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子沿檄來歸舟過淮右繡衣左國錄贈行以詩因及衰朽次韻奉酬三首 其一
況也來從班馬傍,泛舟千里尚醲香。
庭雖過鯉元無異,桴偶乘由得問強。
親見治民如治眼,歸談勤賊定勤王。
翻思父子寒如此,孤負珠璣富墨莊。
況也來從班馬傍,泛舟千里尚醲香。
庭雖過鯉元無異,桴偶乘由得問強。
親見治民如治眼,歸談勤賊定勤王。
翻思父子寒如此,孤負珠璣富墨莊。
況子從賢才身邊而來,泛舟千里還帶著美酒的濃香。他在家中接受教誨和孔子兒子鯉并無不同,偶然乘桴出行還能探討學問。親眼見到他治理百姓如同治療眼睛般精細,歸來談論剿賊必定是為了勤王。反而想到我們父子如此寒酸,辜負了墨莊那豐富如珠璣般的才學。
沿檄:指奉命出差。
班馬:指班固和司馬遷,后泛指優秀的文人或賢才。
醲香:濃烈的香氣,這里指美酒香。
過鯉:用“孔鯉過庭”典故,指接受父親的教誨。
桴:小筏子。乘桴出自《論語》,這里指出行。
勤賊:指剿賊。
勤王:指君主制國家中君王有難,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
珠璣:比喻優美的文章或詞句。
墨莊:指藏書的地方。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況子奉命出差歸來,路過淮右,左國錄贈詩送行并提及作者,作者因此次韻奉酬。當時可能處于社會有動蕩需要剿賊勤王的時期,作者通過此詩表達對況子的看法和自身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對況子才能和勤王行為的肯定,同時感慨自家境遇。特點是用典豐富,語言典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唱和交流以及對社會時事的關注。
畫舟搖曳泛空明,滿酌流霞倒玉觥。山鳥亦知游樂意,夕陽高處兩三聲。
一年將盡是今宵,自覺叢林未寂寥。莫莫堂前香藹藹,十分春色上梅稍。
別開金屋倚岧峣,白玉河邊第二橋。夾岸紫騮三十騎,花時齊過董嬌嬈。
采石磯頭煮酒香,長干橋畔柳陰涼。歌欸乃,濯滄浪,來往煙波送夕陽。
能琴何必弦,便曉琴中趣。學道何所得,知迷即真悟。嘗觀指非月,要似足忘屨。歸吾無所歸,茲焉定歸處。
東華青陽君,授我寶篆文。六角粲星芒,讀之了不分。謂之蕊珠篇,玉檢得空云。持此可度世,出入齊化鈞。再拜服至言,歸來嗽芳芬?;鹆R慌艞?,永此偕仙真。
研朱滴露月三更,見說群書作堵環。君自苦于經傳癖,不如借我去看山。
漁父家風不設罾,錦鱗為飯水為羹。銀袍祇當蓑衣著,自在江湖過一生。
開此鴻濛荒,真成羽人宅。洪厓居可移,天姥夢亦得。
少年江上一官閒,老去重來似夢間。欲覓故人行樂處,白云遮盡九華山。
有道實關消長,無心不異行藏。問公獨樂醉經堂。何似凌煙閣上。畫戟清香宴寢,春風玉樹諸郎。臺星明動紫霞觴。正與壽星相望。
世固無忠臣,孝子亦難得。孝行天所佑,神鬼助破敵。天津四戰地,無險焉可扼?置陣當通衢,雷部隋指擊。賊來碎于此,駢死若山積。元戎整以暇,將士自盡力。逆豎貫滿盈,天道所必殛。號為名教戰,論者猶嘆惜。一朝收京師,何人能草檄?
昔日玲瓏巖頂上,無端日午現妖星。黑光照耀四天下,?;蟠绖硬⒑`。人人盡指為太白,山僧親識破,元卻是長庚。諸人只今要見么,此去明州十萬程。
一心常欲洗民冤,清白爐煙可付天。但愧才疏為政拙,只宜及早賦歸田。
綺陌東頭接上陽,娉婷年少舞霓裳。怪來香閣時常閉,盡日濃妝對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