心言不盡,
前路日將斜。
不見承明客,愁聞長樂鐘。
馬卿何早世,漢主欲登封。
故城門外春日斜,
故城門里無人家。
市朝欲認不知處,
漠漠野田空草花。
引蔓出云樹,垂綸覆巢鶴。
幽人對酒時,苔上閑花落。
斗酒忘言良夜深,
紅萱露滴鵲驚林。
欲知別后思今夕,
漢水東流是寸心。
永日興難望,掇芳春陂曲。
新晴花枝下,愛此苔水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