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彥與孫兄赴廷對
捷書夜到古朱方,之子登名甲乙行。
偉行向來高月旦,遺經端合破天荒。
公孫對策風云會,董子留名日月光。
趨向一分燕越異,贈言惟有用心剛。
捷書夜到古朱方,之子登名甲乙行。
偉行向來高月旦,遺經端合破天荒。
公孫對策風云會,董子留名日月光。
趨向一分燕越異,贈言惟有用心剛。
捷報在夜里傳到了古朱方,這位賢能之人在科舉中榜上有名。他向來品行高尚,被眾人贊譽,精通經典本就該打破當地無人中舉的荒局。他如同公孫弘對策時遇風云際會,又似董仲舒留下美名如日月之光。人生趨向稍有不同就會有天壤之別,贈言只有一句:用心要剛正。
朱方:古地名。
之子:這個人。
甲乙行:指科舉中榜上有名。
月旦:指品評人物。
遺經:指古代經典。
破天荒:指打破當地從未有人中舉的局面。
公孫對策:指公孫弘向漢武帝對策,受到賞識。
董子:指董仲舒,以賢良對策被漢武帝賞識。
此詩可能創作于友人科舉高中之時。當時科舉是文人進入仕途、實現抱負的重要途徑,友人高中是值得慶賀之事,詩人便寫詩祝賀并給予勸勉。
這首詩主旨是祝賀友人科舉高中,突出特點是用典豐富,借古賢來激勵友人。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和期許。
知音伸久屈,覲省去光輝。
津渡逢清夜,途程盡翠微。
云當綿竹疊,鳥離錦江飛。
肯寄書來否,原居出亦稀。
身從劫劫修,果以此生周。
禪定石床暖,月移山樹秋。
捧盂觀宿飯,敲磬過清流。
不掩玄關路,教人問白頭。
居枕江沱北,情懸渭曲西。
數宵曾夢見,幾處得書披。
驛路穿荒阪,公田帶淤泥。
靜棋功奧妙,閑作韻清凄。
鋤草留叢藥,尋山上石梯。
客回河水漲,風起夕陽低。
空地苔連井,孤村火隔溪。
卷簾黃葉落,鎖印子規啼。
隴色澄秋月,邊聲入戰鼙。
會須過縣去,況是屢招攜。
雨余滋潤在,風不起塵沙。
邊日寡文思,送君吟月華。
過山干相府,臨水宿僧家。
能賦焉長屈,芳春宴杏花。
掛席從古路,長風起廣津。
楚城花未發,上苑蝶來新。
半沒湖波月,初生島草春。
孤霞臨石鏡,極浦映村神。
細響吟干葦,余馨動遠蘋。
欲憑將一劄,寄與沃洲人。
宿衛爐煙近,除書墨未干。
馬曾金鏃中,身有寶刀瘢。
父子同時捷,君王畫陣看。
何當為外帥,白日出長安。
苔覆石床新,師曾占幾春。
寫留行道影,焚卻坐禪身。
塔院關松雪,經房鎖隙塵。
自嫌雙淚下,不是解空人。
野僧來別我,略坐傍泉沙。
遠道擎空缽,深山蹋落花。
無師禪自解,有格句堪夸。
此去非緣事,孤云不定家。
高城滿夕陽,何事欲沾裳。
遷客蓬蒿暮,游人道路長。
晴湖勝鏡碧,寒柳似金黃。
若有相思夢,殷勤載八行。
一夕曾留宿,終南搖落時。
孤燈岡舍掩,殘磬雪風吹。
樹老因寒折,泉深出井遲。
疏慵豈有事,多失上方期。
梅樹與山木,俱應搖落初。
柴門掩寒雨,蟲響出秋蔬。
枯槁彰清鏡,孱愚友道書。
刊文非不朽,君子自相于。
英雄典宥州,迢遞苦吟游。
風宿驪山下,月斜灞水流。
去時初落葉,回日定非秋。
太守攜才子,看鵬百尺樓。
未知游子意,何不避炎蒸。
幾日到漢水,新蟬鳴杜陵。
秋江待得月,夜語恨無僧。
巴峽吟過否,連天十二層。
孤城易水頭,不忘舊交游。
雪壓圍棋石,風吹飲酒樓。
路遙千萬里,人別十三秋。
吟苦相思處,天寒水急流。
路多楓樹林,累日泊清陰。
來去泛流水,翛然適此心。
一披江上作,三起月中吟。
東省期司諫,云門悔不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