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使君歸宛陵二首 其一
姓名久已御屏間,合上鋒車入帝關。
豈有薦書喧筆橐,但留聲價惠江山。
簿書袖手詩還在,出處忘情意自閑。
不分愛江樓下水,隔人無計可追攀。
姓名久已御屏間,合上鋒車入帝關。
豈有薦書喧筆橐,但留聲價惠江山。
簿書袖手詩還在,出處忘情意自閑。
不分愛江樓下水,隔人無計可追攀。
你的姓名早就出現在皇帝的御屏之上,本應乘坐快車進入京城。哪有舉薦的文書在筆袋中喧鬧,只留下好名聲惠及江山。處理公文時你袖手吟詩,出處行藏都不在意,心境自然閑適。我真不明白你為何喜愛江樓下面的水,隔著他人我沒辦法去追隨你。
御屏:皇帝所用的屏風,常將大臣姓名書于其上。
鋒車:即追鋒車,一種輕便快速的馬車,這里指應被征召入京。
筆橐:裝筆的袋子,代指文書。
簿書:官署中的文書簿冊。
出處:指出仕和隱居。
不分:不理解,不明白。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當時友人魏使君本有機會入京任職,卻未能成行,要回到宛陵。詩人有感于友人的遭遇和心境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友人的復雜情感,既惋惜其未得重用,又贊賞其閑適心態。詩中情感真摯,通過意象和對比手法,展現出較高的藝術水準,體現了送別詩借景抒情、表達情感的特點。
圣賢乃準的,仁義即羈鞅。
遨游君子場,邪私不入想。
時與顏閔徒,結交尚來往。
稂莠日以消,稻粱日以長。
荊棘頓披除,大道何其廣。
猶恐忽戒謹,失計成鹵莽。
黑霧黃旗白晝昏,
哭攜猶子問乾坤。
到死不知仁義盡,
入江翻見發膚存。
竟使厓門多氣色,
始看融縣有兒孫。
鸰原濕遍年年淚,
那得馀聲更好吞。
鄰家有幼童,小名喚阿狗。
著褲常歪襠,著衫時露肘。
隨人習古詩,授一能知九。
黃河入海流,白日依山走。
阿母欲糾偏,高低不肯就。
昨日過我門,忽把衷腸吐:
我若生從前,唐詩寫幾首。
免得鵝鵝鵝,終朝學人口。
我乍聞此言,恍如對山斗。
待問陳子昂,來者公見否?
沙明石老水收痕,
零露寒生宿莽根。
欲盡夕陽秋態度,
莫添白鳥破煙昏。
手提緣筆向山川,
細檢王圖入簡編。
草澤狐鳴驚大寶,
鶉衣虎吼奮金田。
風流人物何今古,
水滸文章與后先。
我欲隨行攜一帚,
為君紙上拂塵煙。
靜江遙帶五羊城,
官舸乘風畫鹢輕。
客館鄉人秋送別,
高齋弟子日相迎。
桄榔接葉蠻煙暗,
螺蚌含珠海月明。
到郡為詢賢贊府,
幾時鞍馬定朝京。
一夜同衾百夜思,交欣未已便分離。攬衣輾轉無眠處,推枕徘徊起坐時。
云雨到頭渾是夢,煙花滿眼轉生悲。多情卻被無情苦,好漢磨來也似癡。
六盤窮攀緣,
真似上青天。
下瞰巳峻絕,
上望更巍然。
千峰初霽雨,一水自通池。
魚戲翻新藻,鶯啼過別枝。
焚香開古帙,汲澗話幽期。
恍有真人約,悠悠天際思。
窗紙風偏透,
衾裯冷不勝。
欹枕挑燈詩又成。
聽。
更鼓最無憑。
同云暝。
檐花滴到明。
京師出大黃,
熟處最難忘。
道吾常作舞,
元是謝三郎。
雙槳隨風水面平,荻蘆瑟瑟作秋聲。
前汀錯落漁寮見,遠樹參差古戍明。
錫命上公雄鎮海,周遭亂石鞏專城。
我來欲問前朝事,祗有斜陽照廢營!
上山不易下山難
勞苦輿夫莫怨天
為問人間最廉者
一升汗值幾文錢
偷得青州一歲閑,四時終日面孱顏。須知我是愛山者,無一詩中不說山。
醉翁到處不曾醒,問向青州作么生。公退留賓誇酒美,睡馀攲枕看山橫。
雕陰寒食足游人,
金鳳羅衣濕麝薰。
腸斷入城芳草路,
淡紅香白一群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