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良夫人二首 其一
早歲為儒讀國風,夫人高節有誰同。
至今桑梓傳家法,便說蘋蘩力婦功。
閨內衾裯長自苦,堂前滫瀡得能豐。
欲知淑德碑何在,只聽鄉人嘆息中。
早歲為儒讀國風,夫人高節有誰同。
至今桑梓傳家法,便說蘋蘩力婦功。
閨內衾裯長自苦,堂前滫瀡得能豐。
欲知淑德碑何在,只聽鄉人嘆息中。
早年身為儒生誦讀《國風》,夫人高尚的節操有誰能與之相同。到如今家鄉還傳頌著她家法,都稱贊她盡心盡力操持婦功。閨房內整理被褥她一直辛苦,堂前侍奉長輩飲食能做到豐盛。要知道記載她美德的碑在哪里,只需聽聽鄉人的嘆息聲就知道了。
早歲:早年。
國風:《詩經》的一部分,多為各地民間歌謠。
桑梓:家鄉。
蘋蘩:蘋和蘩是兩種可供食用的水草,古代常用于祭祀,這里指婦女的祭祀之事,代指婦功。
衾裯:被子和帳子,泛指臥具。
滫瀡:指淀粉類食物,這里指侍奉長輩的飲食。
淑德:美德。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可能是聽聞了良夫人的事跡,被她的高尚品德和辛勤付出所感動,從而創作此詩來贊美她。當時社會重視婦女的品德和婦功,良夫人的行為符合社會所倡導的價值觀。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良夫人的高尚品德和辛勤操持家務的精神。其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社會對婦女美德的推崇。
雨后溪流爾許深,枕堤樓閣靜沉沉。
暫來殊鬰登臨恨,欲別難禁去住心。
倚檻乍離橋百尺,系船猶戀柳千尋。
黃昏最喜林端月,影掠波寒徹底金。
邇來衰鬢漸當箝,杖策投??感壯年。
得失暮三朝必四,才能人百己難千。
顧形真是臞仙薄,琢句何堪大手聯。
紈袴紛紛能索我,勞君眼力世情邊。
步屧沾泥得望新,霽光飛上雜花明。
漁篷就向池旁入,山翠盡從窗外橫。
因想主人持酒興,直須居士詠詩聲。
浮生果解隨緣足,適意真強爵與名。
食貧寧問肉如陵,且喜官曹簡事程。
千里平淮隨地闊,一江遠水照天明。
幾多懷古登臨意,時作搔頭諷詠聲。
酬唱敢希珠樹秀,粗分菽麥異周兄。
未辦當春句法工,坐來花下泥春風。
山高水遠須人領,玉潔珠光喜日烘。
越女信知天下白,屈平那是澤邊窮。
明朝風雨從教有,老眼今年已不空。
內典存心久,家居戒行僧。
同塵聊且爾,著相亦何曾。
脫卻當來袴,傳將不盡燈。
欲知歸甚處,一月萬波澄。
阿連誕世在茲晨,月吐三更恰半春。
幸有斑衣堪共戲,何妨綠酒正相親。
雍雍已覺和為貴,勉勉當思德有鄰。
所愿百年長膝下,不勞相望似參辰。
納涼至夜深
夕陽忽然照射到臺階上,之前積水的地方光影閃爍。夜晚,雨穿過樹林又下起來了。
我敞開衣襟,讓清涼的氣息盡情涌入;倚靠著扇子,微微驅散慵懶困倦。
草叢里飛出的螢火蟲,不時發出光亮;向空中鳴叫的鳥兒,默默飛了回來。
我沉醉于這夜景吟詩,直到深夜仍無睡意,此時世間其他的念頭都已消散。
履聲幾月到園稀,雪后煙香特地宜。
已見新晴巢喜鵲,更添垂柳客黃鸝。
人來有話亦大好,酒不酬春奚以為。
今日正晴休怕冷,笑中天地角巾欹。
每到山堂懶作詩,今朝詩興覺偏宜。
層林颯還陰填戶,亂石巃嵷翠繞池。
猛欲近前聞紫燕,忽聽高處囀黃鸝。
風鈴不必簷間語,境界非凡我熟知。
喧喧人語俶行裝,廣殿燈寒暗古廊。
橋截漫灘收夜色,路經層岫吐朝陽。
鱗差白石中流見,櫛比蒼筠夾塢香。
爽氣正濃詩興薄,歸途應愧挈空囊。
作者無如八老詩,古今模軌更求誰。
淵明次及寒山子,太白還同杜拾遺。
白傅東坡俱可法,涪翁無己總堪師。
胸中活底仍須悟,若泥陳言卻是癡。
堂成初喜豢髯龍,肯夢當年十八公。
寶樹未穿煙際雪,鈞天先聽日邊風。
成丹得所從春首,棲鵠無聲過夜中。
誰遣墻陰接芝徑,月晴應是費拖筇。
林下忘官品,聞公近最榮。
軍民制全蜀,名住列西清。
器自海岳重,文兼全玉聲。
早來登政府,活法了寰瀛。
君王急搜羅,九土規混一。蜀山甚疎遠,去者今稍密。
夫君偉才具,文字尤炳蔚。陸沈簿領中,塵霧昏玉質。
正應著臺省,邂逅破回遹。輕舟下三峽,春浪平如席。
攬觀山川奇,感嘆日月疾。便好作諫書,胸憤吐堙鬰。
薰風御爐香,天陛踏文石。此時恨見晚,端不負疇昔。
或求西南州,為國撫貧瘠。因以壽老親,繡幰圍畫戟。
日邊豈無心,遲子付異日。離樽聊共持,愁思黯難釋。
勇去仍趣歸,修途護眠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