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樸翁登臥龍山
龍尾回平野,簷牙出翠微。
望山憐綠遠,坐樹覺春歸。
草合平吳路,鷗忘覇越機。
午涼松影亂,白羽對禪衣。
龍尾回平野,簷牙出翠微。
望山憐綠遠,坐樹覺春歸。
草合平吳路,鷗忘覇越機。
午涼松影亂,白羽對禪衣。
龍尾般的山勢蜿蜒回到平野,屋檐從青翠的山巒中顯露出來。眺望山巒憐惜那遠處的翠綠,坐在樹下感覺春天已經歸去。荒草覆蓋了當年平吳的道路,鷗鳥忘卻了當年稱霸越國的機謀。中午清涼,松影零亂,手持白羽扇對著僧人禪衣。
簷牙:屋檐翹起如牙的部分。翠微:青翠的山色,也泛指青山。憐:憐惜。合:覆蓋。平吳路:指歷史上吳越爭霸時,越國平定吳國的道路。覇越機:稱霸越國的機謀。白羽:白羽扇。禪衣:僧衣。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涉及吳越爭霸的歷史來看,可能是詩人在游覽臥龍山,緬懷歷史時所作。當時詩人或許在感慨歷史的興衰變遷,在自然的寧靜中尋求心靈的慰藉。
這首詩主旨是借景抒情,感慨歷史興亡。其突出特點是將自然景色與歷史典故巧妙融合。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歷史的獨特感悟。
寒食家家插柳枝,
留春春亦不多時。
人生有酒須當醉,
青冢兒孫幾個悲。
仕宦已三世,我豈石隱流。
高堂漸斑白,誠懷捧檄謀。
三釜計不就,五畝遄歸休。
長跪謝阿母,阿母屢點頭。
折腰非爾愿,飲水非吾憂。
屋上三重茅,已為風卷去。
天教屋漏痕,供我學書具。
肯同桀黠奴,三窟竄狡兔。
煙塵罨琴樽,荒穢塞畦圃。
一笑姑置之,拂拭書中蠹。
秋陰何來飛雨淙,杜陵嘆之后堯江。
井桐已落不知數,水鳥無愁聊自雙。
游屐幾曾過柳岸,青尊只少對蘭缸。
猶傳錦字開幽獨,濕月穿云上小窗。
天兵從昔度長橋,
四海干戈一戰銷。
江叟豈能知帝力,
醉憑漁艇亢秋潮。
菱葉初肥稻葉黃,茅椽八九在中央。
日斜驅犢笆籬外,水落叉魚略彴旁。
云陣半浮山面白,竹風時作雨聲涼。
秋來更有牽情處,紫蟹黃雞恣意嘗。
征輪偷暇款琳宮,
洞水浮花二月中。
塵慮坐清歸意懶,
渙襟高詠紫霄風。
救鄰宜惠糴,王政已推詳。
深愿舟多泛,其如戶鮮藏。
取魚愁竭澤,割肉笑醫瘡。
為語關津客,防饑念故鄉。
為君訴。今年東作。滿目西疇,盡成北渚。雨翻盆、勢欲浮村去。香稻波飄,都作沈湘角黍。咽淚頻呼兒女。甕頭剩粒,為君殷勤煮。
話難住。茅檐點滴,短檠青熒,床上無乾處。雨聲乍續啼聲斷,又被啼聲,剪了半村雨。搖手亟謝田翁,一曲淋鈴,不抵卿言苦。
洗塵襟、盡堪消受,長廊風散微暑。畫中豐度三秋憶,淡囗帽紗衫貯。天送與。正一片蕉陰,綠到煎茶處。才人杜許。看丁卯烏絲,樊川紅粉,惆悵隔簾語。
詩家婢,底事細腰如楚。手香應罥殘楮。螺奩古硯新書水,別調且翻三呂。吟肯住。算滿眼浮云,野馬君無取。可容賭墅。便載了棋枰,花邊系纜,來作少年侶。
湛湛湞江水,英英庾嶺云。昔有幽潛士,于此揚清芬。
努力追千古,潛心事典墳。豪華俗所悅,而乃厭塵氛。
圣功始克復,章句豈徒云。名教自足樂,嘉尚志不群。
式閭慕高義,交者意獨勤。令子承先德,通籍邇明君。
應時樹嘉績,奕奕振前聞。義方馀世澤,取贏屬后昆。
南荒始作相,大業美開元。千載曲江后,誰與并騰騫。
丈人初養晦,家學浚其源。地靈若有待,岳降可同論。
傳經念手澤,貽翼永不諼。郡國徵高等,天路綴鹓鸞。
人倫推藻鏡,結紉總芳蓀。披忠饒啟事,時時上帝閽。
之子在萬里,寤寐懷鄉園。顯親重行道,勛烈照乾坤。
殺氣陰風北斗高,轟轟雷霆殷海濤。仰首但見天周遭,鬨耳群驚海煎熬。
千里逝水聞滔滔,出地霹靂歡蛟鰲。電音驛至報勝仗,明朝潰卒隨波逃。
依稀敗耗人未信,潰卒登岸如猬毛。市中咆喊虎怒號,戰陣驅來羊一牢。
嗚呼,四萬義軍同日死,陳濤之罪千秋指。今日戰士望風奔,保全首領走而已。
爭詫西洋炮火神,中國炮火日日新。軍不訓練棄與敵,城壘有炮奈無人。
歲未月卯日庚午,蓬萊海岱生煙塵。春風吹浪作號泣,鯨鯢小丑抉龍鱗。
漢廷元老籌妙策,議和遣使出天津。
水放沙痕出,云將晚色昏。微茫上西渡,浩蕩出南門。
攲側緣山罅,嵌空下石根。書崖無數墨,入寺兩山髡。
山神從狡獪,心賞莫蹉跎。況近茱萸節,懸知風雨多。
不沖新潤去,將奈積陰何。相戒添裘褐,排云入薜蘿。
昨日游醉鄉,今朝涉汝水。
回首峴山城,蕭蕭烏桕樹。
人無害虎心,
虎無傷人意。
彼此不關防,
何妨打覺睡。
青縣有八景,吾獨愛中山。
負土雖不高,且喜僻復偏。
既以遠城市,而無煙火煙。
西望黑龍港,嘆息疏鑿艱。
南望蓮花池,池水清且漣。
北望蘆臺城,莽莽皆平川。
東望衛河濱,晝夜流潺潺。
借問中山人,而今烏有焉?
陵谷時顛倒,人事多變遷。
俯仰不勝情,行行復流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