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古城山觀
飛觀干霄出,疎松隔塢聞。
水聲高下澗,山色去來云。
露舄行秋杪,天花落葉分。
小窗吟不就,清殺病休文。
飛觀干霄出,疎松隔塢聞。
水聲高下澗,山色去來云。
露舄行秋杪,天花落葉分。
小窗吟不就,清殺病休文。
飛聳的樓觀直上云霄,隔著山塢能聽到稀疏松樹的聲音。山澗中流水聲高低起伏,山間的云霧時來時去。我穿著被露水沾濕的鞋子在秋末行走,如同天花飄落般與落葉分開。在小窗前吟詩卻難以成篇,這清幽之景簡直要讓像沈約那樣因病而愁苦的人都感到清爽了。
飛觀:高聳的樓觀。干霄:直上云霄。
疎:同“疏”。塢:山坳。
舄:鞋。秋杪:秋末。
天花:佛教語,天界仙花。
病休文:休文是南朝梁沈約的字,他晚年多病,這里借指身體不佳的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推測詩人在秋末登上古城山的樓觀,被眼前的自然美景所觸動,從而創作此詩。當時可能處于相對寧靜的環境,詩人以觀景為契機,抒發內心感受。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古城山秋景,突出其清幽之美。特點是寫景生動,意境悠遠。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敏銳觀察力和獨特的審美情趣。
靜愛沙門老歲華,
河陽歸客住山家。
聽來鐘罷僧還定,
縹緲鐘聲隔紫霞。
西湖涼爽似秋天。走銀箋。召令前。高興東池,欲訪浣紗仙。南北峰前孤鶴起,翻皓月,下寒煙。
姑蘇公子昔翩翩。泊湖邊。使君船。猶憶平山,堂上見詩篇。今日頭顱應雪白,知一見,兩相憐。
小臣魯鈍無所能,況乃疏頑臨事拙。
今幸樂國養微軀,主恩前后三持節。
未有涓埃答圣朝,卻教江漢客魂銷。
云白山青千萬里,便應黃發老漁樵。
山色邊秋晚翠凝,馬蘭天險勢飛騰。
久湮戍火聯三鎮,近籍名豪實五陵。
都尉何人傳射虎,將軍今日競調鷹。
時平牧馬嘶風立,遮莫長河八月冰。
凄涼風露濕人衣,
猶自踟躇未忍歸。
樹影忽來山月轉,
誤驚鶴翅似輪飛。
一片空濛紫翠浮,氤氳曙色藹林丘。若非蓬島神仙宅,應是云間白玉樓。
拂拂霏霏藹暮天,遙看暝色翠微連。道人不作瑤池夢,祗戀青松白石緣。
塵纓未許濯簾泉,敢把民憂付十連。信有密云難作雨,愧無涼德可回天。攬衣每為中宵起,拂枕誰能正晝眠。三楚蕭條非一日,未應愁瘁過當年。
深澗靈湫總涸泉,炎風吹野郢襄連。回欄徙倚頻瞻畢,靜院焚香自吁天。旱魃豈堪長作祟,雨師何得更高眠。鞭龍早逐滂沱去,社鼓村村報有年。
開玉鏡,捲湘波。夜光的的走團荷。碧闌干,金叵羅。
吟未愜,醉顏酡。人生碌碌幾高歌。夜何其,莫辭多。
水閣歌船宴虜酋,停杯聽唱白浮鳩。
忍將燕北傷心淚,付與江東捉鼻謳。
元老清談俱廟略,新亭對泣亦風流。
為詢折翼陶都督,可有偏師出石頭。
昔年同虎門,聯吟共結社。月明新雨句,豈在樊川下?
無何游浙東,飄然竟我舍。昨歲遇燕市,酒樓頻系馬。
嗟君泣路窮,誰屬知音者。逆旅艱游子,竟去修文也。
招魂賦楚些,辭哀不能寫。大暮安可醒,一痛成千古!
豈真記玉樓,果為芙蓉主。青楓照夜寒,薤露悲吟苦。
想君深閨夢,念切題名簿。嗚呼埋玉痛,暫寄他鄉土。
仰天忽大叫,俯首淚如雨。
開緘不覺笑顏和,
彭蠡匡廬次第過。
慰我一言情最摯,
憶爺心比憶兒多。
苦節雖非中道,
清風要激貪夫。
寂寞掩關高臥,
紛紛頓轡長途。
米號善人列肆豐,
家財散給喜為公。
賑荒種德思親老,
仁孝兼全道可風。
湘頭宿草已多時。苦相思。賦新詩。人去薇垣,并遣問袁絲。猶謂云陽人尚在,歸執手,共傾卮。
今年聞雁不勝悲。已心灰。淚如縻。又道袁絲,墳上白楊枝。天地榛蕪人去也,耆舊傳,更論誰。
紅紫飄零草不芳,
始宜撰杖向池塘。
看花應不如看葉,
綠影扶疏意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