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總干嘉父以果齋求詩為賦二章 其二
偶向齋名見一斑,其中蓄德尚多端。
講明自有安心要,出處還須中節(jié)看。
持以贈君成我拙,歸而求此有兄難。
當年射策封章意,暴虎如由膽亦寒。
偶向齋名見一斑,其中蓄德尚多端。
講明自有安心要,出處還須中節(jié)看。
持以贈君成我拙,歸而求此有兄難。
當年射策封章意,暴虎如由膽亦寒。
偶然從齋名能窺見一些端倪,這其中蘊含的品德還有很多方面。講清道理自然有讓內心安定的要訣,出仕或隱居還得看是否符合節(jié)度。拿這首詩贈給您讓我顯得笨拙,回去后想找像您兄長這樣的人很難。當年您策論上書時的意氣,像子路那樣徒手搏虎的人見了也會膽寒。
一斑:指豹身上的一塊斑紋,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
蓄德:積蓄品德。
安心要:讓內心安定的要訣。
出處:指出仕和隱居。
中節(jié):符合節(jié)度。
射策:漢代考試取士方法之一,后世泛指應試。封章:指上呈皇帝的奏章。
暴虎:空手打虎。由:指仲由,即子路,以勇敢著稱。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是作者應魏嘉父之請,為其果齋作詩。當時可能處于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時期,文人之間有相互贈詩交流的風氣。作者或許是看到魏嘉父的齋名,有感于其蘊含的品德內涵而創(chuàng)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揚魏嘉父的品德和才學。其特點是通過齋名展開論述,運用典故增強表現(xiàn)力。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體現(xiàn)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流和對品德修養(yǎng)的重視。
樂游原上望,望盡帝都春。
始覺繁華地,應無不醉人。
云開雙闕麗,柳映九衢新。
愛此頻來往,多閑逐此身。
了了見岐路,欲行難負心。
趨時不圓轉,自古易湮沉。
日正林方合,蜩鳴夏已深。
中郎今遠在,誰識爨桐音。
此去幾般榮,登科鼎足名。
無慚入南巷,高價聳東京。
窗對嵩山碧,庭來洛水聲。
門前桃李樹,一徑已陰成。
滿庭霜月魄,風靜絕纖聞。
邊境時無事,州城夜訪君。
擁裘聽塞角,酌醴話湘云。
贊佐元戎美,恩齊十萬軍。
茅堂入谷遠,林暗絕其鄰。
終日有流水,經年無到人。
溪云常欲雨,山洞別開春。
自得仙家術,栽松獨養(yǎng)真。
疏鐘兼漏盡,曙色照青氛。
棲鶴出高樹,山人歸白云。
月盈期重宿,丹熟約相分。
羨入秋風洞,幽泉仔細聞。
莫說春闈事,清宵且共吟。
頻年遺我輩,何日遇知音。
逼曙天傾斗,將寒葉墜林。
無將簪紱意,只損壯夫心。
禪地無塵夜,焚香話所歸。
樹搖幽鳥夢,螢入定僧衣。
破月斜天半,高河下露微。
翻令嫌白日,動即與心違。
門與青山近,青山復幾重。
雪融皇子岸,春浥翠微峰。
地有經冬草,林無未老松。
竹寒溪隔寺,晴日直聞鐘。
先生此幽隱,便可謝人群。
潭底見秋石,樹間飛霽云。
山居心已慣,俗事耳憎聞。
念我要多疾,開爐藥許分。
朱檻滿明月,美人歌落梅。
忽驚塵起處,疑是有風來。
一曲聽初徹,幾年愁暫開。
東南正云雨,不得見陽臺。
迢遞從知己,他人敢更言。
離京雖未臘,到府已應暄。
飛急奔行雁,啼酸憶子猿。
江山無限思,君擬共誰論。
師譽振京城,談空萬乘聽。
北行山已雪,南去木猶青。
夜岳禪銷月,秋潭汲動星。
回期不可定,孤鶴在高冥。
五字投精鑒,慚非大雅詞。
本求閑賜覽,豈料便蒙知。
幽拙欣殊幸,提攜更不疑。
弱苗須雨長,懶翼在風吹。
礪鏃端楊葉,光門待桂枝。
計聞塵里譽,因和禁中詩。
今代如堯代,征賢察眾情。久聆推行實,然后佐聰明。
官自文華重,恩因顧問生。詞人求作稱,天子許和羹。
御柳凋霜晚,宮泉滴月清。直廬寒漏近,秋燭白麻成。
玉殿移時對,金輿數(shù)侍行。賜衣香未散,借馬色難名。
時輩何偏羨,儒流此最榮。終當聞燮理,寰宇永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