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祀圜丘樂章:雍和
爛云普洽,律風無外。
千品其凝,九賓斯會。
禋尊晉燭,純犧滌汰。
玄覆攸廣,鴻休汪濊。
爛云普洽,律風無外。
千品其凝,九賓斯會。
禋尊晉燭,純犧滌汰。
玄覆攸廣,鴻休汪濊。
絢麗云霞普降恩澤,音律之風廣布無遺。眾多物品整齊陳列,各方賓客匯聚于此。祭祀之尊前燃起蠟燭,純色犧牲經過洗凈。上天覆蓋極為廣闊,宏大福祉深厚浩蕩。
爛云:絢麗的云霞,象征祥瑞。
普洽:普遍沾溉,恩澤廣布。
律風:音律之風,代表天地間的和諧之氣。
無外:沒有界限,指廣布。
千品:眾多物品,這里指祭祀用品。
凝:整齊陳列。
九賓:指眾多賓客。
禋尊:祭祀用的酒尊。
晉燭:點燃蠟燭。
純犧:純色的犧牲,用于祭祀的牲畜。
滌汰:洗凈。
玄覆:上天的覆蓋。
攸廣:極為廣闊。
鴻休:宏大的福祉。
汪濊:深厚、浩蕩。
此詩創作于唐玄宗時期,古代帝王常在圜丘舉行祭天儀式,以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這首詩是祭祀圜丘時所用的樂章,體現當時宮廷祭祀活動的莊重與宏大。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祭祀圜丘的盛大場景,表達對上天的敬畏與祈福。其特點是語言莊重典雅,風格大氣。在文學史上,它是研究唐代宮廷祭祀文化和樂章的重要資料。
山腰抱佛剎,
十里望家園。
亦有野人居,
層崖映柴門。
昔我東巖君,
曾此避塵喧。
林泉留杖屨,
歲月歸琴尊。
翁今為飛仙,
過眼幾寒暄。
蒼蒼池上柳,
青衫見諸孫。
疏燈照茅屋,
新月入頹垣。
依依覽陳跡,
惻愴不能言。
翠華未可議時巡
自古安危系重臣
聞說紫巖親督戰
孰云赤壁后無人
諸公盡作鉆天令
老子重為擊壤民
萬里陰霾冰霰合
一通露布挽回春
青山非戰場
用武何為者
請君去危冠
露頂松風下
偶伴浮云出,還尋倦翼歸。
溯流扶楚施,長夏及荊扉。
故國荒喬木,勞歌厭采薇。
本非求獨往,要自隔群飛。
誰放珠光海上來,金銀樓閣劃中開。晴云低戶妝春樹,北斗橫空瀉露杯。
銀鞍金轂簇千門,拾翠遺珠事總繁。醉踏東風聞笑語,空憐春夢去無痕。
東風吹下燭龍煙,帝里河山錦繡妍。天上玉壺春似海,人間弦管夜如年。
群仙踏月駕龍鰲,瀛海風塵起夜濤。何處天香飄露席,紫鸞簫斷彩云高。
縣宰欽文蔚,山人贈豹皮。漫夸千腋集,常重一斑窺。品自金錢貴,情同縞纻遺。高標矜霧隱,合與素心期。
基址堅牢以為最,
百億輪錘擊不開。
定慧圓明非我所,
方知達磨不曾來。
賃舂老子吾所慕,
垂世文章寧在多。
詩不刪來二千載,
世間惟有五噫歌。
春雨春寒過落梅
連宵不禁晚風催
閑園收拾殘花片
供得兒曹靧面來
潘郎胸次有經綸,
指下聲如筆下真。
已是不禁秋意思,
更彈秋思苦撩人。
任陸孫洪皆著籍,
青云后進盛躋攀。
寂寥畫苑稽名氏,
也附風流籍湜傳。
王者今無戰,將軍尚道邊。
羽書搖白日,甲士控朱弦。
珠浦潮生夜,瓊崖月在天。
從茲漢驃騎,不復數樓船。
恩綍煌煌下紫宸,濫竽何幸及儒臣。回瞻東閣星辰迥,遙接南宮雨露新。自信官階叨此地,敢忘家學繼前人。非才每慶遭逢久,猶是龍飛第一春。二十三年廁玉堂,執經曾忝侍明光。新銜又逐青云伴,舊侶深懷白鷺行。豈謂長嘶思故櫪,卻看遠翥在高岡。可能麗澤仍相及,得遂寅清答圣皇。
六經樂故亡,三禮復不完。名數頗舛剌,或亦疑同官。
易詩書春秋,論孟庸學篇。彌縫救破斷,誰實心斯傳。
始以營道翁,終之紫陽仙。堂堂七君子,如日常在天。
有暮必有旦,豈無來者賢。大匠一朝作,繩墨其拾旃。
懶慢無才可熱官,
良辰何以博親歡。
翻思田舍朋簪盍,
濁酒青燈語夜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