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學扁大成殿門依敖教韻上趙寺丞
育才為國寸心丹,修泮時聞鏘八鸞。
綠引滄溟循道入,青徘名第對門看。
宸鉤日煥龍蛇動,書閣云齊牛斗寒。
末學幸陪芹藻豆,詎耽秋菊夕英餐。
育才為國寸心丹,修泮時聞鏘八鸞。
綠引滄溟循道入,青徘名第對門看。
宸鉤日煥龍蛇動,書閣云齊牛斗寒。
末學幸陪芹藻豆,詎耽秋菊夕英餐。
懷著一顆赤誠之心為國家培育人才,修建學宮時時常聽聞車馬聲。學子們沿著正道如綠水匯入大海般求知,對著學宮大門憧憬著科舉功名。皇帝的御筆光彩奪目如蛟龍蛇舞動,書閣高聳入云連牛斗星辰都顯得寒冷。我這學問淺薄之人有幸能參與學宮之事,怎會只沉溺于像古人那樣餐食秋菊呢。
寸心丹:一顆赤誠之心。
修泮:修建學宮。泮,泮宮,古代的學校。
鏘八鸞:指車馬聲。八鸞,古代天子之車有八鸞鈴,這里形容熱鬧的場面。
滄溟:大海,這里比喻知識的海洋。
名第:科舉功名。
宸鉤:皇帝的御筆。
牛斗:星宿名,指牛宿和斗宿。
末學:學問淺薄的人,作者自謙之詞。
芹藻豆:指參與學宮之事。芹藻,指芹宮、藻宮,均為學宮的別稱;豆,古代祭祀用的器具。
詎:怎,豈。
秋菊夕英餐:出自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這里指只追求個人的高潔而不關心世事。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應該是學宮正在修建,國家重視人才培養。詩人可能處于一個文化教育氛圍較好的時期,看到學宮的修建,激發了他為國育才的熱情,于是創作此詩表達自己的心境和志向。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為國育才的情懷和積極進取的志向。其突出特點是意象豐富、意境宏大,用典巧妙。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廣泛的影響力,但能反映當時的文化教育情況和文人的精神風貌。
與君躡足共憑闌。俯視周回四面山。
目靜魯邦心渺渺,氣吞夢澤意閑閑。
煙云變化更明晦,烏鵲忘機互往還。
喚取黃塵冠蓋客,暫來徙倚片時間。
秋宇凈如水,月鏡不安臺。郁孤高處張樂,語笑脫氛埃。
檐外白毫千丈,坐上銀河萬斛,心境兩佳哉。俯仰共清絕,底處著風雷。
問天公,邀月姊,愧凡才。婆娑人世,羞見蓬鬢漾金罍。
來歲公歸何處,照耀彩衣簪橐,禁直且休催。一曲庾江上,千古繼韶陔。
商??輕透。動簾幕飛梧,亂飄庭甃。瑞氣氤氳,沈檀初??,煙噴寶臺金獸。
黃花美酒。天教占得,先他時候。誕元老,慶有聲,此夕降生華胄。
歡笑。宜稱壽。弦管鼎沸,宮商方頻奏。滿捧瑤卮,華堂歌舞,拍轉金釵斜溜。
朱顏綠鬢,殷勤深愿,鎮長如舊。嘆濱海,道難留,指日榮遷飛驟。
淺著鉛華素凈妝。翩躚翠袖拂云裳。傍人作意捧金觴。
曲度清悲云冉冉,花飛零亂月茫茫。夢回人去似高唐。
茫茫。蒼蒼。
青山繞、千頃波光。
新秋露風荷吹香。
悠飏心地け然,生清涼。
古岸搖垂楊。
時有白鷺飛來雙。
隱君如在,鶴與翱翔。
老仙何處,尚有流風未忘。
琴與君兮宮商。
酒與君兮杯觴。
清歡殊未央。
西山忽斜陽。
欲去且徜徉。
更將霜鬢臨滄浪。
云峰初斂,秋榮如洗,庭院金風初扇。
蔥蔥佳氣靄侯門,信天上、麒麟乍見。
祝君此去,飛黃騰踏,日侍凝旒邃冕。
和羹調味早歸來,坐看取、蓬萊清淺。
秋意滿江湖,雨輕風熟。上水扁舟片帆速。
遠山低岸,貪看淺紅深綠。不知回柁尾,滄灣宿。
推枕起來,舉杯相屬。休嘆風塵為微祿。
幾年行路,但覺登臨不足。且翻楚調入,清江曲。
冷徹蓬壺,翠幢鼎鼎生香。十頃玻璃,望中無限清涼。遮風掩日,高低襯、密護紅妝。陰陰湖里,羨他雙浴鴛鴦。
猛憶西湖,當年一夢難忘。折得曾將蓋雨,歸思如狂。水云千里,不堪更、回首思量。而今把酒,為伊沈醉何妨。
露華清。天氣爽、新秋已覺涼生。朱戶小窗,坐來低按秦箏。幾多妖艷,都總是、白雪馀聲。那更、玉肌膚韻勝,體段輕盈。
照人雙眼偏明,況周郎、自來多病多情。把酒為伊,再三著意須聽。銷魂無語,一任側耳與心傾。是我不卿卿,更有誰可卿卿。
林梢聽布谷。郭外舒懷仍快目。平田浩蕩,虢虢泉鳴暗谷。香稻吐芒針棘細,秀麥遙風波浪綠。山童野老,意親情熱。
我待休官棄祿。屏跡幽閑安退縮。渭三千畝修篁,巑巑紺玉。顧盼灘流縈八節,呼吸湖光穿九曲。貪求自樂,盡忘塵俗。
孝宗純孝,前圣更何加。高蹈處重華。
丹成仙去龍輴遠,越岸暮山遐。
波臣先為卷寒沙。來往護靈槎。
九虞禮舉神祗樂,萬世佑皇家。
曉來風作。病怯春衫薄。郭外溪山明秀,紅塵里、自拘縛。
村酒頻斟酌。野花遍綽約。十載人非物是,驚回首、夢初覺。
一種春光,占斷東君惜。算秾李、昭華爭并得。粉膩酥融嬌欲滴。端的尊前,舊曾相識。
向夜闌、酒醒霜濃寒又力。但只與、冰姿添夜色。繡幕銀屏人寂寂。只許劉郎,暗傳消息。
金風玉露,綠橘黃澄,商秋爽氣飄逸。
南斗騰光,應是間生賢出。
照人紫芝眉宇,更仙風、誰能儔匹。
細屈指,到小春時候,恰則三日。
莫論早年富貴,也休問文章,有如椽筆。
堯舜逢君,啟沃定知多術。
而今且張錦幄,麝煤泛、暖香郁郁。
華堂里,聽瑤琴輕弄,水仙新律。
四壁空圍恨玉,十香淺捻啼綃。殷云度雨井桐凋。雁雁無書又到。
別后釵分燕股,病馀鏡減鸞腰。蠻江豆蔻影連梢。不道參橫易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