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思堂會飲得春字
世事紛然百態新,西岡一醉十三春。
自慚白發隨年少,猶把金鐘勸主人。
黃鳥亂飛深夏木,紅榴初發艷清晨。
佳時易失閑難得,有酒重來莫厭頻。
世事紛然百態新,西岡一醉十三春。
自慚白發隨年少,猶把金鐘勸主人。
黃鳥亂飛深夏木,紅榴初發艷清晨。
佳時易失閑難得,有酒重來莫厭頻。
世上的事情紛繁復雜,呈現出各種新的姿態,在西岡這一次沉醉已經過去了十三個春秋。我慚愧自己白發蒼蒼卻和年輕人在一起,還舉著金鐘杯向主人勸酒。黃鳥在盛夏的樹林中四處亂飛,紅色的石榴在清晨艷麗地開放。美好的時光容易流逝,清閑的日子難得,有酒的時候再來相聚,不要嫌次數多。
世事:世上的事情。紛然:紛繁復雜的樣子。
西岡:地名,具體所指需結合創作背景,這里是飲酒的地點。十三春:十三年。
慚:慚愧。白發:指詩人自己年紀大。年少:年輕人。
金鐘:酒杯。
黃鳥:即黃鸝。深夏木:盛夏的樹林。
紅榴:紅色的石榴花。初發:剛剛開放。
佳時:美好的時光。閑:清閑。
具體創作背景較難確切知曉。從詩中“西岡一醉十三春”推測,可能是詩人在西岡曾有過一次難忘的聚會,時隔十三年后再次在此地會飲。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的時期,詩人有閑暇與友人相聚,感慨時光流逝,珍惜當下。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時光易逝,勸人珍惜當下美好時光和相聚機會。其特點是情感真摯,將時光感慨與眼前美景、聚會歡樂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感悟。
閉戶終年懶出游,
北山山色可消愁。
何時一掃胡塵盡,
更約同吟太華秋。
長樂坡前一杯酒,鄭重行人結楊柳。
可憐楊柳千萬枝,看看盡入行人手。
輕煙細雨綠相和,惱亂春風態度多。
路人愛是風流樹,無奈朝攀暮折何?
朝攀暮折何時了,不道行人暗中老。
素衣今日洛陽塵,白發朝朝塞城草。
柳色年年歲歲青,關人何事管離情。
春風誰向丁寧道?折斷長條莫再生。
洶洶海內未能平,
卻聽南天暫洗兵。
廣廈新成真可喜,
青山安穩對江城。
九華晴云今日陰,
清溪漲水夜來深。
蒼梧哀泛湘妃瑟,
白藕秀出姮娥簪。
暮春河水暖春暉,
浴罷悠悠自坐磯。
弄柳乘風興未盡,
高歌一曲日西歸。
仙媛昔餐霞,依止此山曲。不見承鸞蹤,空馀春草綠。
衣冠盛五嶺,高山奠南服。五指出層云,岧岧翠相簇。
孤村臨野渡,輕煙罥前渚。借問往來人,孰是停橈處。
招我以神仙之窟,鳳麟之墟。乘我以青鸞之輦,赤龍之車。
手摩日與月,浩蕩經天衢。回首人世真渺茫,齊州九點煙青蒼,我欲乘風任翱翔。
忽聞空中飄鼓吹,綽約佳人御云氣。似曾相識碧落間,共赴瑤池為仙吏。
瑤池日敞宴初開,星娥月姊雙雙來。相攜千年乍熟蟠桃實,勸飲百巡不醉流霞杯。
頓覺心清體骨輕,夢回漏箭報三更。煙霞已散空庭寂,靜聽梧桐淅瀝聲。
本是蟾宮種,移栽老竇家。
清霜抽嫩節,小雨吐奇葩。
欲寸珠能舞,如瓜玉有華。
由來希睹事,長笑酌流霞。
市塵江截斷,山色雨添明。
地迥神靈會,秋高水石清。
勝觀隨步改,險息得林平。
一瓣杜公室,蹉跎愧此生。
聞道溪橋澀欲乾,
黃昏縞袂不禁寒。
愛之不見空搔首,
玉立亭亭可得干。
二十空門元不著,
三乘五教都拈卻。
指頭消息甚分明,
病瘉何須重點藥。
驀直中原掌似平,
范陽巢穴奈天成。
未能太古全無事,
黃帝如何不治兵。
林香不畏荔枝欺,名品由來備四時。茂苑城邊稱碩果,梵云回首嘆歸遲。
蘇臺五日楝花香,東洞庭邊枇杷黃。為憶赤崖山下樹,空垂葉露在窮鄉。
共惜參天古杏殘,
一株拋向隔墻看。
夜來月出生清影,
依舊只林雙樹寒。
鑾輿曉發帶春曦,韎韐桓桓起六師。御路塵清森虎韔,神皋風暖掣龍旗。寢園祗薦存周典,原廟修祠陋漢儀。濟濟公卿扈仙蹕,不才何幸亦追隨。
曉駐旌旗遍野紅,貔貅百里衛行宮。山連北極三千刃,身在中堅十二重。散騎徐牽金絡馬,將軍齊帶寶雕弓。八珍已進天廚膳,甲帳彈棋啜紫茸。
御營五夜發沙頭,滿路金蓮散不收。天外長風驅鐵騎,海東初日耀戈矛。花香遠逐龍涎噴,草色低承鳳輦游。圣德神功彌宇宙,萬年玉刻護松楸。
翠樹重重寶殿開,五云常日繞蓬萊。才趨玉座函香進,忽報黃麾導駕來。下輦還須中使引,合班不待禮官催。鼎湖悵望飛龍遠,空抱遺弓淚滿腮。
人間節序屬清明,天上時思軫圣情。法從班連庭陛肅,粢盛香拂幾筵清。禮嚴陟降終三獻,孝格幽明在一誠。此日微誠陪祀享,只歌潛頌答升平。
圣皇閱武禁門西,翠葆葳蕤簇仗齊。云擁旗幡輝日月,雷轟笳鼓振山溪。材官結隊皆羆虎,寶馬成群盡駃騠。勛業由來輸衛霍,卻慚簪筆侍金閨。
日上千峰紫霧消,銀山蒐獵按鑾鑣。露香芳樹攢紅錦,風淡長楊亸翠條。迥野鳴鞘圍萬馬,層空飛箭落雙雕。從官誰道相如吃,賦就淩云氣獨飄。
水殿筵開對碧峰,大官頒賜拆黃封。方壺縹緲環三島,靈瀑鏗鏘噴九龍。在鎬昔聞同豈樂,奔流今見總朝宗。幸逢上巳當修褉,分得恩波似酒濃。
三陵辭罷啟高牙,振振還宮輦路賒。上將方移行殿壘,前茆已駐曲河沙。九天日馭臨黃道,萬乘霓旌擁翠華。時喜昌平賢父老,爭持牛酒進官家。
清道龍驤已載途,甲光映日似銀鋪。百年禮樂逢昭代,萬古山河壯帝都。朝士蕃王齊覲謁,黃童白叟競攜扶。詞臣歸從鑾輿后,惟聽嵩高振地呼。