搗紙
萬杵不為輕,丁寧玉汝成。忽聞敲月響,誤作搗衣聲。
整整云添薄,方方雪更明。沉思過秦手,古恨滿箋生。
萬杵不為輕,丁寧玉汝成。忽聞敲月響,誤作搗衣聲。
整整云添薄,方方雪更明。沉思過秦手,古恨滿箋生。
千萬次搗紙也不覺得輕松,反復叮囑要把紙搗制得精良。忽然聽到像敲擊月光般清脆的聲響,還誤以為是搗衣的聲音。搗好的紙像薄薄的云朵層層堆疊,方方正正如同白雪般更加明亮。沉思著如同寫《過秦論》的賈誼那樣的手筆,古往今來的遺憾都在這箋紙上浮現。
杵:搗物的棒槌,這里指搗紙的工具。
丁寧:即叮嚀,再三囑咐。
玉汝成:原意為像打磨璞玉一樣造就你,后多指艱難困苦條件下成就人才,這里指把紙搗制好。
過秦手:指像寫《過秦論》的賈誼那樣有卓越史識和文筆的人。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推測詩人可能在看到或參與搗紙這一勞作時,由搗紙聯想到歷史,進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或許社會相對穩定,詩人有閑暇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并從中引發對歷史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借搗紙之事抒發對歷史的感慨。其突出特點是將日常生活場景與歷史思考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觀察力和豐富的聯想能力。
帳殿稱觴送喜頻,德音借與萬方春。指揮夷夏無遺策,開闔乾坤有至神。南斗夜纏龍虎氣,北風朝蕩犬羊塵。明年玉燭王正月,擬上梁園奉貢珍。
天際秋云薄,床前明月光。無由一化羽,回立白蒼蒼。
層冰足滑仰橋寬,白草青煙匝石山。亂葉麋聲傳鐵柵,舒條鵲影渡桑乾。芳心未卜明春暖,圣域重光昨夜寒。又逐幽霜繁管歇,朝暾應解憶長安。
陳王從游士,高宴入承華。并載同連璧,雕文類簡沙。落猿時動樹,墜雪暫搖花。念此離筵促,方愁別路賒。
故人死別逾三紀,喜見傳家有鳳毛。清代閒官得名郡,心存忠孝道能高。
疊嶂連環翠欲浮,雨馀殘照晚云收。樓臺城闕真圖畫,坐對南塘事事幽。
五云繚繞傍軍城,祇為元戎護啟行。若霧搖旌氛欲凈,非煙拂蓋雨初晴。金枝乍冷蒼梧野,玉馬新屯細柳營。捧日定知應苗格,光華來和帝歌聲。
一別黃河間白云,秦箏慷慨夢中聞。春光不到昭陽殿,絕代紅顏卻與君。
妾有一匹絹,照眼光淩亂。范以湘江筠,裁為合歡扇。娟娟花月美,皎皎梅雪燦。向來啟炎溽,執手同繾綣。朝攜麥隴去,為妾障容面。暮伴紗廚宿,為妾散香汗。恩情非輕薄,信誓成旦旦。華容未衰朽,世路易冰炭。終身隔幽閑,誰復轉清盼。君不見金屋貯阿嬌,長門鎖春怨。玉樓宴環奴,驛庭碎花鈿。人耶物耶古如斯,彳亍風前發三嘆。
治世恥言功,撥亂難為德。周公安足類,國史從來直。考古至隋終,掩卷長太息。江都不可留,群盜勢孔亟。神速趣關中,柴師會渭北。賢謀揖軍日,一見如舊識。驍雄攝英主,不疑懷敬德。大業率由誰,而乃論嫡立。功薄圖自固,嫌忌反成側。人事上應天,秦分太白出。騎虎竟何從,六月之四日。諸子尚復有,哽咽終無及。澤被在天下,萬世悲其質。貧賤無傷心,崇高多險仄。勿生帝王家,此語堪涕泣。
野老爭傳傅潁川,當年功業建南滇。平蠻營壘蒼山外,破虜旌旗白石邊。只見荒祠通落日,不聞遺像照凌煙。陰風古樹無窮恨,常為英雄吊九泉。
南雪不到地,今雪瑞非常。堆檐平砌,晚來風定轉飛揚。浩蕩乾坤無際,洗盡蠻煙瘴霧,和氣遍遐荒。滿眼豐年意,民共樂時康。倚瓊樓,臨玉樓,舉瑤觴。高吟低唱,從他減盡少年狂。且趁明年春好,整頓雨犁風箬,歸去老農桑。喚起江南夢,先到水云鄉。
病后風霜早,樓高夜氣清。空明看月色,寥戾聽笳聲。豈異悲秋客,難忘故國情。已涼衣未到,砧杵更相驚。
四年謫去遠桑梓,萬里歸來紛甲兵。卻恨此身方抱病,掃墳不與汝同行。胡雛南牧浙河空,多幸依然馬鬣封。勞汝遙傳一掬淚,霜前為灑萬株松。每憂吳會太繁雄,虜騎憑陵掌股中。若到新經兵火地,莫將有限悼無窮。連年瘴海鬢成絲,多荷君恩特放歸。邂逅故人相問訊,為言蘧瑗久知非。
眾山搖落日,那忍哭先生。老眼非無淚,深交最有情。人猶惜才調,天可厭聰明。書法并詩律,空留后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