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游春水
林梢聽布谷。郭外舒懷仍快目。平田浩蕩,虢虢泉鳴暗谷。香稻吐芒針棘細,秀麥遙風波浪綠。山童野老,意親情熱。
我待休官棄祿。屏跡幽閑安退縮。渭三千畝修篁,巑巑紺玉。顧盼灘流縈八節,呼吸湖光穿九曲。貪求自樂,盡忘塵俗。
林梢聽布谷。郭外舒懷仍快目。平田浩蕩,虢虢泉鳴暗谷。香稻吐芒針棘細,秀麥遙風波浪綠。山童野老,意親情熱。
我待休官棄祿。屏跡幽閑安退縮。渭三千畝修篁,巑巑紺玉。顧盼灘流縈八節,呼吸湖光穿九曲。貪求自樂,盡忘塵俗。
在林梢聽到布谷鳥的叫聲。到城郭外游玩,讓人心情舒暢、眼界開闊。平坦的田野廣闊無垠,山谷中泉水潺潺作響。香稻抽出如針般細小的芒,秀美的麥子在風中如綠色波浪起伏。山里的孩童和老人,情意親切。我打算辭去官職、放棄俸祿,隱居在幽靜閑適的地方。像渭川那樣擁有三千畝修長的竹子,它們高聳如青黑色的美玉。看那灘流環繞曲折,呼吸著湖光山色的氣息。一心追求自我的快樂,完全忘卻了塵世的紛擾。
布谷:布谷鳥,其叫聲常被視為春耕的信號。
郭外:城郭之外。
虢虢(guó):水流聲。
芒針棘細:指稻子抽出的芒像細針一樣。
屏跡:隱居。
渭三千畝修篁:用典,渭川盛產竹子,這里指有大片竹子。
巑巑(cuán):高聳的樣子。紺(gàn)玉:青黑色的美玉,形容竹子。
八節、九曲:形容水流曲折。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詞中表達的情感來看,詩人可能處于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向往田園隱居生活的心境下創作。當時社會或許存在官場的復雜和喧囂,促使詩人渴望尋找一方寧靜之地。
這首詞主旨是表達詩人棄官隱居、追求田園之樂的愿望。其特點是景色描寫生動,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知名,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對田園生活的追求和對塵世的超脫態度。
擲果久憐潘岳好,投梭不放幼輿癡。
彩云似扇羞郎面,新月如弓學婦眉。
喜鵲成橋終有別,陽烏出海且教遲。
如何自古占天者,不說經躔有動移。
流水人千里,清風酒一尊。
烏頭何日白,鶴發幾人存。
石樹根基壯,秋蟲羽股繁。
殷勤問來使,元亮欲歸園。
二子論秋夜,秋蛩是四隣。
葉黃狐下隴,燈暗鼠欺人。
借譽門多客,臨危俗少親。
平生劉正仲,于此見情真。
虛窗暑亦涼,境靜晝偏長。
樹色煙明滅,蟬聲風抑揚。
家貧書是業,身老睡為鄉。
赤日黃埃客,紛紛為底忙。
被發袒肩,全身入草。
是真文殊,何須恁么。
手里底拈不出,覷不破。
七佛之師,敗缺不少。
暑濁難為酒,秋清易得詩。
出門殘月在,騎馬曉風吹。
山廠藤蘿構,荒園枳棘籬。
新條聞快活,歸路不妨遲。
繩祖初彌月,清晨抱見翁。
頗憐頭額大,兼愛月時同。
句法何時就,家聲待汝洪。
吾年八十二,方見汝成童。
片云隔斷嶂西峰,三兩山花屋角紅。
幾畝桑麻春社后,數家雞犬夕陽中。
拾薪澗底青裙婦,倚杖簷間白發翁。
我亦愿來同隠者,種桃早晚趁東風。
撥開空翠上危顛,路遶羊腸石齒尖。
到頂方知天下小,攀高似取世人嫌。
碧連蓬島云千疊,冷照東溟鏡一奩。
歸去松窗伴禪老,此山佳致話無厭。
此別未知長與短,一春風雨助凄然。
欲隨流水入城去,更系扁舟話柳邊。
芳草斜陽新住蝶,落花飛絮亂啼鵑。
鴈蒼山好須回首,便見秋風在眼前。
朱草文明瑞,茲花上品朱。
巧瑳紅象珥,闊制紫云襦。
麗奪炎精盛,名霑御賜殊。
且貪顏色好,鶴頂似他無。
雪邊春信到衡茅,誰遣梅兄慰寂寥。
秀氣一枝抽嫩玉,寒英五葉剪生綃。
月移疏影窗前掛,風遞清香竹外飄。
幾許吟魂招不返,急催蘭弟讀離騷。
昔曾親誨色,霜凜更春溫。
貌古心猶古,年尊德亦尊。
頓驚生死隔,奈有典型存。
愁絕飛丹旐,憑誰為返魂。
攜書來過此,便覺少塵埃。
簷冷留云宿,窗明報月來。
閑愁山隔斷,幽夢鳥呼回。
湖海元龍氣,從渠俗子猜。
生平慕睡鄉,逃暑最為良。
渴愛煎茶響,饑聞煮粥香。
百年依白社,一枕熟黃粱。
童嬾呼難動,貪眠到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